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校
(珠海市測繪院,廣東珠海 519015)
基于建筑工程空間要素規劃許可條件的規劃驗線驗測點選取規則
黃校?
(珠海市測繪院,廣東珠海 519015)
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必須合理選取驗測點?;诮ㄖこ探ㄔO位置、建設形狀、建筑間距、建筑面寬和建筑退讓用地紅線等規劃許可條件的規劃驗線驗測點選取規則,是一個經濟、合理、有效的規則。依據該規則選取規劃驗線驗測點,是確保建筑工程規劃驗線成果能夠如實反映被檢驗建筑物的相關現狀空間要素與其規劃許可條件符合情況的前提。
規劃驗線;空間要素;規劃許可條件;驗測點選取規則
建筑工程規劃驗線是城鄉建設項目批后規劃監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檢驗工作,是城鄉建設規劃監督測量的一項重要內容。
過去,各地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城鄉規劃測繪機構常采用量丈法進行建筑工程規劃驗線。該方法檢驗內容少、精度低,其獲取的規劃驗線成果未能全面和精確地反映被檢驗建筑物的相關現狀空間要素與其規劃許可條件的符合情況。近幾年來,隨著各地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強化建筑工程的批后監督管理,要求規劃驗線要做到精細化,因此不少城鄉規劃測繪機構相繼采用解析法規劃驗線取代了原來的量丈法規劃驗線,全面和精確地獲取被檢驗建筑物的相關現狀空間要素,以滿足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規劃驗線成果的需求。
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系指依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建筑工程相關空間要素的規劃許可條件,按規定的驗線要求和測量方法,通過對在建建筑物的首層現狀空間位置(建筑外圍平面驗測點坐標和±0.00室內地坪絕對高程)和形狀(施工開線形狀和實際建設形狀)等空間要素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從而檢驗建筑工程施工單位實施建筑物首層建筑控制線(建筑外圍平面控制線和 ±0.00室內地坪高程控制線)空間位置施工放線的準確性和正確性、檢驗建筑工程是否出現違規建筑行為以及表述在建建筑物首層相關現狀空間要素與其規劃許可條件符合情況的建筑工程建設規劃監督測量工作。
建筑工程規劃驗線成果是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進行建筑工程批后規劃監督管理、及時核查在建建筑工程相關現狀空間要素與其規劃許可條件的符合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在建建筑工程可能發生的施工放線錯誤或違建行為以及建筑工程建設單位認可或整改施工單位施工放線結果的重要依據。
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中,必須選取和實測一定數量的驗測點。驗測點若多選了,必然會增加不必要的驗線工作量;少選了,則可能會影響驗線成果的質量和可靠性。因此,選取驗測點應考慮哪些規劃許可條件、采集哪些空間要素、根據何種原則和規則、有何選取要求、如何才能做到“經濟、合理、有效”?是規劃驗線工作必須回答和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由于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工作是近幾年才推行的城市測量工作,文獻[1]對此項測量工作未做出具體的技術規定。因此,探討和研究基于建筑工程空間要素規劃許可條件的規劃驗線驗測點的選取規則,具有其必要性和一定的現實意義。
2.1 建筑工程空間要素
建筑工程空間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整體或局部建筑部位的空間位置(包括平面控制線特征點坐標、±0.00室內地坪絕對高程、層高、建筑高度等)、形狀(包括建筑外圍形狀、建筑結構外圍形狀等)、大小(包括建筑面積、建筑面寬等)、四至關系(包括建筑間距、建筑退讓用地紅線距離等)和屬性(包括建筑物名稱、層名層號、分戶編號、建筑功能等)。
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涉及的空間要素為建筑物首層建筑的空間位置、形狀、大小和四至關系,根據此特點,筆者認為,建筑工程規劃驗線應考慮的相關空間要素應為建筑物首層建筑的平面控制線特征點坐標、±0.00室內地坪絕對高程、建筑外圍形狀、建筑間距、建筑面寬和建筑退讓用地紅線距離。
2.2 建筑工程規劃許可條件
建筑工程獲得規劃許可后,其設計的空間要素即形成規劃許可條件。選取規劃驗線驗測點應考慮的相關規劃許可條件包括:
(1)建設位置條件:獲得規劃許可的建筑物首層建筑平面控制線設計位置、±0.00室內地坪高程控制線設計位置。
(2)建設形狀條件:獲得規劃許可的建筑物首層建筑外圍的設計形狀。
(3)建筑間距條件:獲得規劃許可的相鄰建筑物間首層建筑外圍的最小垂直距離。
(4)建筑面寬條件:獲得規劃許可的建筑物首層建筑外圍的設計寬度。
(5)建筑退讓條件:獲得規劃許可的建筑控制界線(建筑紅線)后退用地界線(用地紅線)的距離,亦稱建筑退讓用地紅線距離。
2.3 建筑間距計算條件
建筑間距須按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規定的建筑構造的尺寸要求進行計算,其一般計算規定為:
(1)建筑結構外圍無凸出構造、無設置陽臺的建筑物,其建筑結構外圍應參與建筑間距的計算。
