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生 蔣 鈺
廢舊電池到底扔哪兒
□ 實習生 蔣 鈺

“一粒紐扣電池污染60萬升的水和一立方米土壤”。十年前,此則關于電池的公益廣告在電視中播出后,電池的回收利用隨即引發了大范圍的關注。一時間,居民社區、校園、公共場所等地方都出現了專門回收電池的垃圾桶。
幾年之后,一則“電池不需要單獨回收了,集中收集污染更大,可以混同其它垃圾一起扔掉”的消息再次引發了社會的討論。那么廢舊電池到底是否可以和普通垃圾一起扔掉呢?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電池生產和消費大國。以北京為例,北京東華鑫馨廢電池回收中心在2004年所做的北京市電池消費和回收情況調查顯示,北京市民當年人均消費電池14枚,電池消費總量為2.24萬枚,約4840噸(不包括鉛酸蓄電池)。
電池的主要污染物質是汞、鎘和鉛,2009年我國廢電池含汞量占生活垃圾含汞總量的54%,廢電池依舊是含汞最多的生活垃圾。而廢電池中還含有的鋅和錳等元素在一定的污染濃度下,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但是,一粒紐扣電池真的能夠污染60萬升的水和一立方米土壤嗎?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王琪介紹說,在日本,人們對電池做了20多年研究,他們把電池放在填埋場里,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因素下進行調查,每天測試滲濾液、汞含量,所得出的研究結果是在這20多年里,填埋場里的汞沒有遷移出來,正常情況下汞的含量低于日本的環境質量最低標準。
因此可得知電池進入填埋場后不會增加填埋場對環境的影響。
許多市民家里,干電池成盒堆積,不知該往哪扔。社區、學校也都設立了廢電池回收箱,但卻沒人管,漸漸的回收箱變成垃圾箱。回收體系一日不建立起來,廢舊電池便一日無安身之地。
中國廢舊電池回收第一人王自新表示:“電池回收體系亂,中國干電池回收難在沒有后端處理。回收渠道是一個問題,處理企業是一個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無利可圖,這是一個核心。”
以此看來,企業沒有經濟利益,自然是不愿意做電池回收的。要想廢舊電池回收正常進行,必須給其一外力,而此外力正是資金投入,這就關系到誰出錢的問題。而政府的努力恰恰能夠推動制度的建立,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制度來指導體系的形成,那么廢電池回收將永遠成為問題。當然如果不用花錢,廢電池回收市場自然就形成了。
對此,北京市環保局巡視員、前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直接建議:讓老百姓先把電池扔到普通垃圾里,衛生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