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四
你應該聽過這個故事:加拿大小伙麥克唐納用一枚紅色大曲別針,通過價值遞增式的十六次交換,最終換取了一幢別墅的一年使用權。這就是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別針換別墅”計劃。
麥克唐納近乎于傳奇的經歷,讓人們一直津津樂道,如今,這樣的傳奇也在中國上演。
楊艾菁是貴州民族學院大三學生。2011年冬天,她得知自己常去的一家咖啡館在舉行“以物易物”活動,便帶著一對價值200元的純銀戒指前去參與。這對戒指是她前一段愛情的“遺物”,留之無用,棄之可惜,她希望用這對戒指換一個感人的故事。
一個多月后的圣誕夜,楊艾菁在咖啡館等到了她期待已久的“交換品”。一個男子將自己多年來幫助失學兒童的故事告訴了她,楊艾菁深受感動,準備給出戒指,卻被對方婉拒。男子提議:“我不需要這對戒指,但是你可以用它做更多的事,比如為那些貧困大山里的孩子做些事情。”
這個提議讓楊艾菁很驚訝,隨即就被深深吸引了。作為一個學生,雖然沒有更大的力量來做慈善,但每個人都應該去幫助別人啊。她決定拿銀戒為山村孩子換點什么。
整個寒假,她都在想那個提議。換點什么好呢?一個愛心包裹,還是免費的午餐,抑或是一學期的費用?當她看到電視報道山區的一些孩子沒有可以遮風擋雨的教室,沒有像樣的黑板,沒有結實的桌椅的時候,瞬間她明白了自己的目標:拿銀戒給孩子們換一幢教學樓!
是的,這確實是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對銀戒價值僅200元,如何換到一所學校,需要多久的時間? “也許一年?也許一輩子?不管要換多久,我都要達到目標!”楊艾菁鼓勵自己。
2012年2月1日,楊艾菁把“戒指換山區教學樓”的想法發到了微博上。她在不安中期盼著結果。
沒想到,這個看似天方夜譚的夢想感動了無數網友,他們給楊艾菁發來私信,希望交換物品:郵票、項鏈、擺設、玩偶、絲巾、服裝……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表示,只要楊艾菁看得上,送都可以。
2月5日,楊艾菁等來了第一輪交換品——一塊和田玉。這是烏魯木齊網友劉堂堂的收藏品,看到微博,他決定去交換那對銀戒,因為有愛,拿來當作求婚的戒指。
上海17歲女孩趙藝寧有一枚鉆戒,是姐姐買來送給自己作為未來的婚戒的,購買價格為11571元。趙藝寧在電視上看到“戒指換山區教學樓”的新聞后,她打算以那枚鉆戒交換和田玉,為山區的孩子獻愛心。2月15日,以愛的名義,她完成了交換。
“戒指換教學樓”還得到了一些明星的參與和支持,貴州籍演員周顯欣就在轉發微博時表示愿意贈予一枚鉆戒。楊艾菁把周顯欣的鉆戒和從趙藝寧處換得的鉆戒合成一對,共同組成第三次交換品。
交換還在繼續,楊艾菁卻有些擔心,她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換回來一幢教學樓。
2月20日晚上,楊艾菁收到一位匿名網友的微博私信,提出愿意出資20萬元,交換價值近3萬元的兩枚鉆戒。當所有人都在關注這位捐贈者姓名的時候,對方卻在微博上留言:我只是個普通人。
“戒指換山區教學樓”的想法變成了現實。經過一番調查,選在貴州省納雍縣昆寨鄉修建教學樓。因為金額不夠,捐款網友愿意將捐款金額提高到30萬元,學校取名為“夢想學?!?。
一只價值200元的戒指,最后換來一所學校。麥克唐納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夢想,楊艾菁卻只用了20天,交換不過三次,就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這是因為愛心,因為善良,才讓夢想變成了現實。
(高良槐、胡世民薦自《意林·原創版》2012年第5期圖:張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