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慶偉 孔秋生 黃遠 別之龍
摘 要: 細菌性果斑病(BFB)是西瓜上的毀滅性病害,西瓜嫁接苗集約化生產過程中容易感染該病害,研究嫁接過程中BFB的侵染途徑及防治方法對于西瓜健康種苗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人工模擬接種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pslbtw20,分析了用帶菌竹簽嫁接對西瓜嫁接苗BFB發生的影響,同時研究了不同消毒技術的效果。結果表明,高濃度菌源污染的竹簽嫁接能夠導致嫁接苗BFB的發生,嫁接前采用40% 甲醛50倍液和75% 酒精浸泡帶菌嫁接用具15 min,防效可達到100%。
關鍵詞: 嫁接工具; 竹簽; 細菌性果斑病; 消毒技術; 西瓜嫁接苗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由燕麥嗜酸菌西瓜亞種(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引起的瓜類細菌性果腐病,簡稱BFB,是典型的由種子帶菌引起的傳染性病害,也是我國規定的檢疫性病害之一。BFB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病菌可危害瓜類植物的葉子和果實,引起葉枯和瓜腐,但葉柄、莖、根不受浸染[1]。BFB病菌主要附著在種子和病株殘體上越冬,種子帶菌為主要侵染來源,病菌隨風、雨或灌溉水從植株氣孔或傷口侵入,在病株上大量繁殖擴展, 造成再次侵染[2]。
BFB于1985年在我國首次被發現,目前該病在我國各西瓜產區均有發生。隨著西瓜集約化嫁接育苗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育苗工廠開始出現BFB的發生與流行。BFB對嫁接苗會造成毀滅性的危害,其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遠比其他瓜類病害嚴重。因此,研究嫁接苗生產過程中BFB的侵染途徑及其防治方法,對保護瓜農、育苗生產者的利益和防控西瓜BFB的發生與流行具有重要意義。
嫁接過程中嫁接苗的傷口、污染的刀具和器皿及人為的傳播均會造成病害的流行[3]。Bahar等[4]發現在甜瓜1葉1心期,莖部人工針刺接種BFB病菌,會導致甜瓜幼苗發生BFB,最終腐爛死亡。在西瓜嫁接過程中,需使用竹簽等嫁接工具在砧木上斜插,這也相當于一個接種過程。然而,如果竹簽等嫁接工具帶有病原菌,會不會造成嫁接苗BFB的發生,目前尚不知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工接種的方法,分析用帶菌竹簽嫁接與西瓜嫁接苗BFB發生的關系,尋找高效嫁接用具消毒技術,旨在為西瓜嫁接苗健康生產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砧木和接穗分別選用京欣砧1號(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提供)和早佳(84-24,新疆明鑫科鴻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為pslbtw20,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趙廷昌研究員惠贈。供試培養基為KBA培養基(硫酸鎂1.5 g、磷酸氫二鉀1.5 g、瓊脂20 g、甘油10 g、蛋白胨20 g、蒸餾水1 000 mL、pH值7.0~7.2)。嫁接竹簽由武漢洪北種苗有限公司提供。試驗于2012年3月15日至5月1日在華中農業大學校內進行。
1.2 試驗方法
1.2.1 藥劑室內抑菌和殺菌試驗 挑選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pslbtw20的單菌落,在KBA液體培養基中28 ℃、220 r·min-1培養,制成菌量約為108 cfu·mL-1的菌懸液。分別用40% 甲醛50倍液、75% 酒精進行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的抑菌和殺菌試驗。抑菌作用采用紙碟法進行測定[5],殺菌效果測定按照趙廷昌的方法進行[6],處理BFB病菌的時間分別為5、10、15 min。
1.2.2 竹簽接菌濃度與西瓜嫁接苗BFB發生的關系 選用濃度為108、107、106、105、104 cfu·mL-1的菌懸液,采用人工蘸取菌懸液的方法對竹簽接菌,無菌水為對照。嫁接方法均采用頂插接[7],嫁接竹簽蘸1次菌液嫁接1株西瓜苗,共6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18株。在溫室中生長10 d,每天記錄嫁接苗發病率,觀察嫁接苗發病情況。
