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雅蓮
六月份到了二十四節氣的芒種和夏至,天氣開始炎熱起來,雨量增多,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入梅雨季節,空氣潮濕。此時天氣比較熱,人容易出汗,要常換衣服、勤洗澡,但不要在出汗時立即洗澡,更不要用冷水洗澡。夏季晝長夜短,在起居方面應晚睡早起,并適當午睡。戶外運動應選擇早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盡量不要做劇烈運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等。夏天較高的氣溫容易使人煩躁或倦怠,平時要注意培養樂觀的性格,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仲夏時節天氣炎熱,人體新陳代謝也旺盛起來,出汗比較多,容易耗氣傷津,此時應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食療方面應以清補為主,多吃雜糧、蔬菜,避免肥甘厚味。另外,由于天熱,人們喜歡吃一些冰鎮食品,少量食用可以起到解暑作用,但食用過多就會損傷脾胃。
本月為大家介紹的雜糧是薏苡仁,蔬菜是絲瓜,水果是楊梅,并介紹幾款養生食譜。
薏苡仁
薏苡仁又名薏米、薏仁、苡仁,是人們經常食用的糧食,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其食用和藥用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被列為上品。薏苡仁在我國分布廣泛,全國大部分省區均有栽培。
中醫認為,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主治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白帶、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等。現代研究發現,薏苡仁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抗腫瘤的作用,可延長晚期癌癥病人的生命。薏苡仁還有提高免疫功能、降血糖、抑制骨骼肌收縮、鎮痛、解熱、抗炎等作用。薏苡仁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愛的美容食品,可消除粉刺、色斑,保持皮膚光澤細膩,起到美白的作用,對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贅疣等有一定的療效。許多愛美的女性喜歡用薏苡仁粉制成面膜來保養肌膚,可起到美白、淡斑、改善皮膚粗糙的功效。
薏苡仁是老少皆宜的保健品,常吃可使身體輕捷,起到防癌的作用。但薏苡仁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所以月經期婦女及孕婦要慎食。脾虛無濕、便秘者不宜食用。
1.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
做法:薏苡仁洗凈,加清水浸泡至脹大,加入洗凈的粳米,用武火煮開后,改用文火熬煮至粥稠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食用。食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功效:健脾滲濕,利水消腫。適用于脾虛腹瀉、老年性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等癥。
2.薏苡仁蓮芡美容羹
原料:薏苡仁50克,蓮子30克,芡實30克,桂圓肉10克,蜂蜜適量。
做法:前三味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入桂圓肉,先用大火煮開,然后改用小火煮爛,加蜂蜜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次,可長期服用。
功效:用于消除面部皺紋、皮膚粗糙、晦暗等。
3.薏苡仁茶
原料:薏苡仁60克,紅棗30克,綠茶3克。
做法: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取汁。薏苡仁與紅棗洗凈,加水煮成粥狀,兌入茶汁,和勻即可。
用法:分3次代茶溫飲。
功效:健脾利濕,解毒化濁,防癌抗癌。適用于胃癌、膀胱癌、腸癌等患者的輔助食療。
絲瓜
絲瓜又叫吊瓜、天絲瓜,在我國分布廣泛,各地普遍栽培。絲瓜是夏季常見的蔬菜,藥用價值也很高,果實、果絡、種子、葉、藤和根均可入藥,可謂一身都是寶。
中醫認為,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經,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利尿、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療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崩漏、帶下、血淋、便血、疔瘡癰腫、乳汁不下、筋骨酸痛等癥。現代研究發現,絲瓜中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鉀、磷及維生素B1、維生素C等成分,所含營養成分在瓜類食物中較高。絲瓜中含有皂苷類物質,有一定的強心作用;所含的苦味質、黏液質等有一定的化痰作用;含量較高的B族維生素有利于小兒大腦發育及中老年人大腦健康,并能防止皮膚老化;所含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增白皮膚、消斑的作用,使皮膚潔白、細嫩。此外,月經不調和產后乳汁不通的女士多吃些絲瓜,有一定的調理月經和下乳汁作用。
不過絲瓜性寒滑,過多食用容易導致泄瀉,體虛內寒、腹瀉者不宜多吃。
1.絲瓜粥
原料:絲瓜50克,粳米50克,綠豆25克。
做法:粳米與綠豆洗凈,浸泡,放入鍋中,加適量開水,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熬煮。絲瓜洗凈去皮,切成小丁,待綠豆開花時,將絲瓜放入粥中,煮至粥稠即可。食用時可酌加作料。
功效:補脾益胃,清熱化痰,涼血解毒,通乳下奶。適用于身熱煩渴、痰喘咳嗽、崩中、痔瘺、乳汁不通、癰腫等癥。
2.絲瓜蝦米蛋湯
原料:絲瓜250克,蝦米30克,雞蛋1只,油25克,清湯500毫升,蔥末、姜末、精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絲瓜洗凈,去皮,切成長4厘米的條。蝦米用溫水泡軟后洗凈,控干水分。雞蛋打散。鍋中放油,燒熱后放入絲瓜條煸炒幾下,加入蝦米、清湯、鹽、蔥末、姜末,燒沸后淋入雞蛋液,調入味精、香油即可。
功效:益精補氣,滋陰潤燥。
3.番茄絲瓜湯
原料:絲瓜1根,番茄2個,鮮湯500毫升,蔥末、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番茄洗凈,切成薄片,絲瓜去皮洗凈,切片。鍋中放入油,燒至六成熱時倒入鮮湯燒開,放入絲瓜片、番茄片,待熟時,加胡椒粉、鹽、味精、蔥花調勻起鍋。
功效:清解熱毒,消除煩熱。適用于暑熱煩悶、口渴咽干等癥。
楊梅
楊梅又叫圣生梅、樹梅,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分布在我國華東和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以浙江的產量最高,質量最好。由于楊梅樹姿優美,果實成熟后艷麗好看,所以常被作為觀果樹種植于路邊或庭院中。楊梅除鮮食外,還可以加工成果醬、果汁、果酒、果干、蜜餞、罐頭等食品。
中醫認為,楊梅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解暑、解酒、祛痰、止嘔、止瀉的功效,主治胃氣不和、飲食不消、腹瀉及胃陰不足或飲酒過度所致的口中干渴。現代研究發現,楊梅中含有糖類、蛋白質、果酸、纖維素及維生素C、維生素A等,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楊梅所含的果酸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還可阻止體內的糖轉化為脂肪,有助于減肥。楊梅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對痢疾有較好的療效,還具有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降血脂、抗癌的作用。
楊梅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一般人都可食用,但陰虛血熱、火旺者不宜多食,胃酸過多者也要少吃。楊梅忌與生蔥同食。
1.楊梅釀
原料:鮮楊梅500克,白糖50克。
做法:楊梅洗凈,與白糖共同搗爛,放入瓷罐中,自然發酵一周成酒。用紗布濾汁,即為楊梅甜酒。
用法:夏季佐餐隨量飲用。
功效:適用于腹瀉,夏季可用來預防中暑。
2.腌楊梅
原料:楊梅、食鹽、白糖各適量。
做法:楊梅洗凈,用食鹽、白糖腌制備用。
用法:嚼食,每次2~3個。
功效:生津止渴,止嘔噦,消食。適用于口干口渴,或胃氣不和、嘔噦或飲食不消。
3.楊梅蜜飲
原料:楊梅2000克,蜂蜜500克。
做法:楊梅洗凈,榨汁,將果汁放入沙鍋內煮沸,加蜂蜜及適量水,再煮沸即成。
功效:生津潤燥,補中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