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芬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有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所以,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系來保障國有企業改革的質量和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會計因缺乏必要的會計監督機制,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危害了我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努力研究解決對策與方法,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對國有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縣級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原因;對策
為確保國有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充分發揮會計工作監督管理作用,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監控力度,內部監督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確保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從會計監督的概念入手,結合目前工作實際,分析了縣級國有中小企業內控的現狀,并就如何完善縣級國有中小企業會計監督機制建設,提出自己的淺見。
一、縣級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一)縣級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問題
我國的國有企業改制后,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已初步建立,但這種新型的管理制度所創立的時間畢竟短暫,再加上傳統的管理積習根深蒂固,使得我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至今還存在諸多問題。企業領導人身兼數職和交叉任職,形成職能替代,主要表現在“兩職合一“:董事長、總經理兩職合一;甚至還有“三職合一”者: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三權集于一身,導致沒有約束力的權力膨脹。交叉任職所導致的權利高度集中,權利缺少監督約束機制等問題為領導帶頭違法埋下了伏筆。
(二)縣級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嚴重
國有企業之所以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且屢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經營者出于自身利益而操縱會計工作,屏蔽財務會計真實信息。如以變造虛假的會計報表借以粉飾太平;或在利益的驅動下,通過粉飾會計報表的辦法使其達到業績考核指標的要求;再者是為了得到某些政治待遇,不惜粉飾會計報表以提高其工作業績。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影響了我國經濟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會計核算違背真實性原則
財務報銷憑證不真實。是某些人將按規定的個人自費項目在開具票據時篡改為合法的報銷項目(例如,將手機、化妝品等個人開銷項目列為單位辦公用品、差旅費、招待費等),移花接木,通過欺騙的手段報銷列支。而這種現象在國有企業普遍存在。
財務報銷憑證不合法。主要是利用過期作廢的發票、假發票及收費收據等進行報銷。不但使單位(企業)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使國家財政與稅收遭受嚴重損失。 財務付款手續不全 ,因公司董事會成員及經營者成員全部都是公司兼職人員,沒有完善的公司運行機制,在支付款項上沒有確定相應人員的權限和職責,導致財務報銷程序一盤散沙,對外支付款往往手續不全、文不對題。給稅務及審計帶來很大的風險。
二、 縣級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企不分現象嚴重,存在嚴重的多頭管理
當前縣級國有企業要對多個政府部門負責,但卻沒有哪個部門真正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任。由于所有者的責任主體不明確,企業缺乏應有的監督和約束,尤其是那些直接歸各級政府管理的大企業集團,其產權歸政府所有,但政府是由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行使管理職能的,由于政府沒有授權由哪個部門進行監管,結果是任何一個政府部門都可以管,但都管不了,誰都不負責任。同時,由于政府各個部門目標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出現政出多門、重復指令、企業無所適從的情況,造成監督效率的低下和監督成本的增加。
(二)縣級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嚴重
財政部在組織的國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抽查的結果表明,每年約有90%以上的企業的會報表不實。有的企業為追求政績或逃避征稅,故意做假憑證、假報表,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的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為違法違紀行為出謀劃策,隨意利用會計程序進行技術處理,會計報表嚴重失真。這些方法主要有:① 資金體外循環。資金體外循環為個別業務人員鉆管理上的空子,利用利差和時差挪用資金牟取暴利件。②出借銀行帳戶。出借銀行帳戶一般是利用出借帳戶單位的經濟關系,轉移資金或進行其他違法違紀活動。③利用往來帳戶舞弊。企業的有些往來帳戶成為隱瞞收入、偷稅漏稅的防空洞;有些成為轉移資產、私設小金庫、公款私存的橋梁;有的成為調整盈虧的調節閥。④ 以物易物不入帳。有的企業在采用以物易物交易的業務過程中,不按規定進行帳務處理,而將換回的物品以種種名義發給職工或出售,收入轉入小金庫。⑤公款私存。有的領導為了小集團的利益或自己花錢方便,將隱瞞的銷售收入、聯營收入以私人名義存入銀行。⑥私吞回扣。回扣使交易雙方取得不正當利益,勢必通過假發票或做假帳予以掩飾。
(三)會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不足,職業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會計人員的素質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會計是否真實、完整的反映了一個企業日常經營狀況。因為領導隨意任用會計人員,造成了會計質量無法達標,這樣內部監督也就成了一紙空文。會計人員受控于企業的領導,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有名無實。會計人員由企業領導任命,企業領導掌握著會計人員的飯碗,這樣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事物時就會受到領導的節制,無法獨立的進行會計處理,在依據領導意見下進行的會計處理也缺乏真實性。
三、解決縣級國有企業會計監督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會計制度、建立內部稽核制度和外部監督機制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切實加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正確處理好發展和管理的關系,建立與新形式相適應、強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內部稽核部門或審計部門,也進一步對日常發生的收支業務其了監督和審核的作用。控制了各種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外部監督是指主要是指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 政府監督即財政、稅務、審計、銀行等國家機關代表國家和政府,在相關法律及法規范圍內,對相關單位的會計行為進行的監督和管理活動,這也是國有企業的主要監督管理途徑,社會監督即會計主體之外的社會組織及個人,依照法律監督相關單位的會計經營活動,對其進行客觀評價,如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
(二)建立健全選拔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任何財務活動都要通過會計人員進行收支與核算,在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確定以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決定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因此,要選擇政治素質高、事業心強具有會汁知識和技能的人從事會計工作。另外還要對會計人員業務知識定期加以培訓。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優秀的會計人員能夠保證會計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三)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正確處理各產權主體之間的利益
在縣級國有企業組織內部,在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的條件之下,管理者應考慮多方面、多層次的激勵方法,已結構化的激勵模式激勵會計信息提供者遵紀守法,約束機制的建立只要通過構建現代化的內部制衡機制和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其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途徑主要有,營造內部控制環境,強化會計信息系統控制,以信息技術增強控制,革新考核和評估規則。
因經營權和所有權相分離,企業的經營管理主要以經營者為核心,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經營者的違規動機,減少由于利益矛盾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
總之、完善企業會計制度建設,健全會計監督機制,加強會計法律法規的建設,嚴肅財經紀律,加大執法力度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毛嘉 《關于國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完善國有企業監督的幾點思考》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7.S1期
[2]康偉 《改進會計監督方式 ,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 》《金融與財務》,2006.09期.
[3]王進《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經管視線》,2011.22期.
[4]田延紅《關于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思考 》《理論探討》,2011.16期.
[5]李永魁 《探討國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存在失真現象》《財經論壇》,2010.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