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偉 李連任
蘋果套袋是提高果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實踐中由于技術操作不規范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一些問題,影響套袋的效果。
問題一 出現爛果、病蟲果、日灼果
現象:果實在袋內腐爛是因套前未噴防治輪紋爛果病的特效藥,套袋越晚,爛果率越高;套袋過早遇高溫,當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現超過28℃的高溫時,袋內溫度已超過30℃,這樣就會使幼果嚴重灼傷,導致爛果或干縮;幼果期干旱、高溫,套透氣性差的塑膜袋或紙袋,易發生日灼果,套袋后2~5天是日灼高峰,套袋早,日灼重。
糾正:套袋前一定要針對果園的具體情況,確定防治對象,選擇相應的農藥品種,及時、細致、周到地噴施防治輪紋爛果病的特效藥、生物殺蟲劑和滅幼脲類殺蟲劑;落花后3~4周開始認真疏果并開始套袋,大型果一律留中心果,使樹體負載量合理,對元帥系、富士系、金冠系等品種的枝果比要調整到4~5∶1,葉果比應為50~70∶1,疏除病蟲果、畸形果;套袋時白天氣溫穩定在22~26℃時最佳,氣溫達到28℃以上時不宜套袋,躲過高溫后再套;對生理落果較重的品種,要延遲套袋時間,待生理落果之后再套袋,中長果枝上的梢頭果一般不套袋;要嚴格選用標準袋,由于目前生產紙袋廠家較多,有些是不合格產品,存在透光不好、防水不好、規格大小不一、亂涂藥物等問題,一定要使用經有關技術部門鑒定的合格產品;套袋時要防止幼果或果柄發生機械損傷,紙袋的下端、下角開口,防止袋內積水。
問題二 果銹、果灰多
現象:蘋果套袋前,噴施農藥濃度過高,極易產生果銹;農藥配制和噴施技術不過關,沒有先配制母液,稀釋農藥的水質有問題,8月份過量施氮肥等,都可使果實出現果銹。
糾正:套袋前的幼果期,果皮嫩,皮孔尚未關閉,如果混配農藥種類過多,濃度高,如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低于600倍,就極易產生藥害而導致果點大、果銹多;配藥時,沒有先配制母液,農藥很難形成穩定、均勻的溶液,如果就這樣噴在果實上,也易出現果銹;提倡使用河水配藥,反對直接使用剛從井里提上來的水配藥;噴片噴孔大,噴出的藥液在果面上呈點狀分布,由于局部農藥濃度過高,即形成果銹,因此要使用噴孔小的噴片,使藥液充分霧化,均勻分布;套袋時遇到大霧或有露水的天氣,或果園澆水過多過勤,噴藥后立即套袋,都會加劇果銹的形成;8月份前后,雨前或雨后大量使用尿素、碳酸氫銨等氮肥和未經充分腐熟的雞糞、豬糞等,天晴后產生氨氣,刺激果面產生果銹、果灰;前期干旱,8、9月份連續陰雨,果園排水不暢,桑拿天氣延長,都會使果銹、果灰加重;幼果期大量噴布蛋白類肥料或氨基酸類液體肥料,套袋后遇到高溫多雨天氣,這類肥料開始發霉,出現果灰增多現象。因此,在果園整個管理過程中,對以上現象都要加以避免。
問題三 裂紋重
現象:套袋蘋果裂紋重,多出現在果實的肩部和梗洼處。
糾正:蘋果“肩部”裂紋重,是由于在蘋果生長后期,當果肉細胞仍在繼續膨大時,如果此時溫度下降,果皮就會收縮,而仍在繼續膨大的果肉細胞則會撐開果皮,導致果皮出現裂紋。而蘋果的“肩部”皮嫩,所以裂紋重。
