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安

為了兒子的前途,她將兒子送到國外讀書,自己也跟著來照顧他,當起了“陪讀媽媽”。可沒想到的是,當她們母子出國之后,厄運卻接踵而至:先是留守國內的丈夫變了心,十幾年的婚姻畫上了句號;緊接著,兒子就讀的那所學校被勒令關閉;后來,兒子又因為砸壞了酒吧的玻璃,需要賠償一大筆錢,否則就要被送進警局……在一連串的打擊面前,這位堅強的母親沒有消沉,她不辭辛苦地在舊書里“淘金”,開始了獨特的海外創業生涯。到后來,她不僅將兒子培養成材,而且在創業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連遭打擊,萬般無奈之下賣書救急
生活,到底是什么顏色的?站在新加坡的街頭,38歲的王慧敏心中充滿了困惑。
一周前,她接到了來自國內的電話,半年未見的丈夫,竟在電話那頭說出了“離婚”兩個字,令她如雷轟頂。
想想十幾年前,他們剛結婚那會兒,生活雖然清苦點,卻甜蜜無比。后來,有了寶貝兒子。再接著,在沈陽一所高校當老師的丈夫下了海,他掙到錢以后越來越不顧家,兒子在學校也不求上進。春天的時候,百般無奈的王慧敏,將13歲的兒子汪小強送到新加坡讀書,自己也辭去工作,一起跟過來照顧他。沒想到時間僅過去半年多,從國內就傳來丈夫變心的消息。更可怕的是,兒子所在的新加坡學校,竟然由于不具備辦學資質而被勒令關閉了……
該怎么辦?一時手足無措的王慧敏欲哭無淚。
這是2007年冬天。一連串的打擊,逼得王慧敏幾天都沒有說話,她對生活充滿了絕望。
“媽媽,我們現在怎么辦啊?”向來大大咧咧的汪小強也慌了神,他守在母親身邊,眼神里充滿驚恐。
王慧敏摟住兒子,不停地嘆息。
也許是兒子的無助給了身為母親的她振作起來的勇氣。后來,王慧敏想盡了辦法,輾轉再三,運用一切關系幫兒子辦妥了轉學手續,將汪小強轉入了具有正規資質的一所學校。那是一所治學嚴謹的傳統學校,學費也相當高。入學后,兒子仍然寄宿,王慧敏則在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安頓下來。當時,王慧敏與丈夫汪江的離婚手續已經辦完,她擁有的錢并不多,生活一下子拮據起來。
2008年5月初的一個周末,王慧敏正在收拾屋子,兒子突然出現在門口,滿身酒氣,身后還站著兩個彪形大漢,自稱是酒吧的保安。
“夫人,您的兒子違反了不準未成年人喝酒的規定,還砸壞了我們酒吧的玻璃。本來,我們可以把他直接送回學校或者警局,但如果你賠償我們的損失……”對方提出了條件。
“媽媽,不能報警啊!那樣的話,我會被學校開除的!”早已嚇得酒醒的汪小強,哭著哀求王慧敏,“媽媽,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別讓他們報警……”
眼淚,隨著王慧敏的嘆息聲一起滾落,她看著不爭氣的兒子,點了點頭。
那是一筆不小的賠償,王慧敏從銀行取出了母子倆全年的生活費,可還是缺一點。怎么辦?她打量著簡陋的屋子,目光落在了屋角的那只略顯破舊的皮箱上。
那是兩箱舊書,是當大學教授的父親珍藏多年的寶貝。出國前,老人家曾千叮萬囑叫她替汪小強帶著,告訴孫子千萬不要忘記了學習祖國的文學。想到這兒,王慧敏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街上有收舊書的攤子,她曾經注意過。現在,也只有這樣才能救兒子了。
擦干眼淚,王慧敏挑選了lO本舊書出了門,心里充滿了對父親的愧疚。她沒想到的是,10本舊書竟賣了不少錢,除了還清酒館的錢之外,她的手里還余下了一部分生活費。
那晚,汪小強在燈下讀書,王慧敏在思索生存的辦法。她想到收書人的話:“新加坡有許多華人華裔對這樣的舊書非常感興趣,很有市場。”
不如就開一家舊書店吧,出租舊書,沒準也能賺到錢。她這樣想。
“書香”結緣,英國漢學家走進了她的世界
2008年9月,王慧敏回沈陽變賣了在國內的房產,然后回到新加坡。她租下了一處舊式小木樓,樓下做舊書收售門市,樓上當臥室。“書香”舊書店就這樣開張了。
當時,父親送給他們的那兩箱子古書幾乎成了店里全部的陳列。“書香”顯得空空蕩蕩的,路過的人進來轉轉,三兩分鐘就轉身離去了。王慧敏意識到,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必須多進些舊書來充實書店,二來也得有些經典的藏品吸引顧客。于是,她請父親從國內寄了一些中文版本知識的課本來,白天開店,晚上就挑燈苦讀專業知識。稍稍懂了一些之后,她就開始出去收舊書。
