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趙曉悅
2012年4月16日上午,148名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干部走進清華大學,參加“當前國際形勢與中國對外大戰略”課程班的第一堂課。按照中組部的要求,2012年是開展中央和國家機關司局級干部選學的第三年。司局級干部的選學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一年要滿110小時。必修課由中央黨校開設,選修課則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防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七所院校承辦。
該如何看待當今的世界?授課老師們的觀點并不一致。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的司局長們,對世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他們的“世界觀”又是什么樣的?
我們的價值觀還拿不出手
第一堂課由國際關系學系系主任閻學通講授國際形勢,他向來以言辭大膽犀利著稱。4月16日早上9時,在正式上課前,閻學通先給司局級干部們有言在先:機關里大家的觀點差不多,在學校里很難做到,今天我講的就不是“正統”觀點。
閻學通自問自答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有一個強大的核心價值觀,就是‘拜金主義。”在他看來,“拜金主義”思想已經遍布全中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吸引力的,“外交政策不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正是因為“拜金主義”橫行,中國人對于美國的理解就會有偏差,想當然地以為“錢一定是美國的行為動力”。有一次,一個美國人問閻學通,“中國人總覺得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是為了石油,你們有沒有看過伊拉克2011年出口石油的統計報表,伊拉克對美國石油出口才百分之十幾?”
給司局級干部們上課的老師,大多數都有在美國留學或者工作的經歷。閻學通對美國的認識是,“美國之所以是負責任的大國,就在于美國政府只對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負責,奧巴馬就曾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說過,不會為維護美國國家利益向任何人道歉”。
不許大國欺辱不讓小國調戲
在許多問題上,老師們的觀點很難完全一致。比如,講到中國如何應對朝核、南海以及周邊安全等諸多棘手問題時,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教授認為依然需要“韜光養晦”,他解釋為:韜意識形態之光,養經濟建設之晦,有秩序建設之為。閻學通卻不這么看,“正確的外交戰略就是不斷調整的戰略”。閻學通拿朝鮮問題做例子,“你必須想清楚怎么跟它打交道”。中國也要適時改變“不結盟”的政策,牢牢鞏固與俄羅斯的戰略關系。在他看來,正因為中俄共同搞了上海合作組織,才讓中國西部和北部的安全環境大大優于東部和南部,“外交政策一定要從國家利益出發,不是從感情出發,也不是從好惡出發”。
國防大學楊毅的思維方式更符合他海軍少將的身份:敢于讓侵犯中國利益的國家吃苦頭,幫我們的國家有甜頭,“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但絕不允許大國欺辱,也不允許小國調戲”。
“在南海問題上海軍為什么不出面?”有學生站起來向楊毅提問。
“不是海軍的問題,是國家統一協調問題?!睏钜阏f,“我們當然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但當中國被逼到墻角時,海軍決不能無所作為?!?/p>
司局級干部們出人意料地一致表現出對軍事的濃厚興趣,包括“氣象戰有無先例”、“美國空天一體戰到了何種程度”、“中國軍費投入多少才算合適”等問題,都在課堂上拋給了海軍少將。
司局級干部們的自助午餐安排在學生食堂。一般情況下,中午12點課程結束,授課老師自行離去。但講完中日關系后,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教授跟司局長們共進午餐,話題也依然離不開上課的內容。
一個正準備打菜的學員插了一句:“假如中國強大起來,甚至超過美國若干倍,釣魚島問題能迎刃而解嗎?”劉江永接過盛飯的勺子說:“日本不是這樣的,它反而是在弱的時候更強勢。你看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它并沒有比俄國、美國強,但敢搶?!?/p>
一位學員說:“中國老百姓愛國,但對釣魚島問題、東海問題,說不清歷史淵源,光說這兒是我的,可為什么是我的,肚子里沒貨。”他抱怨,“中國的普及性資料還是太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秘書長藍野也直接向老師提意見,“釣魚島劃界問題分歧特別大,這個要害您還沒有講出來”。
“沒時間講了?!眲⒔烙X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則就有問題,“為什么現在對釣魚島、黃巖島爭得這么厲害,因《公約》規定,大陸延伸的200海里是專屬經濟區,但從島出去就有爭議了,直徑就變成400海里了”。
“司局級大學生”挺有主見
在日常工作中,司局級干部們接觸的各種信息多,對于國際問題也有自己的認識。在交通運輸部干部管理學院副院長劉衛民看來,美國最早跟中國好,是想和平演變中國,“美國這些年因為搞反恐沒騰出手來,現在這些問題平息了,美國就有時間有力量來治你了”。
在近期發生的中菲黃巖島對峙問題上,一個學員覺得政府可以更強硬,“中國總以大國自居,什么都要讓,閻學通老師講得好,國際上誰拳頭硬誰說話”。
很多司局長報名“國際問題”選學班是因為業務需要,像商務部美大司副司長、外交部參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一位副主任,想法都很相似,都想通過上課“形成一個大的國際戰略框架”。最后報名學習的司局級干部竟達148人。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紀斌每天花三五個小時在上課的路途上,有時候下課后還要趕回辦公室處理公務,但他坦陳“以前上大學時都沒有這么大的動力”。家住通州的劉衛民,每天早上6點就爬起來出門上課。
在許多問題上,司局級干部們的觀點與老師并不完全一致。對孫哲教授提出的“降低軍費增速,增加教育投入”的觀點,劉衛民就不同意,“這種分析缺乏戰略性,太實際了”。劉衛民支持楊毅將軍的觀點,“要增加中國軍費開支,你只有不怕美國,別人才會怕你”。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在上課時,一位學員請他對中國外交工作做一個整體性評價。趙可金說,“美國有六萬人搞外交,中國只有六千人做外交,做到這個水平已經不錯了”。這位學員卻不同意,覺得外交部工作做得還不夠好。2010年他去美國大使館辦簽證,有幾百人排隊,但衛生間只有一個座便器。“美國在這方面講人道嗎?外交部也不去交涉一下?!?/p>
藍野雖然對閻學通的課評價不錯,但他不贊同閻學通對于“拜金主義”的看法,“全世界的利益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利益,什么友好都是假的。你看尼克松來中國,下飛機第一句話就是‘我是代表美國的利益來的。啥叫利益,利益是實實在在的”。
不過,劉衛民卻認為“中國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了。中國人掉在錢眼里了,沒有比GDP更重要的東西了”。劉衛民認為,中國要創新一種制度,把我們的文明發揚光大,真正成為世界的一個榜樣,而不僅僅是經濟崛起。
(龔寶良、李云貴、劉名遠薦自《南方周末》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