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濤 許真 金海軍 張紅梅 余紀柱
摘 要: 為了進一步選育適合上海設施種植的水果黃瓜新品種,以碧玉2號作為對照,將選擇的5份雜交組合在連棟溫室中進行比較試驗,比較了各組合開花、植株、果實和產量等特性和性狀。結果表明,11CP-3 豐產性、抗病性、商品性等主要性狀綜合表現最好,優于對照,在下一步比較試驗中應重點考察,可繼續進行生產示范試驗。
關鍵詞: 水果黃瓜; 設施栽培; 雜交組合; 比較試驗
黃瓜(Cucumis sativus L.)又名胡瓜,為葫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熱帶森林濕潤地區,喜溫喜光。我國以生產密刺型黃瓜為主,但近年來歐洲迷你型水果黃瓜以其食用易清洗,無果刺、果瘤、果棱,風味佳等顯著優點正逐漸成為消費潮流。低溫與弱光等逆境是影響冬春季設施栽培條件下黃瓜生長的限制因子[1-2],隨著保護地栽培面積的迅速發展,選育適合大棚、溫室栽培的抗逆專用黃瓜品種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筆者課題在歐洲迷你型黃瓜的選育上已取得一定成績[3-4]。本研究在已有工作基礎上,以期篩選出適合設施栽培的水果黃瓜優勢雜交組合,同時為選育歐洲迷你型設施栽培專用黃瓜新品種提供方法、數據和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進行比較試驗的雜交組合共5個,代號分別為11CP-1、11CP-2,11CP-3、11CP-4、11CP-5,均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提供;對照碧玉2號(2006年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由上海富農種業有限公司提供[5]。
1.2 試驗方法
1.2.1 浸種催芽 每個雜交組合選取300粒飽滿種子,用55 ℃ 熱水持續燙種、攪動15 min,當溫度降至室溫時浸種4 h,然后將種子用濕紗布包好,在28 ℃ 恒溫條件下催芽,24 h后播種。
1.2.2 播種育苗 育苗營養土配比為園土∶珍珠巖∶草炭=2 ∶ 1 ∶ 1。將營養土裝入10 cm×10 cm 營養缽內,澆透水。把種芽向下放入營養缽內,上蓋0.5~1 cm厚營養土。
1.2.3 整地 試驗所用設施為五連棟塑料溫室,土壤為壤土。翻地前667 m2施入有機肥2 400 kg(總養份≥4%,有機質>30%),復合肥(N-P2O5-K2O=15-15-15)200 kg,深翻后高壟整地。
1.2.4 定植管理 2011年3月25日各雜交組合黃瓜苗 2葉1心時定植到本所連棟溫室,雙行定植,株行距38 cm×80 cm。采用隨機區排列,每個雜交組合設置3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2 m2。定植后澆足定根水,田間管理同常規栽培。
1.3 調查項目
(1)花性:初花期(25% 的植株開始開花),盛花期(75% 的植株開始開花),雌花節率、全雌株率、全雄株率(定植后60 d),第1雌花節位、每節雌化數量(30株平均值)。(2)植株性狀:子葉長度、寬度、顏色,葉片長度、寬度,節間長度,莖粗,側枝發生早晚,分枝強弱,主蔓絨毛密度,幼瓜表面刺毛,葉片形狀,葉裂,葉毛,葉色,生長勢,白粉病,霜霉病。(3)果實性狀:單瓜質量,瓜長,外徑,內徑,內徑/外徑,果形指數,瓜把,瓜刺,刺色,瓜瘤,瓜表黃線,橫斷面,果實端部形狀,瓜棱,肉色,肉質,風味,空洞,苦味等。(4)豐產性:記錄各雜交組合每次采收產量,統計初瓜期、盛瓜期、末瓜期產量和總產量,平均單株產量。初瓜期、末瓜期產量分別以前3次和后 3 次采收黃瓜總量計算(每次采收時產量較低),中間采收的為盛瓜期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組合開花情況
試驗中發現,參試組合各小區達到初花期、盛花期的時間基本一致,綜合得出各組合開花情況如表1所示。達到初花期和盛花期最早的均為碧玉2號,其次為11CP-1和11CP-3,11CP-2、11CP-4、11CP-5初花期最晚,均為4月22日;11CP-4、11CP-5盛花期最晚,均為4月26日;雌化節率、全雌株率各組合均為1,全雄株率均為0,碧玉2號、11CP-1、11CP-3第1雌化節位均為第2節,其他雜交組合第1雌化節位在2~3節,各雜交組合每節雌化數量均為1朵,但是11CP-4有個別出現2朵的情況。
2.2 各組合植株性狀
各組合子葉大小、葉片大小、莖粗度差異不大,子葉顏色均為綠色。11CP-1、11CP-4、11CP-5的節間長度較長,在0.9 cm及以上,碧玉2號、11CP-3、11CP-2節間長度依次縮短;各組合側枝發生均為早或中早;分枝性以11CP-1表現為強,其他均為中;碧玉2號、11CP-1、11CP-2、11CP-3、11CP-5幼瓜表面僅有軟毛,11CP-4幼瓜表面為刺稀疏;各組合葉片形狀除11CP-3在心形五角和近圓形之間外,其他均為心形五角;葉色除11CP-4為綠外,其他均在綠和濃綠之間;霜霉病抗性 11CP-1表現為中抗,11CP-3為高抗,其他為抗病,各組合白粉病抗性均為高抗;各組合主蔓絨毛密度、葉裂、葉毛和生長勢相同(表2)。
