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君

為什么是上海?
上海,一座令人難以拒絕的城市。在有的人心里,她是十里洋場和淮海路上的霓虹燈:在有的人心里,她是海納百川的國際化大都市……而對于許許多多站在18歲的門檻上眺望未來的學子來說,這里無疑是在中國上大學最好的城市之一。
上海,作為高等教育提供地的優勢,最明顯地集中在“學業”與“產業”的廣度、深度以及兩者之間緊密的關聯度。就像我們所熟知的那樣,上海高等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專業涵蓋面廣、學校層次多,能夠給予處于不同分數線的考生適合的選擇機會。與此同時,由于上海各產業發展較為均衡,在制造業、商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和交通運輸等方面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學、研”之間良性的互動,為大學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就業便利。
同時,選擇上海的高校,意味著較高水平的師資和國際交流機會。長期以來,上海都是吸引海內外高級人才的一片熱土。跨國企業與技術人員、海外留學人員等,常常都會把上海視為工作和生活的首選。師資是激活、刺激大學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也能夠為學生帶來最直接的良l生影響。以同濟大學為例,學校就擁有七個國際窗口,有著像“中芬中心”這樣,匯集了中國與北歐教育、經濟和企業界密切合作的優質資源的國際交流平臺。而即使不像同濟大學這樣聲名顯赫的大學,也普遍提供了不少國際交流的機會。其范圍之廣、機會之多,讓人咋舌。
從個人的長遠發展來說,上海可以提供一個關鍵的環節。首先是在學習期間的自我增值和求學的進益,接著是找工作和深造的有利條件,繼續延伸,甚至就是未來在“戶口”和其他相關事宜上的便利。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提供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
跟著優勢產業 選大學挑專業
正所謂“花多眼亂”,那么,要怎么去選擇專業,才能最好地跟上海這座城市的經濟脈搏和發展方向實現對接呢?在這里我們要給你提供一個不二法門——看準優勢產業來選大學,挑專業。
老牌勁旅 金融商業
長期以來,上海一直是東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與商埠之一。國務院要求上海到2020年要建設成為金融、航運中心,其實正是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未來做出的最佳定位。人們常通俗地說,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而上海則是經濟中心。因此,解讀這座城市的關鍵詞,就是“金融”與“商業”。外灘兩岸,浦西一邊優雅的萬國建筑里多被銀行“占領”,隔江對望則是蜚聲海內外的陸家嘴金融中心。2011年,上海金融產業服務基地揭牌,將建設成為私募基金集聚地和專業金融區,重點發展資產管理、金融產品研發、職業培訓、服務外包等金融服務業。
由于上海的城市經濟發展態勢,上海財經大學的“金融”相關專業以及復旦大學的經濟管理專業等,一直都是高考競技場上的“香餑餑”。而我們的建議是,在這兩所學校以外,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的經濟類專業,也非常值得一試。畢竟,這座商業城市所提供的崗位,遠遠不是幾所高校的畢業生所能夠滿足的。
制造產業 獨占鰲頭
接著,讓我們看看上海在“十二五”規劃里的重要信息。在“十二五”制訂之初,《關于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就明確了上海高新產業的九大方向: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業、先進重大裝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業、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而多年以來,上海市政府對張江藥谷、各高科技工業園區的鼎力支持和知名企業對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成套裝備方面的投入,也為日后的長期運營和產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應制造產業,我們推薦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機械、材料、電子信息工程、化工等專業。
服務產業 后來居上
再一個具有啟發性的、不可遺漏的信息,來自于服務業。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上海一直扮演著“服務長三角,面向全世界”的角色。而金融、物流、商貿、房地產、旅游和信息服務等六大行業已成為上海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柱,實現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比重已超過70%。2012年2月份,上海市簽訂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項目175項,其中第三產業簽訂合同項目167個,占上海市合同外資總金額87.8%,是絕對的主導力量。
看到這里,你一定心領神會,知道該如何“對號入座”了吧?金融、商貿、建筑、外語、電子信息、會展等專業,在上海的多所本專科院校里都能夠找到。
文化產業 蒸蒸日上
必須注意的是,上海的高校資源豐富,城市各產業發展均衡,不存在“瘸腿”現象。你可以說她是一座金融商業城市,也可以說是制造業大市、旅游名城、文化產業之都……如此種種,決定了上海高校學科配備和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因此,除了以上幾條方向性的線索,我們也希望大家不要錯過同樣具有優勢和競爭力的許多高校,如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要知道,教育和文化產業同樣是上海固有的一項優勢,相關院校的視覺傳播、平面設計、攝影、影視制作、空間和環境設計等專業的質量,也是相當高的。
最后我們想提示的是,在許多行業內都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制造標桿的城市。”意思是在眾多領域里,上海扮演著示范性、前瞻性的角色,起著引領行業的作用。相類似的是,上海的高校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像華東師范大學的師范專業,即使上海本市對此類畢業生的消化能力不是特別強,但學成之后,如果要到其他城市發展,這份求學成果也將成為沉甸甸的一塊“敲門磚”。因此,在跟著優勢產業選專業的同時,也不妨根據自己的現有條件、個人發展規劃,準確定位,以免錯過最合適的選擇。
結合以上的信息,商貿、金融、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都是上海常青樹般的支柱產業,也是上海這座城市提供給我們最重要的背景資源。我們的建議是,圍繞著這些專業,在上海的眾多高校中找到自己有效的“打擊范圍”,平衡好“院校”與“專業”之間的關系,慎重地做出自己的選擇。上海之大,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你離上海有多遠:哪些“功課”還要做?
