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資源枯竭城市轉型之路
資源枯竭,如何轉型

3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表該委有關負責人關于《東北振興“十二五”》的訪談。其中談到,下一步關于推進資源型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其中包括,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等三個方面。
而早在2月,媒體就已曝出,旨從宏觀層面指導資源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已經編制完畢,日前有望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批。
2006年《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此后在2008年、2009年、2011年,我國分三批確定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縣、區)。
據了解,中央財政將在“十二五”期間將針對全國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投入近1000億元。再加上省級的配套資金,這些資源枯竭型城市在“十二五”期間有望獲得超過5000億元的資金支持。全國118個資源型城市都希望能納入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和《規劃》。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總共有70多個城市在爭取,最后只批準了25個。
在第一批資源型枯竭城市中,東北老煤炭基地遼寧阜新是較早開展產業轉型的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第二批中,瓷都景德鎮的情況又具有一定的非典型性;第三批剛剛確定的資源型枯竭城市中,位于江蘇省徐州市的賈汪區情況又有所不同。
在“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任務更加緊迫,在舊有資源面臨枯竭之時,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轉型陣痛中,如何處理好民生與發展的關系?三地南北,各地情況不同,而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如何更好更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