
8月8日,豐城市鐵騎力士集團的員工在對生產的富硒雞蛋進行檢查。
記者日前從啟東市科技局了解到,該市高新技術企業與高新技術產品實現雙提升,助力企業進一步搶占市場先機。
今年以來,啟東市向上申報了兩批共119只省高新技術產品,其中啟東尤希路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等第一批企業承擔的40個產品,被省科技廳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通過率達65%,占南通認定總數的36%,列各縣市第一。
創新平臺建設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自主研發水平提供了有效載體。
上半年,啟東市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組織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南通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家;申報南通市級科技服務平臺1家。與此同時,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進一步加快,啟東科技創業園進一步加大軟硬件建設,擴大孵化規模,創新型經濟園、啟東金盟科技產業園加快建設。
上半年,全市新增孵化器建設面積28631.6平方米,新增入孵企業28家。
高新技術企業的量質并舉,為申報各級科技計劃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
去年,啟東市1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在南通處于領先。今年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3家。

記者近日從湖南省科技廳農村處獲悉,由該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牽頭承擔,全國首批、湖南省首個國家星火計劃重大項目“淡水魚健康養殖及深加工技術開發與示范”,實施成效顯著。
2.借助教學反饋,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教學反饋是發現學生心理消極傾向的最好手段。中學生心理正處于趨向成熟階段,但還面臨著很多困惑。我們利用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各種消極心理,可以通過讓學生寫周記,寫隨筆的形式,讓學生袒露自己的思想,對學生在這一關鍵時期出現的生理、心理的困惑,通過筆談的方式一一給以解決,使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樂觀的精神迎接學習。
據了解,該項目由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基層農民合作組織聯合推進實施,是國家星火計劃整合資源、重新定位、改革申報形式實施的第一批重大項目,項目總投資8650萬元。
項目實施兩年以來,在長沙、益陽、湘鄉分別建設了3個良種規模化繁育基地,年產苗能力達10億尾;在南縣、岳陽建成兩個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示范池塘1萬畝,網箱2000口;在益華水產公司擴建兩個淡水魚加工示范基地,新增生產線5條,年增鮮魚加工能力4萬噸;培訓生產技術人員800余人次,項目技術推廣輻射南縣、沅江、大通湖等12個縣(市、區),養殖水面達90萬畝。

剛進入中伏,正是玉米灌漿時節。7月27日,看著一天天鼓起來的整齊劃一的玉米穗,定襄縣楊芳鄉智村村民劉登元喜上眉梢。
“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劉登元說,“去年我們開始種大豐30,畝產達到950公斤,看今年的情況,畝產突破1000公斤沒有問題。”
智村地處山西忻定盆地的中心,忻定盆地是山西集中連片的玉米高產地,玉米種植總面積近400萬畝。劉登元說的大豐30是山西省科技廳“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重點支持項目,由山西省農科院的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培育的優良玉米新品種。該品種2012年通過山西省審定,陜西省認定。其主要特點是:生育期適中、高產優質、抗病廣適、出籽率高。有關專家表示,與我國目前生產上主推的美國先鋒玉米新品種先玉335相比,在產量、品質、抗性和適應性方面有較大的突破,其綜合性能居國內領先水平。
7月18日,由上海技術交易所和上海菊園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菊園科技產業論壇暨項目對接會”舉行,聚焦園區孵化、推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此舉是貫徹落實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
今年是菊園成立十五周年。十五年前,這里原本是一片阡陌交叉的農田,如今已發展成為高樓林立的繁華城區。菊園新區定位為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集聚地,是物聯網、新材料、基礎軟件和信息系統等重點產業的研發與集聚區。
在入駐菊園的物聯網企業左岸芯慧,基于物聯網探測傳感技術研發的農業水土監控系統,已應用于馬陸葡萄園中,一旦土壤含水量過少,系統就會自動啟動噴淋裝置,確保葡萄在最適宜的土壤環境中生長。左岸芯慧之所以親睞菊園,據公司副總經理賀永麗介紹,不僅在于他們獲得了第一筆風險投資,更重要的是,菊園作為上海張江高新區的拓展園,物聯網企業“高手云集”。
上海菊園經濟發展中心總經理助理趙小紅介紹,菊園設立了1個億的科技企業引導基金,重點解決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并為初創期的企業提供一站式的孵化扶持服務。菊園坐擁長三角城市圈,擁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5家國家級研究機構,擁有中科院院士18名,各類高層次人才近5000名,人才優勢匯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孵化器項目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2011年的年營業額超過400萬元,稅收超過26萬元。會上進行了“地、所、企”三方充分的交流互動和項目推介。據悉,本次活動共集聚了30多家科研院所、200多家物聯網、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科技企業,為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搭起一個互相交流、合作共贏的平臺。

8月1日,中共杭州市委召開十一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動員全市上下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走出一條具有杭州特色的依靠創新驅動加快科學發展的新路。杭州市委提出要緊密結合杭州發展實際,抓住核心領域和關鍵環節,聚集各方力量,力求重點突破,著力推進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創新型經濟跨越式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點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突出企業主體地位,著力強化發展創新型經濟的原動力。要全力推進協同創新,以骨干企業為龍頭,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引導企業聯合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之間開展合作。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著力強化發展創新型經濟的智力支持。加大全球引才“521”計劃和引進國外智力“115”計劃的實施力度。努力在招才引智中吸引一批人才。
完善多元投入機制,著力強化發展創新型經濟的資金保障。要建立健全企業投入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政府和各類科技金融服務機構間的聯動機制,探索健全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的新機制、新模式,加大對企業創新商業模式的扶持。
8月1日,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姑魯村的綠源公司蔬菜示范基地里,一株株形同小樹的茄子上掛滿了個長逾尺、鮮嫩晶瑩的紫色茄果。頂著烈日,專家們現場測產結果:一畝茄子產量達7250公斤,按目前地頭交貨均價每公斤2元算,產值即達14500元。
來自廣東東莞的綠源公司老板王周剛告訴記者,他看中當地優越的土壤氣候條件,通過承包土地種植特色蔬菜,目前已在三都縣建有1500畝示范基地,同時在貴州的獨山、貴定縣也建有同樣的基地。但是,他明白告訴記者,他不會在三都或貴州長駐。他的經營模式是:憑借所擁有的國內外市場資源優勢,在政府支持下從農民手中承包土地建示范基地,與貴州省農科院園藝所的科技特派員聯手,和當地農技部門合作,共同引進良種,反聘農戶為基地打工,通過技術培訓,向農民傳授先進的栽培技術、施肥方法和病蟲害防治措施等。如此運作約3年時間,掌握了先進種植技術,觀念上有很大變化的農民,即收回土地與公司簽下訂單,按照公司的規范種植,再將產品賣給公司。這樣,一家家能滿足公司產品要求的“生產車間”就形成了。
河北省高校與央企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簽約儀式今天在北京舉行,河北8所高校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等10家央企分批簽署了14個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協議。
河北省副省長龍莊偉表示,河北省高校與央企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簽約,這是河北與央企在合作領域、層次上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入,為河北省高校在高起點、高水平推進產學研結合提供了寶貴平臺。希望河北省高校以共建重點實驗室為契機,不斷深化在技術、項目、人才、管理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推動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新的飛躍。
河北省科技廳廳長賈紅星表示,此次活動僅僅是河北與央企科技合作的開始,今后省科技廳將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做好跟蹤服務和具體落實,進一步健全合作共建的協調服務機制,為河北高校與央企合作搭建更多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平臺,不斷拓展雙方產學研合作的領域,為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大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