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 李璐
作為國際知名跨國企業的高管,龍飛(Philippe Lanternier)有很多時間是在各地旅行。對于他來說,無論是公務還是私人旅行,都是他所鐘愛的活動。在中國,他的足跡遍及神州大地。從遙遠的新疆和甘肅莫高窟,到東南沿海的鼓浪嶼,再到內地的黃山,無一不讓他印象深刻。然而,最讓他抱有熱情的地方還是上海,因為這里,是他當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為了適應這里的工作和生活,他甚至考取了中國駕照。考卷上多達100個題目,也讓他見識了一把中國人對于交通法規別樣的理解和感受。
事實上,正如龍飛扎根于中國的工作與生活,他所服務的必維國際檢驗集團(以下簡稱必維)自從進入中國以來,也同樣在這里生根發芽,經過時光的洗禮,如今更加枝繁葉茂。
“受復雜的全球經濟和市場變化影響,傳統的歐美市場表現乏力,而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發展速度非常快,這就是必維為什么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會越來越大的原因。”龍飛強調說,“對于必維來說,中國已經成為法國之外的第二故鄉。”
近二百載技術專長貫穿必維發展
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吸引,眾多國外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紛紛進駐中國。同業競爭之下,如何鑄就自己獨特鮮明而又卓越領先的優勢,成為每個檢測認證機構需要考慮的首因素。從這方面來說,必維在中國市場表現出的信心絕非空穴來風。
“必維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技術見長。”龍飛說,“從最初的船級社開始,到后來的工業設施和建筑設施檢測服務,以及體系認證服務,再到后續的大宗商品和消費品檢驗服務,相對于其他競爭對手來說,必維的優勢就在于始終擁有非常強勁的技術背景優勢。”
誠然,正如龍飛所說,從1828年在法國創立至今,必維下屬的船級社就對入級船舶根據規范進行圖紙審核、新船入級檢驗和營運船檢驗,同時還能代表船旗國當局進行船舶及船舶設備的發證,并提供相關咨詢、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
作為在華最大的船級社之一,必維船級社是散貨船共同結構規范的先驅,至今在中國與超過200家造船廠合作,共檢驗并交付了2500多艘船舶,為1600多家船用設備廠檢驗發證,同時每年還為1000多艘營運船提供良好的檢驗發證服務。
回溯歷史,必維在中國的業務起始于1882年的船級社,20世紀90年代進入管理體系認證領域、建筑設施檢測領域、消費品檢驗領域以及工業設施檢測領域,20世紀初進入進出口商品檢驗領域和大宗商品檢驗領域。目前必維在大中華區擁有近8500名員工,從事工業檢驗、體系認證、產品檢驗、船舶檢驗、進出口商檢等業務。在所涉及的領域中,必維無一不依靠精湛的技術領先優勢獨占行業鰲頭。
龍飛舉例說,作為在工業檢驗方面雄居第一的機構,中國的三峽工程的核心部分,水輪發電機組的檢驗就是選擇了必維的檢驗。“三峽工程雖然在國內,但是很多采購項目是全球實施的。從最初的設計,到后續的安裝和設備運行,必維都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和全球網絡,來幫助三峽工程進行各種檢驗,以保證三峽工程的全部設備運行都是符合技術要求的。”龍飛自信地對記者說。
一方面,從深度來說,必維技術的領先性在業內已是頗有口碑,而另一方面,從廣度上來說,目前,必維在其專注的8項業務領域中(船級社、工業、在役設施檢驗、建筑、政府服務和國際貿易、認證、消費品、大宗商品服務),都能提供給客戶從符合性評估到企業合規性解決方案的全面服務。
“從產品線來說,必維的產品線亦是覆蓋最廣的。”龍飛補充說。
成為業內的領導者,并在關鍵地區和目標市場扮演主要角色,是必維的企業愿景所在。在龍飛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美好的遠景正在一步步被鋪開,勾勒出一副美好的藍圖。
服務創新勇立潮頭
擁有悠久的歷史固然值得驕傲,然而擁有近200年歷史的必維并不守舊,開拓創新也是這個行業巨頭的另一傳統。對于必維來說,開拓創新不僅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科學的決策。這其中就包括開發新的服務和產品、進入新的市場領域、發現新的商機乃至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目前,在檢測認證領域,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正成為行業的趨勢,也成為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的新的增長點,在這個領域,必維的發展取得了惹人矚目的成績。
“在風電領域,必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已經介入全球風電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必維可以根據風電行業的價值鏈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其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技術服務,包括零部件的檢驗及監造、現場施工管理、現場吊裝督導、強制與自愿性產品認證、現場健康、安全與環境控制、海上風電基礎認證與吊裝檢驗,風險評估等。”龍飛對記者說。
據了解,截止2011年6月,必維已經為眾多國內外風機制造商和風場業主監造了近9500套風電塔筒,監理了超過1666余座風機基礎以及監督了超過1641臺風機的吊裝。除此之外,必維還在風機整機監造、整機認證、風機在役及出保檢驗、風機及零部件進出口檢驗與咨詢等領域提供更多的服務。
不僅如此,在太陽能光伏領域,作為IECEE(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合格測試與認證組織)和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授權方,必維可以對太陽能光伏板,光伏零部件、連接件、逆變器進行認證,從而幫助客戶達到目標國家的標準,提升客戶在海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在碳排放領域,必維所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就是CDM,即清潔發展機制,這是《京都議定書》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設定的三個機制之一。”龍飛告訴記者,“目前,有很多國外企業在中國投資CDM項目,以此來獲取更多的碳信用,而必維扮演的角色,就是作為一個見證者或評判者,來評判這些項目是否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對CDM項目制定的規則和程序。”
事實上,作為較先得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CDM執行理事會授權的指定經營實體,即DOE,必維在CDM的所有15個領域都擁有審定或核查資質。“在不同的領域,必維都具備CDM審定和核查的專業技能,尤其是在電力、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煤層氣、鋼鐵、水泥、節能建筑、交通運輸、生物沼氣等領域,必維都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據了解,目前必維在中國已經注冊成功的CDM項目有162個,另外,經過必維中國核證并順利由CDM執行理事會簽發“核證減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簡稱CER)的項目已經有300個以上,在這個領域中穩居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
除此之外,綠色建筑也是必維在中國發展的又一亮點。眼下,中國已經成為除美國之外的申請LEED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即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國內對LEED認證的需求不僅僅來自于國外的跨國公司,也來自于國內的開發商,現有經驗證明,LEED在減少碳排放、改善工作化境和降低運行成本等領域具有十分顯著的效益。
“在這方面,必維能做的就是對高層建筑和工業設施進行綠色建筑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咨詢,幫助客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龍飛說。
在實踐中,作為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的授權企業,必維綠色建筑團隊由冷暖領域的高級工程師組成,他們熟悉各種國際標準如出自ASHRAE(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即美國采暖、制冷與空調工程師協會)的標準,可以結合中國當地建筑市場的經驗和知識,借助先進的電腦模擬技術及整體分析方法,在商務寫字樓、地產、酒店、公共建筑及工業市場領域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已經在中國取得LEED領域內的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