(2)建筑結構外圍有凸出構造的建筑物,應依據凸出構造的尺寸確定該構造是否應參與建筑間距的計算。設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規定的應參與建筑間距計算的建筑結構外圍每處凸出構造(不含陽臺,下同)的長度為L1、凸出距離為L2、一側建筑結構外圍凸出構造累計總長度與該側建筑外圍長度的比率為1/M1,如圖1所示。凸出構造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應參與建筑間距的計算:
①每處凸出構造的長度為L1i>L1、且凸出距離為L2i>L2;
②一側建筑結構外圍凸出構造累計總長度∑L1i與該側建筑結構外圍長度L之比率為K1>1/M1。
(3)建筑結構外圍設置有陽臺的建筑物,應依據陽臺的尺寸確定該陽臺是否應參與建筑間距的計算。設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規定的應參與建筑間距計算的建筑結構外圍(不含山墻,下同)每處陽臺的長度為L3、凸出距離為L4、一側建筑結構外圍陽臺累計總長度與該側建筑結構外圍長度的比率為1/M2,如圖1所示。陽臺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應參與建筑間距的計算:
①凸出距離為L4i>L4(每處陽臺的長度L3i通常不規定尺寸要求);
②一側建筑結構外圍陽臺累計總長度∑L3i與該側建筑結構外圍長度L之比率為K2>1/M2。
(4)一側建筑結構外圍同時設置有凸出構造和陽臺的建筑物,每處陽臺的長度計入凸出構造累計長度,凸出構造和陽臺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應參與建筑間距的計算:
①每處凸出構造的長度為L1i>L1、且凸出距離為L2i>L2;
②每處陽臺凸出距離為L4i>L4(每處陽臺的長度L3i通常不規定尺寸要求);
③一側建筑結構外圍凸出構造和陽臺累計總長度∑L1i與該側建筑結構外圍長度L之比率為K1>1/M1。
L1、L2、L4、1/M1、1/M2參數應取自當地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制定的城市規劃技術標準、城市規劃技術規定、或其他城市規劃法規文件。文獻[3]的規定值分別為3.00 m、1.00 m、1.00 m、1/4、1/2。

圖1 建筑結構外圍凸出構造及陽臺示意圖
3.1 平面驗測點選取原則
建筑物形狀一般可分為矩形、多邊形(包括規則多邊形或不規則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圓弧形(或橢圓弧形)、矩形(或多邊形)與圓形(或圓弧形、橢圓形、橢圓弧形)組合形等。平面驗測點應依據當地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相關規劃許可條件,選取能反映建筑物首層建筑相關現狀空間要素是否符合建設位置條件、建設形狀條件、建筑間距條件、建筑面寬條件和建筑退讓條件的建筑構造的特征點為平面驗測點。
3.2 高程驗測點選取原則
應選取與當地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設計位置相對應的建筑物±0.00室內地坪點(已澆注出±0.00室內結構地板情況)、或建筑工程施工單位標定的±0.00室內結構地板豎向標高水平線上的點(未澆注出±0.00室內結構地板情況)為高程驗測點。
根據上述平面驗測點選取原則,筆者認為,平面驗測點應綜合考慮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特征點的設計位置及其相對關系(或首層建筑平面控制線特征點與用地紅線的幾何關系)、建筑結構外圍和建筑外圍設計形狀、建筑間距計算的尺寸要求、是否改變建筑面寬、是否壓蓋(或超出)建筑紅線等因素進行選取。

圖2 建筑物形狀圖示
(1)首層建筑結構外圍無凸出構造、或無設置陽臺的矩形或(多邊形)建筑物,其首層建筑結構外圍縱橫軸線(或主軸線)的交點應選為平面驗測點,驗測點數為N(N為建筑外圍軸線條數)。如圖2(1)和圖2 (2)所示。
(2)首層建筑結構外圍無凸出構造、或無設置陽臺的圓形(或橢圓形)建筑物,其首層建筑結構外圍圓軸線上構成正方形(或菱形)的點應選為平面驗測點,驗測點數為4。如圖2(3)和圖2(4)所示。
(3)首層建筑結構外圍無凸出構造、或無設置陽臺的圓弧(或橢圓弧)建筑物,其首層建筑結構外圍每一圓軸線上構成等腰三角形的中點和端點應選為平面驗測點。每一圓軸線段上的驗測點數為3。如圖2(5)和圖2(6)所示。
(4)首層建筑結構外圍無凸出構造、或無設置陽臺、由矩形(或多邊形)與圓形(或圓弧形、橢圓形、橢圓弧形)所構成的建筑物,其首層建筑結構外圍的縱橫軸線(或主軸線)和圓軸線上的縱橫軸線(或主軸線)交點、圓直軸線交點(或切點)、圓軸線上構成正方形(或菱形)的點、或圓軸線上構成等腰三角形的中點和端點均應選為平面驗測點。驗測點數根據建筑結構外圍形狀,參照上述相關選取規則確定。如圖2(7)和圖2(8)所示。
(5)首層一側建筑結構外圍有凸出構造的建筑物,當其凸出構造符合參與建筑間距計算的尺寸要求時,矩形凸出構造的主要縱橫軸線(或主軸線)的交點、圓形(或圓弧形)凸出構造的圓軸線中點和端點均應選為平面驗測點。首層一側建筑結構外圍有凹進構造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結構外圍為凸凹形狀的不規則多邊形建筑物,參照本條規則選取平面驗測點。驗測點數根據建筑外圍形狀,參照上述相關選取規則確定。如圖2(9)、圖2(10)、圖2(11)和圖2(12)所示。
(6)首層一側建筑結構外圍設置有陽臺的建筑物,當其陽臺符合參與建筑間距計算的尺寸要求時,陽臺結構底板的外緣主要特征點均應選為平面驗測點。驗測點數根據建筑外圍形狀,參照上述相關選取規則確定。如圖2(13)和圖2(14)所示。