分數準備
列出你的目標專業與院校,通過網絡和其他相關渠道,標注出近年來這些專業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招生分數線,對照你的成績,找到一個適合的分數區間和選擇區間。設定一個較高的目標、一個較有把握的目標,和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較低目標。這個方法有助于鞏固穩定的備考心理,形成有效激勵。
生活準備
青春年少,當遠游。在憧憬著放飛青春的你心目中,似乎并不需要過多考慮上海生活的適應性。因此,我們對你的提點,也僅僅在于做好一些心理上的準備:你可能會需要面對城市生活的快節奏、擁擠的交通、由于信息膨脹和社會活動機會增多帶來的挑戰和其中更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如何讓目光穿透這大都市的繁華,不但不迷失其中,還能夠堅定自己的方向,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實踐。一句話,目標要專注,生活能扛住,心態要淡定。
家庭準備
有“魔都”之稱的上海,生活成本并不低。考慮到你的大學教育對整個家庭來說是一件大事,還需與家人溝通你的想法,確保你的學費和生活費都在可支付的范圍之內。而且,在討論“多少生活費才夠”的問題之前,我們建議你和父母一起理清哪些是必須的生活費用,哪些是可以增加或避免的生活成本,最后得到合理的估算。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詢不同院校在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方面的設置。這些信息,將來都能為你所用。
七年尋夢在上海 黎峰
我第一次來上海是在2004年,其時我正在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上大四。那次上海之行是一次實習活動。船舶與海洋工程是一個相對特殊的專業,它的用人單位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其中又以上海、大連、廣州三個城市最為集中。上海,作為造船工業的頭號重鎮,令即將開啟職業生涯的我充滿了期待。二十多天的實習中,我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中國最優秀的造船企業和科研院所,感受了造船工業那震撼人心的氣勢和力量,于是,來上海工作的想法在我內心深處更加堅定。
其實我的這一愿望早已有了,不獨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喜歡讀史,曾讀到三吳地區有“千里莼羹,鱸魚堪膾”,不覺食指大動;中學時又讀過戴望舒的詩歌《雨巷》,從此對江南水鄉的悠長小巷神往不已。實習期間,正好一位我喜歡的日本音樂家來上海演出,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觀看了音樂會。那時的我恍如走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不由得感嘆道:“上海的生活真是精彩!”
2005年8月,我正式進入江南造船集團設計部工作,成為一名船舶設計師。江南造船集團是中國最好的造船企業,擁有一大批技術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為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學習、鍛煉的機會。我參與了數型船舶的設計,打下了較扎實的基礎。在江南的兩年多時間中,我的生活一如大學時代,住集體宿舍、吃食堂,和年輕的同事們打成一片,雖然清苦,卻也十分愜意。但是“上海居,大不易”,到了2007年底,迫于終身大事所帶來的買房壓力,我不得不選擇離開進入一家德企工作,由于效益不佳,它無法兌現給我的薪水承諾,以致我在新年的南方雪災中陷入絕境。那時的我,頭回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
2008年夏天,事情有了轉機,我—成功應聘了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的工作。這是國內最具實力的#M自科研設計單位,給了我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面對更深、更廣的專業要求,我又開始了進一步的學習和鉆研,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船舶設計師。今年已是我在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的第四個年頭,我自認為這期間過得十分充實,知識和經驗得到了積累,專業素養和工資待遇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回首在上海的七年,有喜有悲,有笑有淚,甘苦自知。我曾經也問過自己后悔嗎?但是想一想七年前心底的那份理想,便感到這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