1.2.3 確定嫁接苗子葉期發病情況的分級標準 根據嫁接苗發病情況并參考Hopkins and Thompson[8]提出的1~9級分級標準,確定竹簽帶菌時嫁接苗子葉期發病情況分級標準,用于計算病情指數。
1.2.4 帶菌竹簽嫁接與西瓜嫁接苗BFB發生的關系 在育苗工廠的嫁接過程中,竹簽需要連續嫁接作業,所以有必要模擬帶菌竹簽在育苗工廠中對嫁接苗的危害情況。選用108 cfu·mL-1左右的菌懸液,嫁接竹簽蘸取菌液1次,然后按順序連續嫁接50株西瓜苗(1個穴盤),重復3次,以不帶菌嫁接竹簽為對照。每天調查嫁接苗發病率并計算病情指數,病情指數參考Amadi等[9]的計算公式:
1.2.5 帶菌竹簽消毒技術對西瓜嫁接苗BFB的防治效果 選用108 cfu·mL-1左右的菌懸液,采用人工蘸取菌懸液的方法對竹簽接菌,分別用40% 甲醛50倍液和75% 酒精浸泡15 min 消毒,消毒后按順序連續嫁接50株西瓜苗,以帶菌竹簽嫁接處理作為對照,共3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次。第10天調查每株嫁接苗的病情指數和發病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2種消毒液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內抑菌和殺滅效果
室內應用圓形濾紙法測定結果表明,40% 甲醛50倍液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有顯著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徑為16.6 mm,75% 酒精對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無抑菌作用。室內殺菌試驗結果表明,40% 甲醛50倍液和75% 酒精分別處理西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無論是處理5、10 min,還是15 min,KBA固體培養都無單菌落存在,殺菌效果達到100%。
2.2 不同帶菌濃度竹簽嫁接對西瓜嫁接苗BFB發病率的影響
竹簽不同帶菌濃度下西瓜嫁接苗BFB發病率見圖1。當嫁接竹簽帶菌濃度為104 cfu·mL-1時,西瓜嫁接苗在嫁接后 10 d內未發生BFB,與對照無差異;當帶菌濃度為105 cfu·mL-1時,嫁接后第7 天開始發病,第10天發病率達到40.7%;當帶菌濃度為106、107、108 cfu·mL-1時,嫁接苗在嫁接后第3天開始發病,第9天發病率達到100%。本試驗結果表明,帶菌竹簽嫁接能夠導致嫁接苗發生BFB,并且帶菌濃度越高,病癥出現的時間就越早,而且發病程度也越嚴重。
2.3 子葉期嫁接苗發病分級標準
2.4 帶菌竹簽連續嫁接對西瓜嫁接苗BFB發生的影響
帶菌竹簽連續嫁接50株西瓜苗,嫁接苗BFB發病率和病情指數的動態變化見圖3。嫁接苗從第3 天開始發病,接穗子葉早期出現水漬狀病斑,后期逐漸轉變為褐色壞死病斑,接穗莖部出現褐色病斑條紋,病情嚴重的導致嫁接苗接穗腐爛枯死,病情指數和發病率隨時間延長不斷加重,第8天嫁接苗發病率達97.3%,第10天嫁接苗病情指數達到88.4,對照嫁接苗沒有發病。
嫁接10 d后,采集2株接穗子葉有明顯病斑的成活西瓜嫁接苗,嫁接苗病原菌分離結果見圖4。不帶菌濃度竹簽嫁接處理,嫁接苗嫁接部位、接穗莖和接穗子葉未能分離得到單菌落,但是在發病嫁接苗的這3個部位均能夠分離到單菌落,挑取疑似單菌落進行PCR檢測,檢測結果見圖5。在16個PCR擴增產物中,15個能夠擴增到BFB細菌的特異性片段,片段長度在250~500 bp,而2.5 竹簽消毒技術對西瓜嫁接苗BFB的防治效果
帶菌嫁接竹簽不同消毒技術對西瓜嫁接苗BFB的防效見表1。帶菌竹簽嫁接50株西瓜苗,嫁接后第10天嫁接苗發病率為97.3%,病情指數 88.4,40%。采用40% 甲醛50倍液和75% 酒精浸泡帶菌竹簽15 min后嫁接西瓜苗,防效達到100%。可見,40% 甲醛50倍液或75% 酒精浸泡帶菌竹簽15 min能夠有效防治竹簽帶菌所導致的嫁接苗染病,消毒效果徹底。
3 討 論
BFB危害在我國各西瓜產區均有報道,西瓜嫁接育苗場感染BFB是造成毀滅性危害的形式之一[12]。接穗種子帶菌是導致嫁接苗感染BFB的主要原因,通過集約化生產途徑使得BFB得以發生蔓延。本研究結果表明,帶菌竹簽嫁接能夠導致嫁接苗發生BFB,并且帶菌濃度越高,病癥出現的時間就越早,而且發病程度也越嚴重。采用帶菌濃度為108 cfu·mL-1的竹簽連續嫁接50株西瓜苗,嫁接苗發病率達97.3%,病情指數達88.4。可見,在嫁接苗集約化生產過程中,被高濃度菌源污染的嫁接竹簽作為BFB病菌的傳播者,能夠導致嫁接苗BFB 發生,對西瓜嫁接苗危害極其嚴重,研究帶菌嫁接工具對嫁接苗BFB發生的影響及其防治方法意義重大。
在嫁接苗BFB的發生與防治研究中,嫁接用具的消毒至關重要,韋志揚[13]曾指出,要嚴格消毒嫁接用具,嫁接的刀具和器皿嫁接前用40% 甲醛50倍液浸泡10 min以上,馬凌珂等[14]指出嫁接用具需用75% 酒精溶液浸泡30 min,但是缺乏試驗證明,目前尚未取得一致認可。本研究采用40%甲醛50倍液或75% 酒精浸泡帶菌嫁接竹簽15 min,消毒處理后嫁接苗BFB發病率為0,消毒效果徹底。
