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我們的英語課堂并不單純是教案的演示,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因而會出現不可預設的“意外”,這是一種豐富的生成資源,是課堂中容易被忽視的一道美麗風景。如何使其為我所用,需要教師獨具慧眼、及時捕捉,并因勢利導。
案例一:
教學學內容是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四冊Module 4 Unit 1 Will it be windy in Beijing?
在教授Part 1. Look at the map, listen and repeat?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開始教學前,和同學們進行一個free talk.
T:Hello,boys and girls.
Ss:Hello,Miss Zhang.
T:How are you?
Ss:Im fine,thank you.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Its sunny.
這時候板書sunny在黑板上,然后帶領全班同學復習學過的關于天氣狀況的單詞,例如:“sunny,windy,cloudy,rain,snow,hot,cold,warm”等。同時幫助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對應的天氣符號。
教師出示機器人的圖片,通過談論機器人引入Part1的主題:“Yes,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 . They will do the housework.They will help children learn.One day,they will broadcast the weather,too!Do you know how to broadcast the weather?Lets take a? look.How will the robots do it?”
請學生翻開書,播放VCD,請學生邊聽邊看書。請學生注意觀察,機器人是怎樣講述各個城市未來的天氣狀況。然后播放第二遍,教師提問“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in Beijing?”請學生試著回答或引導學生說出:“It will be windy in Beijing.”全班一起重復幾遍。使用同樣的方式繼續提問:“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in Guangzhou nya/Yinchuan”引導學生回答:“It will be sunny in Guangzhou.It will be hot in Sanya.It will be cold in Yinchuan.”然后教師繼續提問:“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in Hangzhou”請學生回答。
此時,學生們對rain,snow前為什么不加be感到疑惑。在回答的時候常常出錯。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讓學生們將windy,cold,hot,windy,cool,warm,rain,snow分類。形容詞:windy,cold,hot,windy,cool,warm。
動詞:rain,snow.然后講解形容詞前用be,動詞前就不需要了。同時講解”rain”和”rainy”“snow“和”snowy“之間的區別。最后采取抽查個別學生,大組齊讀,小組開火車等多種方式對句型“It?will…”進行操練,然后再播放錄音,請學生模仿。通過大量的訓練,學生們學會了如何用英語談論將來的天氣狀況。
本節課的教學強調了小組討論和組際交流,評價學生行為時,不只是依據個體的進步程度,而是注重一個小組的整體進步,每個小組獲得的成功都依賴于小組中各位同學的共同努力,使教學活動成為教師、學生、教材、環境之間的多邊多向的信息傳遞活動,突出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學生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之間相互聯系,由此在學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協助的精神,發展了學生積極向上、民主科學的良好心理品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模式的探究和運用,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在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和提高。
讓學生自己理解問題,發現問題,雖然有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但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還是可以馬上思維出來,反應正確,真正的在他的腦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不用老師的再三強調,就能在最后的實際的口語運用環節都做到注意細節的部分,不出錯,這樣孩子們是真的學到了知識,掌握的知識。
英語課堂是否精彩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依賴于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有時總會碰到一些意外,如何巧妙地處理,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拓寬自主開放的空間,直接關系到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和教與學的有效結合。只有我們留心各個教學環節,保護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保護學生上課時愉悅的心情,學生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不受限制地發揮想象力,才會有創造語言的欲望,我們的教學才會有一石數鳥的意外收獲。
(作者單位:阜新市細河區四合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