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需要更多的“李太祥”
貴刊今年第5期“老區之星”欄目的《李太祥和他的新桂合作社》一文頗具指導性和可讀性,對發展老區社會經濟有積極的借鑒作用。在李太祥的帶動下,新桂合作社改變了廉江市新民鎮農戶單打獨斗的局面,通過產供銷一體化,架起農民通往市場的橋梁,使得農業生產走上規模化、市場化軌道,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期待各地老區能涌現更多的“李太祥”和“新桂合作社”,不斷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使其發揮應有的、更大的作用,成為老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助推器”。
(平遠讀者?張學遠)
開拓進取強化特色
與《源流》四年多的接觸,欣喜多于遺憾,因為刊物宣傳重深度,以歷史烘托現實,以現實開掘歷史,助老區一路前行。愿貴刊開拓進取,在以下幾方面,強化特色。
覆蓋面廣一點,要多關注一下老區人的精神;時代感強一點,要立足老區主陣地,多與各地特約記者、通訊員聯系,掌握老區在經濟結構調整、傳統產業更新升級和老區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等方面的進步,以及由此帶來的老區人精神風貌的變化;開掘度深一點,要多關注時事政策,特別是廣東省實施西部振興計劃、產業轉移政策、扶貧開發政策等,與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人情味濃一點,多點報道中央、省老區建設領導的態度,反映在職老區工作者的事跡和老區群眾關心的問題。(湛江讀者?陶庭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