收書是個苦差事。當時的王慧敏,對居住的環境還不太熟悉,她邊打聽邊問路,找到華人較為集中居住的社區,挨家挨戶地問。很多人家把她當成了推銷員,連門都不愿意開;還有的時候,人家熱情地把“舊書”搬出來了,她卻發現那只是看舊了的書,根本不是自己要的舊版本的、年代久遠的書,并不具備收藏價值……這樣漫無目的地找,效率自然相當低。后來,王慧敏自己做了許多的小卡片,寫上自己的姓名、電話,每到一戶,都懇請對方,如果有舊書就打電話通知她。如此一來,效果還算不錯,到年底,“書香”終于書香漸濃,顧客也多了起來。
生活的艱辛和母親的日夜操勞,使得汪小強也懂事起來,他終于痛下決心潛心學業。那個期末,汪小強竟然考了全班第9名,王慧敏高興得涌出了淚花。
從2009年春天開始,有一段時間,一名40多歲的白人男子幾乎天天都來光顧“書香”。王慧敏和他打招呼,忍不住問他為什么對中國文化有如此濃厚的興趣。那男子告訴她,他叫杰克·約翰森,英國威爾士人,母親在新加坡的一所大學執教。早年,他曾赴中國留學,獲得了漢學碩士學位,研究的就是東方文化、民俗。他還有個中文名字,叫喬杰文。約翰森的工作不是很忙,他沒事的時候經常來店里向王慧敏討教一些中國文化,一來二去,兩人就漸漸熟稔了。
有一天,約翰森從一個標明“非賣”的柜子里發現了一本1922年匯文版的《中國民間剪紙匯覽》,興奮極了。他小心翼翼地捧著那書,前前后后翻了好幾遍,連聲問王慧敏:“這本書,你能不能賣給我?”
“這是我父親的藏品,是很珍貴的東西,不能賣的。”王慧敏微笑著擺擺手。
遭到婉拒的約翰森遺憾萬分,他幾乎不舍得把書放回架子,下意識地張開口,微微顫動地伸出右手,手心向上作乞求狀,喉嚨里發出一聲“呃呃”的怪調,仿佛是開口“行行好”的前奏。王慧敏見狀又好笑、又著急,問他:“先生,你真的喜歡這本書嗎?”約翰森忙不迭地點頭,說這是他尋找了多年、向往了多年的一本古本。
“那我送給你吧!”王慧敏雙手把書遞上,驚得約翰森目瞪口呆。
從此,約翰森更是成了“書香”的常客,常常在這里一呆就是七八個小時。他對中國文化的鉆研是那樣的孜孜不倦,看著他的身影,王慧敏時常想起父親,想起青燈孤影、潛心苦讀的中國老一代知識分子。
一天早上8點多的時候,王慧敏接到一個電話,附近社區一戶人家搬遷,有一批舊書要賣。王慧敏趕緊答應下來,掛上電話,又犯了難:兒子今天上學,店里還有幾個顧客,怎么脫身呢?這時,她忽然瞥見了在書店一角埋頭翻書的約翰森,就試探性地問他,能不能暫時替自己看一下書店。約翰森爽快地一口答應。
沒想到那家的舊書數量很多,加上討價還價也耽誤了不少時間,等王慧敏回到“書香”已經是中午時分了。她一腳跨進門,不由大吃一驚:店里到處打理得干干凈凈,最關鍵的是,書架上的書被重新整理了一遍,上千本書被嚴格地分了十幾大類,整齊地排列在書架上。書架上貼上了醒目的標簽,上面歪歪扭扭的中文和英文標明了每一排書的類別、年代……
“不好意思,我當了半天的主人,就忍不住動手稍稍收拾了一下。”約翰森搓著手,神情中帶著幾分不知所措的忐忑。
“哪里,哪里,真該謝謝你才是!”王慧敏一邊答謝,一邊仔細打量著“全新”的書店,不由佩服約翰森深厚的中文知識和他的耐心與細致。因為經他排列過的書柜的確可以給顧客起到很好的“導購”作用,無論需要什么樣的書,只要看一看書架上的標簽,就能輕松找到,“書香”頓時變得有秩序起來。
“還有,這是2000新元。”約翰森遞上錢,“剛剛有個顧客買了兩本書。”
“2000元?!”王慧敏瞪大了眼睛。有這么高嗎?要知道,那兩本書,她原來的標價不過幾百元而已。
“根據我的藏書知識,那兩本書絕對值這個價,相信買家也很高興得到它們。”約翰森顯得很得意,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王慧敏吃驚地看著約翰森,半晌才回過神來,于是掏出l000新元遞給約翰森。沒想到這個大男人一下子紅了臉,連連擺手。
“這是您應得的。”王慧敏堅持著,“我還想向您多討教些舊書知識呢。”
“十分樂意為您效勞。不過,這錢我不能收。”約翰森羞澀地笑了。
當天晚上,為表示感謝,王慧敏做了一桌拿手的中國菜,留約翰森一起吃飯。結果,美味佳肴把這個英國男人吃得搖頭晃腦、贊不絕口。
攜手書海,跨國夫婦演繹愛情傳奇
從那以后,約翰森跑“書香”跑得更勤了。在他的幫助下,“書香”所有的書全部重新編號、定價,而王慧敏也學到了更多的舊書版本知識。很快,“書香”在附近出了名,許多華人有事沒事都會到“書香”來轉一轉,仿佛回到了國內的圖書館。在約翰森的建議之下,王慧敏又在“書香”里開辟一角放置了許多比較經典的中文文學作品,免費供來者借閱,店里的生意一下子拓展開來,人氣越來越旺。王慧敏從心底里感激約翰森。
“書香”的名氣大了,越來越多的人找王慧敏賣舊書,她每次出去,都會放心地把書店交給約翰森照料。約翰森開玩笑地對她說:“王,我成了你雇的小工了。”王慧敏聽了連聲說:“不敢當不敢當,我這個小店怎么雇得起你這位大學教授呢!”約翰森卻說:“教授還不是一樣也得生活?作為學者,更應學會生存啊!”
