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瓊
湖北省浠水縣人民醫院,湖北 浠水 438200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全世界超過3億的HBV攜帶者[1]。乙肝是慢性傳染性疾病,感染病毒后呈現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疾病,部分可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我國作為乙肝大國,由于經濟、醫療設施有限等原因,很多乙肝患者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只能在醫院控制癥狀及緩解疾病的發展后回家或在社區醫院繼續治療。乙肝患者由于病程較長,經久不愈,給家庭帶來很多負擔而產生焦慮、抑郁情緒,且遵醫治療效果降低。為此本社區醫院對所轄社區乙肝患者給予綜合護理,以提高患者心理狀態及治療滿意度,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所轄的社區乙肝感染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5~63歲,平均43.7±12.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和肝病分會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2]的診斷標準。文化程度:無教育經歷3例,小學19例,中學27例,大學13例。隨機將62例患者分為兩組,護理組和對照組,護理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并發癥情況、SAS評分及SDS評分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護理組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合適的護理模式,給予綜合護理,內容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乙肝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及自我防護的方法。評估患者治療后的心理狀態,對比分析。SAS評分>50分,SDS評分>53分為陽性,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3]。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經過綜合護理干預,護理組SAS評分38.22±6.46,SDS評分41.35±8.42,治療滿意度為83.9%;對照組SAS評分51.45±11.75,SDS評分55.74±12.26,治療滿意度為35.5%,兩組患者SAS評分、SDS評分、治療滿意度對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情緒和滿意度對比
2.2 護理組乙肝相關知識和防護措施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乙肝相關知識和防護措施知曉率對比
3.1 心理護理
患者得知自己患有乙肝后,害怕疾病發展,也害怕家人親友疏遠自己,加之社會對乙肝患者的誤解,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自卑、悲觀甚至絕望。護理人員應該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告知其乙肝的基本防護知識,做到理解、尊重患者。同時開導患者家屬,告知家屬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如乙肝疫苗、避免共用潔具等不會引起傳染。護理人員運用和藹、親切的語氣與患者溝通,增強其治療的信心,爭取患者的配合。
3.2 飲食護理
乙肝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高營養飲食為主,忌油膩、辛辣食物。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瘦肉、雞蛋、豆漿、魚等,以促進受損的肝細胞修復[4]。脂肪及糖的攝入應該適量,防止加速脂肪肝的進程。戒煙、戒酒、嚴禁暴飲暴食,減少生硬食物的攝入,以免刺激消化道引起出血。
3.3 用藥指導
慢性肝炎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告知其所用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按時、按量用藥,切忌根據自己喜好服藥。服藥時忌飲茶、牛奶、咖啡等,以免與藥物發生反應,減少藥效。不可輕信社會上各種偏方,虛假藥物,避免加重病情和經濟負擔。最好在家屬或醫護人員監督下服藥。
3.4 乙肝知識健康教育
目前大部分患者和家屬對乙肝相關知識知之甚少,亟需向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主要損害肝臟引起一種全身性傳染?。?],我國是乙肝病毒高流行區。乙肝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有三種:(1)血液途徑,污染的輸血器械和血液制品,污染的手術器械以及紋身、針刺傳染;(2)母嬰傳播,我國約30%的為母嬰傳播,通過分娩中的血液接觸和母乳喂養傳播;(3)性傳播,通過精液、體液傳播。
肝功能正常而無明顯臨床表現的患者可結婚生子,配偶及子女需接種乙肝疫苗[6]。日常的生活接觸不會傳染乙肝病毒。當過度勞累、暴飲暴食、酗酒等因素可引起肝病加重,甚至造成心、腎、腦的損害,嚴重者可致死亡。
3.5 病情自我觀察
由于乙肝病情發展緩慢,很多患者往往出現嚴重并發癥時才就診,因此需要教導患者自我觀察病情發展。慢性乙肝患者早期即會出現食欲變化,如厭惡油膩食物、肉類,部分患者對此感到惡心。當體重增加而無腹水情況時需要考慮有無合并脂肪肝,而體重明顯降低且消瘦時需檢查是否出現肝癌。尿液時觀察黃疸很好的指標,告知患者當出現明顯的尿黃、鞏膜黃染、皮膚色素沉著時醫院就診。腹水表現為上腹脹,腹圍增大,臍凹陷變淺,是病情加重的表現。
乙肝由于病情時間長,反復發作,無法根治,還給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困難,患者極易產生焦慮、絕望心理,影響患者治療及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藥物指導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心理癥狀,并提高患者乙肝相關知識水平,對患者自我治療、自我調節具有重要意義。
[1]王增銘,何歡.9380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統計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7):3336-37
[2]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和肝病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3]陳蘭.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礙及護理對策[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190-191.
[4]王明秀.傳染病護理學[M].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27.
[5]林淑娟,尉欣玲.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5):476.
[6]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