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霞
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白紙,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我要求學生將白紙橫向對折兩次,讓它變成川字型的表格,然后在這張表格的第一列寫上姓名、身高、外貌、家庭,第二、三、四列分別寫上:真實的我、理想的我、別人眼中的我。大家先是相互對望,接著一板一眼地寫起來,有的同學皺起了眉頭,因為有些看似容易的東西真的不知道怎么寫,比如不知道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啥樣子。
等大家都寫完了,我讓大家交流真實的我和理想的我、別人眼中的我和自己對自己的認識。
結果顯而易見,絕大多數同學都覺得真實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交流時大多數學生都很迷茫。我說:真實和理想有差距那是一定的,但如果因為這個沮喪就不好了。
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許多,大家都入神地聽我說話,其間有學生不住地點頭,仿佛領悟到了什么,接下來班級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交流。班長帶頭發言:“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成績可以改變,只要我們努力。”我問學生們說得對不對,學生們齊聲回應“對!”小強也發言:“如果別人誤會了自己,也不必難過,要用自己的行動讓別人知道我們的友好。”小胖也舉起了手:“雖然我有點胖,可是我可以運動減肥,雖然我的外貌不是很出眾,可是我也能通過好成績來讓自己變得更出色。”
學生們的發言讓我由衷地欣喜,我說:“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關注到自身的成長上。當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出入很大時,那也是正常的事情,就好像面對一棵樹,醫學家看到了它的藥用價值,環保人士看中了它的環保用途,搞商業的人又看中了它的經濟價值。只要我們自己做好真實的自己,善待自己和別人就行了。”
校園的春天有美麗的景色,還有天真爛漫的孩子們,今天的棵棵小樹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精心栽培下,明天定會長成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