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利 孫治強
河南省作為蔬菜生產大省,常年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70萬hm2,其中設施蔬菜面積近40萬hm2。近年來隨著蔬菜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集約化育苗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為了解河南省蔬菜集約化育苗的狀況,河南省現代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與省農業廳經作站聯合對河南省的育苗企業、種植大戶進行了專題調研。
1 調研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1.1 調研對象的選擇
選取了河南省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3個縣,分別是扶溝、內黃和新野。扶溝縣位于豫東平原,無公害瓜菜播種面積達3萬hm2,其中保護地栽培面積0.93萬hm2,是“全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之一,蔬菜總體規模位于河南省首位,其栽培特點是日光溫室與巨型大棚面積較大。新野縣位于河南省南部,常年蔬菜種植面積2.3萬hm2,主要以露地蔬菜和小拱棚栽培為主。內黃全縣溫室大棚26萬棟、面積0.87萬hm2,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全國果菜標準化建設10強縣。
1.2 調研方式的制定
在這3個主要蔬菜縣選擇了禾祥、鑫鑫、廣發、春萌、綠泉、億豐、宛綠、綠健、豫星等9家有代表性育苗企業進行調研。首先對育苗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組織育苗企業與種植大戶座談,獲得第1手資料。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育苗企業基本情況、育苗的設施及配套、育苗場的經營、育苗關鍵技術的應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
2 集約化育苗的優勢已得到各方公認
在考察及座談中深深認識到,隨著蔬菜產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隨著蔬菜標準園的創建,以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為經營主體的蔬菜規劃化種植不斷涌現,集約化育苗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集約化育苗的優勢明顯:
2.1 集約化育苗有利于蔬菜生產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借助于集約化育苗,實行統一集中供苗,能更好地優化品種布局,開展農技服務。統一的品種供應避免了基地各自為占,隨意種植的弊病。可以按照市場需求,迅速選擇并推廣優良品種,使優良品種種植形成區域優勢,從而推動蔬菜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進而形成蔬菜專業村。
2.2 集約化育苗有助于實現蔬菜的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
合作社開展集約化育苗,有助于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技術規程等工作的開展,從而為實現標準化生產奠定堅實基礎。由合作社或者農業龍頭企業對產品統一銷售,為品牌創建打下了堅實基礎,實現蔬菜真正的產業化經營。
2.3 集約化育苗是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的有效載體
通過集約化育苗,可以把新品種、育苗新技術進行“物化”,由過去的供種變成供苗,提供配套的技術服務,提高農戶的種植水平和種植效益。
2.4 集約化育苗有助于提高育苗質量,降低育苗成本,抵御氣候災害
集約化育苗改變了秧苗質量參差不齊的弊病,提高壯苗率。當前的蔬菜品種,特別是設施栽培專用品種,相當比例來自國外。這些蔬菜種子價格很高,如采用分散育苗、自育自用的傳統方式,往往由于環境條件差或關鍵技術掌握不好,成苗率或種苗質量很難保證,單株種苗成本更高,采用集約化育苗由于采用精良播種和環境調控技術,成苗率高,可以降低育苗成本。集約化育苗大多采用環境調控能力強的設施,具有較強的抗災害能力,可以避免災害性天氣情況下分散育苗造成的育苗失敗。
2.5 集約化育苗有助于提高蔬菜質量,實現蔬菜的無公害生產
俗話說“苗好半成收”。壯苗定植后基本沒有緩苗期,生長健壯,抗病能力強,從而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提高了蔬菜的質量。合作社統一供苗后跟進的售后服務環節,可以使種植者了解品種特性,科學栽培管理,對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實現蔬菜生產的無公害化。
3 河南省當前蔬菜集約化育苗的特點
3.1 工廠化育苗企業首先在蔬菜種植相對集中的區域發展壯大
如河南省的蔬菜集約化育苗企業主要集中在內黃、扶溝、新野。如內黃縣蔬菜面積2萬hm2,其中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面積達0.87萬hm2,主要集中在東莊、馬上、城關、梁莊、高堤等鄉鎮。圍繞這些集中種植的區域誕生了1批育苗企業。
3.2 育苗種類與當地的優勢種植模式緊緊相扣
內黃縣溫棚種植形成了大棚“西瓜 番茄”、大棚“甜瓜 菜椒”、溫室“黃瓜 苦瓜”等主要模式,圍繞主栽品種,育苗種類主要有西瓜、甜瓜、番茄、辣椒、黃瓜和苦瓜,育苗茬次主要為早春、秋延后和秋冬茬。扶溝縣蔬菜種植形式主要為溫室越冬一大茬栽培,巨型棚早春和秋延后栽培,育苗種類主要為黃瓜、番茄和辣椒。新野早春以拱棚為主的茄果類栽培,秋冬露地則多為甘藍。其育苗茬次主要為早春和夏秋育苗,早春主要是辣椒、茄子、番茄,夏秋育苗主要是甘藍和越冬菜花。
3.3 育苗企業的現狀
每個育苗廠規模大多占地 3~4 hm2,凈育苗面積2萬~3萬m2,年育苗量600萬~2 000萬株。育苗設施主要為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溫室配備有遮陽、濕簾風機等降溫和加溫系統。絕大部分采用地面育苗,少部分用竹筏作為育苗床。育苗基質、品種、技術多來自山東。多數與偉麗種業、魯青公司有良好合作關系,或直接由公司派遣技術員、管理員幫助經營。基質配制、播種、嫁接等環節基本是靠人工完成。育苗者的管理水平屬于“湊合式”育苗,基本是“育什么苗操什么心,育什么樣的苗配套什么樣的設施”。
3.4 育苗企業的組建形式
3.4.1 多方投資的股份式 如位于內黃縣的廣發瓜果合作社育苗基地,其經營主體為廣發合作社,投資形式采取多元化。其投資主體為綠豐公司,合作社社員自愿投資入股,另外國內幾家大的種子銷售公司也在該育苗基地有投資。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模式運營,公司既是投資方,又是優質蔬菜種子的提供者,同時又是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者;合作社社員既是基地投資者、管理者、受益者,又是基地的客戶;合作社既是公司、基地和社員間的紐帶,又是保證公司和社員利益的組織,同時又能做到降低農戶生產成本,促進蔬菜生產技術升級,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生產。采用這種方式,合作社不斷壯大,目前該合作社現有社員600多人,擁有生產溫棚1 300 hm2,育苗基地 3.3 hm2,年育苗5茬,出苗率達2 000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