2.3 各組合果實性狀
果實考種情況顯示,各組合單果質量110~130 g,瓜長以碧玉2號的17.7 cm 最長,11CP-3的16.8 cm為其次,11CP-5 最短;果形指數同樣以碧玉2號的5.61 最大,11CP-3的5.49 其次,11CP-5的4.83 最小;各組合除11CP-4一些瓜略有瓜把(略尖)外,其他均無瓜把;瓜色、瓜刺、瓜瘤、瓜表黃線、橫斷面、果實端部形狀、肉色各組合均表現相同;11CP-1瓜棱表現明顯;11CP-3果實肉質很脆,其他均為脆;各組合果實風味均為略甜,且無空洞,無苦味(表3)。
2.4 各組合產量分析
試驗結果(表4)顯示,初瓜期碧玉2號、11CP-1、11CP-3產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3個雜交組合;盛瓜期和末瓜期產量除11CP-4明顯較低外,其他組合產量差異不顯著;總產量和平均單株產量均為11CP-4 最低,顯著低于其他組合,其次為11CP-5,11CP-3 最高,顯著高于其他組合,其次為碧玉2號,11CP-1、11CP-2總產量和平均單株產量低于11CP-3和碧玉2號,但是差異不顯著。從各組合每次采收的總體變化趨勢看,均呈現“V”字形變化,即采收時產量一般是高1次便略低1次。
3 結論與討論
生產及育種上對水果黃瓜的主要性狀要求有開花時間早、第1雌花節位低、雌花節率高、果形指數大、內徑小、單果質量適當、單株產量高、667 m2產量高和抗性強等[6-9]。對照和5個雜交組合雌化節率、全雌株率均為1,且雌化節位均較低,每節雌花數量均為1,這些性狀都非常符合生產栽培的要求;但是花期以碧玉2號表現最好,最早達到初花期和盛花期,其次為11CP-1和11CP-3,表現最差的為11CP-4、11CP-5,達到初花期和盛花期的時間最晚,且初花期和盛花期時間間隔較長。
植株性狀上11CP-1、11CP-2、11CP-5側枝發生早,尤其是11CP-1同時表現為分枝性強,這可能增加栽培管理的勞動量。顧興芳等[10]研究表明,控制病害發生最有效的措施是選育和應用抗病品種。本試驗中,白粉病抗性各雜交組合均表現高抗,說明歐洲迷你型黃瓜在抗白粉病的表現上較好;霜霉病抗性11CP-3表現最好,為高抗,葉片上基本沒有霜霉病病斑,試驗中未發現較重病害,這可能一方面和歐洲型黃瓜特性有關,另一方面也和栽培管理有關。
果實考種發現,11CP-3和碧玉2號表現最好,其單果質量、瓜長(目前市場上瓜長在16~18 cm的較為缺乏)均為目前水果黃瓜育種中缺乏的,并且其果形指數較大,尤其是11CP-3肉質很脆,內徑最小,品質好。11CP-1、11CP-4、11CP-5表現相對略差。11CP-1在整個果實采收過程中,瓜棱均表現明顯,嚴重影響其外觀商品性;11CP-4一些瓜略有瓜把且瓜把略尖,商品性也受到影響;11CP-5果實略短,內徑略大且果形指數最小,也不是栽培的理想選擇。
產量是衡量一個雜交組合好壞的重要指標。11CP-3 盛瓜期與末瓜期產量、總產量和平均單株產量最高,都超過了對照碧玉2號,且初瓜期和碧玉2號產量差異也不明顯。總產量高說明黃瓜豐產性強,所以11CP-3在產量優勢上表現明顯。
因此,從以上各雜交組合的早熟性、豐產性、抗病性、商品性等主要性狀綜合表現看,雜交組合11CP-3和對照碧玉2號比較表現最好,可以作為下一步比較試驗研究的重點進行考察,同時可繼續進行生產示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設施生產需要的水果黃瓜優良新品種。
參考文獻
[1]余紀柱,李建吾,王美平, 等. 低溫弱光對不同生態型黃瓜苗期若干測定指標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上海農業學報, 2003,19(4): 46-50.
[2]張紅梅,余紀柱,金海軍. 低溫弱光對黃瓜植株生長、光合特性的影響[J].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6,37(3): 339-342.
[3]余紀柱,金海軍,范林華. 溫室栽培純雌性華南型黃瓜的新品種選育[J]. 上海農業學報,2003,19(3): 36-40.
[4]金海軍,張紅梅,丁小濤,等. 設施栽培黃瓜新品種“春秋王”的選育[J]. 上海農業學報,2011,27(1): 33-36.
[5]胡繼軍,曹寶弟,董萍. 歐洲型水果黃瓜新品種碧玉2號的選育[J]. 中國蔬菜,2009 (2): 74-75.
[6]韓向陽,張寶海. 冬春日光溫室荷蘭小黃瓜品種比較試驗[J]. 中國蔬菜,2002(7): 27-28.
[7]朱華. 早春大棚黃瓜適宜品種篩選及育苗和定植方式的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5(7): 27-28.
[8]賀超興,李建明,張志斌,等. 水果型黃瓜春季大棚栽培優質高產品種篩選試驗[J]. 中國瓜菜,2010(1): 21-23.
[9]李平,孔維良,李波,等. 春大棚黃瓜新組合田間預備比較試驗[J]. 天津農業科學,2008,14(2): 29-31.
[10]顧興芳,張圣平,王燁. 我國黃瓜育種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2005(1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