嫁接時帶菌竹簽對砧木的斜插相當于對嫁接苗嫁接部位人工接菌,嫁接部位的Aac如何侵染并導致嫁接苗發病,目前尚不知曉。前人研究結果表明,Aac有單根極生鞭毛,其鞭毛在侵染過程中有重要的作用,IV 型菌毛可幫助病菌定殖和在維管束導管中移動[15],BFB病菌能夠通過木質部導管向下和向上移動從而系統侵染甜瓜幼苗[4]。本研究結果表明,在發病嫁接苗的嫁接部位、接穗莖和接穗子葉中存在BFB病菌,接穗莖部出現褐色病斑條紋;由此推斷,在嫁接部位的BFB病菌可能通過接穗莖部木質部導管侵染接穗子葉,BFB病菌可以系統侵染西瓜嫁接苗。
4 結 論
在西瓜嫁接苗的工廠化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濃度菌源污染的竹簽嫁接能夠導致西瓜嫁接苗BFB的發生,對嫁接苗的危害極其嚴重,采用40% 甲醛50倍液或75% 酒精浸泡帶菌嫁接竹簽15 min,對嫁接苗BFB防效達100%,消毒效果徹底。
參考文獻
[1]汪新.瓜類細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 南京: 南京農業大學,2010.
[2]趙仁君,周志成,馮孝立,等. 瓜類細菌性果腐病的防治與健康種子生產[J]. 中國瓜菜,2008(1): 38-39.
[3]韋志揚. 西瓜嫁接苗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 廣西熱帶農業,2007(6): 12-13.
[4] Bahar O,Goffer T,Burdman S. Type IV Pili Are Required for Virulence,Twitching Motility,and Biofilm Formation of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J].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2009,22(8): 909-920.
[5]胡俊,劉雙平,黃俊霞,等. 幾種藥劑對哈密瓜細菌性果斑病菌的室內毒力比較[C]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555-559.
[6]趙廷昌,孫福在,王建榮,等. 藥劑處理種子防治哈密瓜細菌性果斑病[J]. 植物保護,2003,29(4): 50-53.
[7]別之龍. 西瓜甜瓜嫁接育苗安全生產技術規程[J]. 中國瓜菜,2012,25(1): 49-52.
[8]Hopkins D L,Thompson C M. Seed transmission of 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in cucurbits[J]. HortScience,2002,37(6): 924-926.
[9]Amadi J E,Adebola1 M O,Eze C S.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bacterial blotch organism from watermelon (Citrullus lanatus (Thunb.)Matsum. and Nakai)[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4(11): 1291-1294.
[10] Bahar O,Kritzman G,Burdman S.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screens for disease tolerance and role of seed transmission in pathogenicity[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09,123:71-83.
[11]王笑. 我國西瓜果斑病的發生概況及種子帶菌檢測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學,2007.
[12]何毅,韋志揚,李文信,等. 藥物浸種處理防治西瓜嫁接苗細菌性果斑病試驗[J]. 南方農業學報,2011,42(5): 500-504.
[13]韋志揚. 西瓜嫁接苗細菌性果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 廣西熱帶農業,2007(6): 12-13.
[14]馬凌珂,黃智,戴思慧,等. 西瓜甜瓜種子生產與嫁接育苗防治細菌性果腐病措施[J]. 中國瓜菜,2010,23(3): 41-43.
[15]閻莎莎,王鐵霖,趙廷昌. 瓜類細菌性果斑病研究進展[J]. 植物檢疫,2011(3): 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