王慧敏這才意識到,這個46歲的英國單身漢也許也有他的苦惱。后來約翰森告訴她,自己曾結過婚,妻子因為不喜歡與丈夫過那種整天鉆故紙堆的生活,與他分手了。后來到海外工作,約翰森反倒覺得單身也挺好,一個人無牽無掛的,來去自由。“不過,這絲毫不能改變我對中國文化的癡迷和執著。”說到這兒,約翰森像個孩子般笑了。
王慧敏從心底里替他惋惜。
交往多了,天性無拘無束的約翰森跟汪小強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們常一起到公園去玩,或去廣場踢足球,偶爾也談文學、哲學、人生。在約翰森的帶動和影響下,汪小強讀書更加認真。他的變化十分顯著,成了學校的上榜優秀學生。王慧敏很感激約翰森,常常留他一起吃飯。有時候,看著他和兒子在飯桌上吃吃鬧鬧的,王慧敏的心里不由自主泛起一種家的溫暖。
就在這種情愫慢慢滋生的時候,約翰森突然不見了。他在門上留了條,說自己要回英國,這一走將是好多天。
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了……他怎么了?難道回到英國不準備回來了?王慧敏的腦海里滿是這個大胡子威爾士人的影子,悵然若失。她曾撥打過約翰森住處的電話,回答她的總是錄音。
也記不清是哪一天了,當約翰森再次出現在“書香”門口時,王慧敏覺得自己的心都快跳出來了。她壓抑住內心的激動,急切地問他:“你去哪兒了?我以為你不回來了呢。”
“怎么會?我的研究還沒做完呢,而且我也時常想你,渴望能見到你。”約翰森微笑著說。
王慧敏又吃驚又害羞地看著眼前的他。約翰森深情地望著她,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盒子,問她:“慧敏,你愿意接受我家祖傳的藍寶石戒指嗎?”原來,這個保守的英國男人竟然回去請示父母了!王慧敏羞紅了臉,不敢抬頭看他,半晌,才輕輕地點了點頭。約翰森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激動,一把抱起了她,幸福的笑聲回蕩在書香四溢的小店里。
2010年12月6日,王慧敏和約翰森結婚了。半年后,汪小強從明德雙語學校畢業,是獲得校方嘉獎的10名優秀畢業生之一。
2011年8月,汪小強進入英國卡爾文·羅姆學校讀高中。這時,約翰森在新加坡的工作已經結束,于是夫妻倆搬到了英國南威爾士與英格蘭交界處一個叫尼肯特的小鎮購房而居。這里是約翰森的故鄉,離汪小強的學校也很近。更重要的是,這里距離世界第一舊書鎮——海伊僅10公里。到這里的第二天,約翰森就帶著王慧敏在海伊鎮逛了個遍。
海伊鎮特別小,步行一周也就個把小時。但這么個小鎮卻有著40多家舊書鋪,是全世界赫赫有名的舊書鎮,經銷舊書數量迄今位居世界第一,素有“全球舊書之都”之稱。初到這里,王慧敏仿佛被領進了童話世界,小巷疊疊,流水幽幽。每一個舊書鋪都是木地板、木樓梯,走動時吱吱嘎嘎的聲音令她的心都醉了。
年底,王慧敏帶著約翰森回到沈陽,拜見了父母。他們在國內游玩了一個多月,又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地舊書市場搜羅了一大批有價值的舊書。
回到英國,兩人馬不停蹄地帶著滿滿一車舊書來到海伊鎮,參加當地的2012海伊國際文學節,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書迷一起在舊書里淘金。這一次,他們帶來的舊書大受歡迎,很快就賺了個盆滿缽滿。同時,他們也從這里淘到了許多很珍貴的舊書。
2012年3月,王慧敏正式在尼肯特當地注冊了“書香”古舊書店,開業以來,生意紅火。對她和約翰森來說,“書香”將見證兩人之間的傳奇愛情,醇香悠悠,甜蜜久久……
(責編/鄧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