蘋果梗洼裂紋重,是由于摘袋不及時或蘋果采收不及時造成,如嘎拉蘋果,摘袋后7天沒有采收,20%以上蘋果將產生裂紋。另外,降雨多,蘋果裂紋重;摘袋后,如果每天有露水且上午11時之前果面不干,蘋果裂紋重;地下濕度大,蘋果裂紋重;氣溫不穩定,蘋果裂紋重;7—8月偏施氮肥的蘋果園,蘋果裂紋既多又重。建議在蘋果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及時噴施壯果蒂靈增粗果蒂,提高營養輸送量,防落花、落果、裂果、僵果、畸形果,使果實著色靚麗、果形美、品味佳。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起到液膜套袋作用,不會影響果實呼吸,防果銹病,防裂果,提高果面著色和光亮度,降低殘毒提高品質。并在蘋果套袋前、摘袋后及時噴施“果蔬保健透明衣”,果面光潔、色澤鮮艷,口味純正,防止套袋蘋果出現裂紋現象。
問題四 黑點多
現象:不論是套紙袋還是套膜袋的蘋果都會發生黑點病,不套袋的一般不會發生。發病初期,蘋果萼洼周圍出現一個個針尖大的小黑點,生長后期和貯藏期也不擴大蔓延,雖然不影響蘋果的內在品質,但嚴重影響果實外觀品質和賣相,因而影響售價。
糾正:套袋蘋果黑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一是蘋果謝花后至套袋前選擇的農藥質量不過關或噴藥不到位;二是使用了質量差的紙袋,這種紙袋透氣、透水性能不好,也不抗雨水沖刷,為黑點病病菌的侵染傳播提供了“溫床”;三是套袋技術差;四是樹勢弱、通風透光差,由于連年環剝、休眠期刮皮和大量無機化肥的投入,造成蘋果樹勢衰弱,抗病能力明顯下降,而在同樣的管理條件下,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蘋果園病害發生明顯減少。
建議果農朋友,在蘋果謝花后噴施保護性殺菌劑加內吸性殺菌劑,噴藥時,一定要噴到蘋果萼洼處,以及時殺滅隱藏在萼洼的病菌;選擇透氣性好的紙袋,并科學套袋,套袋時應將手伸入袋內將紙袋撐開,然后用力拍紙袋的底部,以撐開紙袋下部兩邊的透氣孔,使紙袋透水透氣,并使蘋果在紙袋中央,避免紙袋與果皮相貼而導致果皮粗糙和發生日灼病;科學修剪,重視夏剪,及時疏除重疊枝、交叉枝、旺枝,增加透光面積,使樹體通風透光;及時排水。
問題五 果實萎縮、畸形、著色不勻或不上色
現象:旱天、弱樹不澆水的果園,蘋果套袋后萎縮不長,尤其是外層較厚而耐雨淋、內層為非壓光黑紙的雙層紙袋較嚴重;秋季發現少數蘋果的果形不正,甚至畸形;套袋的果實著色不勻。
糾正:套袋蘋果萎縮不長,主要是因為果園長期干旱缺水、樹勢弱和通風透氣性差、溫度高、濕度小造成的。因此,果園干旱要及時澆水;避免使用紫色、紅色的塑料膜袋和內層為非壓光黑紙的雙層紙袋;加強對蘋果園的管理,合理負載,使蘋果園通風透光,不提倡過度環剝。
畸形果是因為套袋時沒有認真選果,套袋果發育不良,也有的是因為套袋時不小心,使果柄出現機械損傷所致。因此,套袋時要認真細致操作,嚴防果實機械性損失。
套袋果實著色不勻,是由于使用了劣質袋,未經國家商標注冊的雜牌紙袋和塑膜袋,透光性差,套袋效果往往比不套袋還差,千萬不要使用。而套袋蘋果發黃不上色,多是因為氮肥施用過量、環剝過重等原因造成的。此外,追施硼砂過多會導致硼中毒,使蘋果發黃不上色,而且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連續3年蘋果著色困難;套袋蘋果袋內溫度超過60℃,也會影響著色物質的形成。
摘袋時間要合適,摘袋過早,過晚都不利于果實著色。若摘袋過早,蘋果會先著色后褪色,返為綠色,出現“綠腔”現象;而摘袋過晚,則會出現蘋果發黃不上色。如紅富士品種于9月下旬可以開始摘袋,若延遲到10月中旬摘袋,就會出現果實發黃不上色的現象;而嘎拉在8月1—5日摘袋比較合適,若晚摘袋一周,則蘋果發黃不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