(7)首層建筑可能出現的改變建筑設計面寬、壓蓋(或超出)建筑紅線的建筑物,改變建筑設計面寬、壓蓋(或超出)建筑紅線的建筑構造外圍(或底板)的外緣主要特征點應選為平面驗測點。驗測點數根據建筑外圍形狀、改變建筑設計面寬、壓蓋(或超出)建筑紅線的實際情況,參照上述相關選取規則確定。如圖2(15)所示。
(8)違規建筑、或有其他特殊要求而必須檢驗的首層建筑外圍的主要特征點,應選為平面驗測點。
(9)不符合參與建筑間距計算尺寸要求的首層建筑外圍的凸出(或凹進)構造以及不符合參與建筑間距計算尺寸要求的首層建筑外圍的陽臺,首層凸出建筑物外圍的、無壓蓋(或無超出)建筑紅線的柱(包括結構柱和裝飾柱)、構件、配件、臺階、垛、裝飾性幕墻等,不需選取平面驗測點。

圖3 某幢商住樓首層建筑施工平面圖
圖3為某商住小區某幢商住樓首層建施平面圖。該建筑物形狀較為復雜,首層建筑結構外圍形狀主要為多邊形、局部有圓弧形,且設計有凸出構造、凹進構造和陽臺。根據本文提出的驗測點選取規則選取驗測點(共選取平面驗測點29點、±0.00室內地坪高程驗測點1點,如圖4所示),并采用解析法采集平面驗測點的坐標和±0.00室內地坪高程驗測點的高程,由此獲取的規劃驗線成果能全面和精確地反映該幢商住樓的首層空間要素與其規劃許可條件的符合情況。

圖4 某幢商住樓規劃驗線驗測點選點圖
本文基于建筑工程空間要素規劃許可條件,就近幾年來不少城鄉規劃測繪機構推行的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的驗測點選取規則進行了探討和研究。筆者認為:建筑工程規劃驗線是城鄉建設規劃監督測量的一項重要的內容,規劃驗線成果應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開展建筑工程批后規劃監督管理提供準確的依據;驗測點選取的合理與否,是關系到規劃驗線工作量的大小、關系到規劃驗線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影響規劃驗線成果能否如實反映在建建筑工程相關空間要素與其規劃許可條件的符合情況以及影響規劃驗線成果質量和可靠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必須依據建筑工程相關空間要素的規劃許可條件,制定合理、可行和可操作的驗測點選取規則,正確指導規劃驗線的技術方案設計,以達到規劃驗線工作量最小、規劃驗線成果滿足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要求的目的。
本文探討和研究的、基于建筑工程空間要素規劃許可條件的解析法建筑工程規劃驗線的驗測點選取規則,綜合考慮了建筑物首層建筑的5個規劃許可條件,即建設位置條件、建設形狀條件、建筑間距條件、建筑面寬條件和建筑退讓用地紅線條件,依據充分、技術可行、操作方便,是經濟、合理、有效的驗測點選取規則。
[1] CJJ 8-99.城市測量規范[S].
[2] 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珠海市城市規劃條例[R].2006
[3] 珠海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珠海市城市規劃技術標準與準則[R].2008
[4] 董黎.房屋建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邢雙軍.建筑構造[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A Rule of Measuring Point Selection About Building Control Line Measure Based on Permit Condition of Building Spatial Element
Huang Xiao
(Zhuhai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Zhuhai 519015,China)
The job of analysis building control line measure must reasonably selecte measuring point.It’s a rule of economic,reasonable,and effective that rule of measuring point selection about building control line measure based on permit condition of building spatial position,building shape,distance between near buildings,and building wide,and distance between building and boundary lines of land.that selecte measuring point by this rule is a presupposition that results of building control line measure be able to reflect the conformity situation between the status space elements of the checked building and the permit conditions.
building control line measure;Spatial Element;Permit Conditions;Rule of Measuring Point Selection
2011—09—29
黃校(1959—),男,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工程測量、城鄉建設規劃測繪、房產測量的實踐與研究。
1672-8262(2012)02-144-05
P258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