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薇
命題趨勢探尋
從2012年全國各省市高考試題來看,閱讀理解部分在高考中的分值基本維持在30~40分,與過去幾年相同;文章數量為4~5篇,共15~20個小題。文章體裁和題材越發多樣,內容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除考查詞匯、語法外,也考查語言交際、知識儲備、文化積累,還考查同學們臨場應變和推敲的“應試”能力。
1 詞匯、篇幅增加,考驗閱讀速度
今年的閱讀理解,大部分考區文章篇幅有所加長,閱讀詞匯量也相應增加,而考試時間還是保持不變,這便給同學們的閱讀理解制造了更大的困難。從命題角度來看,試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在充滿龐雜甚至相互干擾的信息中準確獲取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觀點態度,并能找準相關細節進行推敲、歸納。
同學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采取合理的閱讀方式,即先略讀或掃讀,然后看題目和選項,再精度,最后跳讀找出答案;就像F1賽車比賽,要采用多次進站(多次閱讀)的方法,才能堅持到比賽的最后。有同學采取只讀一遍的策略,哪怕讀得再慢,還是會有遺忘;也有同學不將讀文段和讀題相結合,題目做得太過隨意。
考場上,我們要學會利用閱讀技巧理清文章脈絡,從而尋找關鍵詞、主題句,捕捉時空順序、情節發展、人物、觀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閱讀任務。
2 體裁貼近生活,題材緊跟現實
記得幾年前的英語高考,閱讀理解里還有很多遠離現實生活的文章,比如一些財經類的選段、法律類的選段,文章雖好,但離實際生活太遠。近年來,無論是閱讀理解還是書面表達,文章體裁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如日記、通知、旅游信息表等,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而涉及文化、歷史、地理、科技、環保、時政、互聯網等的熱點題材,多選摘自國內外優質報刊,緊跟現實。
3 長句增多。語法結構復雜
閱讀理解的命題正朝著句式豐富化、語法復雜化的路線發展。陳述句中,同學們半天找不到句號在那里,幾乎全是逗號,修辭、倒裝、從句、否定……全都涵蓋在句中,如果對語法掌握不熟,或平時缺少閱讀訓練,要理清線索、明了句子的含義是相當費時的。
5篇閱讀題,幾乎囊括了英語句法修辭中所有的語句結構形式,簡單句、復合句、虛擬語氣、省略、倒裝、插入等無所不包。行文的跳躍程度較大,陳述次序富于變化,隱含信息較多。讀懂單詞就比較困難了,領悟語篇含義就更有障礙。相信2013年的高考,閱讀理解篇章仍會保持這種選文標準。試題亮點選摘
1 2012北京卷
北京卷是獲譽較高的一套試卷,因為它出題規范、難度適中。如閱讀理解的第一篇文章,考查貼近生活的應用文。內容介紹了一門基礎數學的課程,對課程的內容,上課的目的,師資進行了闡述。其中第56題有一定難度。
該題為推理題,解題時要用人名定位到第5至6段。A選項說他是KET欄目的guest(嘉賓):原文中說他在KET欄目中被honored as(被授予……榮譽),錯誤:C選項說他在Gs大學work(工作):原文中說他在Gs大學獲得PhD(博士學位),錯誤:D選項說他specialize(專門)培訓老師,原文提到給老師培訓但是沒有說專門,也錯:只有B選項說他deliver 30 lectures,與原文首段提到的These 30 lectures相關,可推知H.Siegel是上課老師,選B。
2 2012山東卷
山東卷體裁上有些失衡,由一篇記敘文和三篇說明文構成,沒有考查議論文。但其中的記敘文段,體現了目前高考的主流考查形式。
文章敘述了Richter夫婦從接觸一個名為Imagination Library的項目到成立自己的基金會的歷程。下設的問題除了最后一道推斷題外,都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該篇記敘文每一段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時間表述,從1994年Richter先生動心臟手術,到術后不久接觸到Imagination Library的宣傳冊決定退休后從事這樣的工作,五年后兩人沒退休就著手建立基金會,并考察圖書的質量,到2004以后送出了超過12200本書到海外。
記敘文的中心是整篇文章最為重要的東西,所有的細節都是為了同一個主旨服務。作者表明主旨的地方,大部分都在結尾,只有小部分記敘文的中心在開頭。只要認識這一點,推導題就迎刃而解了。
解題技巧點撥
最實用的方法,或許就是老生常談的方法。只要堅持按照正確的方法訓練,一定會有所收獲。
1 略讀全文。采取快速閱讀的方式,不在個別單詞和復雜的句式上糾結。第一遍閱讀的目的是找準主題、確定中心,方法是注意首段、末段,以及各段的首句、尾句。
2 瀏覽問題。略讀之后,則需要明了試題所要考查的問題集中在哪些方面,這樣在下一遍閱讀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特別是細節題如果考查某個單詞,一定要把它畫出來。
3 精讀全文。這次閱讀可放慢速度、注意細節。在明確中心和主題的前提下,要對一些詞語、句子進行理解,做出判斷。遇到與提問相關的長句、難句,要舍得花時間去琢磨、理順,也可用筆勾畫、分層。
4 跳讀作答。最后一遍,就是按試題順序,依次將問題帶人所在文段,選擇性閱讀并作答。首先,要留心五個“W”(即When、Where、Who、What、Why),對有關信息進行篩選、提煉,形成概念,得出結論。這種方法適用于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段落大意、選擇恰當標題及事件發生的順序等。其次是何理推斷。主要針對一些推論題和寓意題。要根據已知信息及生活常識,挖掘作者沒有直接表達出來的意思,包括作者意圖、態度等。此時要以作者意圖為準,切忌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
5 復讀檢查。如果試卷做完還有剩余時間,不妨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和解決因前面做題匆忙而導致的錯誤。
當然,除了上述解題技巧外,還得切實擴大詞匯量、增加閱讀量,這是獲取高分的前提。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單詞關、語法關、速度關都過不了,那就難以讀懂文章,任何技巧也都無用武之地了。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訂閱讀計劃,確保每天至少能讀一篇文章,每周能讀到各種體裁的文章,每月能讀到各種題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