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東
慈善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新聞媒體的宣傳,新聞工作者出于職業的敏覺性追求社會效應及眼球效應是從業者的常態,在報道慈善動態等方面往往會把側重點放在一些主要大城市慈善組織所開展的活動。這些一線大城市在地域,經濟等方面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些地區的慈善組織每年接受捐款的額度、救助力度、救助范圍都是一些相對偏遠落后的區、縣級慈善組織所不能比擬的。突出宣傳重點城市的慈善動態,使慈善這個品牌更受關注,所產生的影響力及號召力更廣泛,同時也會使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加入到慈善的隊伍中來。
但在這些鎂光燈下的慈善組織的身后,還有著許許多多或因地域偏遠,或經濟滯后而遠離大眾視線的慈善組織,雖因條件所限但這些慈善組織無一不盡心盡力地開展著慈善工作,為當地貧困百姓排憂解難,造福著一方百姓。下面我摘選了三家地域特殊或國家級貧困區縣慈善會開展的慈善工作情況讓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神農架林區慈善會
1970年5月,國務院批準將房縣、興山、巴東的24個公社和2個藥材場、1個農場劃為神農架林區的行政區劃,是我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省轄行政區。截至2012年6月,林區已納入城鄉低保救濟的有4446戶9388人,低保人數占全區戶籍人口的11%。
林區慈善會成立于2005年,經林區政府批準依法注冊登記,由熱心慈善事業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志愿參加的全區性非營利公益社會團體,目前林區擁有的鄉鎮慈善機構及其團體會員、分支機構已有8個,逐步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區的慈善救助網絡。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來募集的慈善款物達1400多萬元人民幣。其中,慈善會2009年換屆以來就籌集善款達1000萬元,這在只有8萬人、沒有國有企業的貧困山區,募款的力度是較大的。
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在扶貧濟困、安老助孤、醫療救助、助學支教等方面做出一定工作。慈善會成立之初,就設立了“賑災濟困”、“教育扶困助學基金”和“醫療救助基金”三個專項基金,制定了各項基金的管理使用辦法,明確了基金由林區慈善會統一使用管理。僅2009年換屆以來用于社會救災、助醫、助學、扶貧濟困等項目的善款就達200多萬元,幫助了全區14戶受災戶和困難戶,助醫、助學、濟困人數達150人次以上。2011年用于各項社會救助的資金達40多萬元,約110多人次特困群體得到了幫助。同時,林區慈善會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近幾年來,林區慈善機構與美國LDS協會、國際勸募協會進行了交流與合作。對林區捐贈輪椅和助行器各250個,圖書室一個。
此外,為更好的開展慈善工作,區慈善總會積極發展志愿者隊伍。目前,林區共有青年志愿者協會3家,青年志愿服務隊5支,參與青年志愿服務的人數累計超過100多人次,這無疑為神農架義工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靈丘縣慈善總會
靈丘位于晉東北邊緣,1991年為“國家級貧困縣”,1998年為“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縣”,2011年為“國家燕山—太行山片區革命老區縣”,目前共有貧困人口64124人。
靈丘縣慈善總會成立于2007年8月24日,由熱心慈善事業的中國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自愿參加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首屆會員大會于2007年8月24日順利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靈丘縣慈善總會章程》、《靈丘縣慈善總會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會議通過選舉產生理事157名,其中常務理事42名。目前靈丘縣慈善總會會員單位157家??h慈善總會自成立以來,捐助工作順利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共接受捐款781.9萬元。其中,非定向捐款500.9萬元、定向捐款280.9萬元。對推動靈丘縣慈善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幾年來,靈丘縣慈善總會在助困、助學、助醫、助殘、助老、救災等多領域開展了救助工作,救助支出共計641.9萬元,其中,援助災區支出280.9萬元,包括,向四川汶川捐贈256.2萬元,向四川茂縣捐贈衣被款6萬元,向南方雪災地區捐款6萬元,向玉樹捐款12.7萬元。開展慈善救助項目支出361萬元,共救助了1811戶特困家庭。
其中,助學項目,幾年來共有105名貧困家庭的學子,在考入一二本院校后,得到縣慈善總會累計給予了25萬元的資助。為使這項利民項目深入持久開展,2012年,助學活動正式命名為“靈丘縣慈善圓夢行動”。在2010年全省慈善表彰大會上,靈丘縣慈善總會開展的助學活動獲全省優秀項目獎;“慈善愛心暖萬家活動”,繼2010年元月全國的“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在靈丘縣首次開展并取得社會極大好評后,靈丘縣也于2011、2012年兩節期間分別在在落水河鄉落水河村、石家田鄉賈莊村、上寨鎮石礬村開展了“慈善愛心暖萬家活動”,共230名孤、老、殘、病特困群眾現場領取了救助慰問金6.9萬元。其他救助方面,助醫支出182.1萬元,救助418名特困大病患者;安老支出3萬元,資助26名特困老人;突發性災難家庭支出45萬元,資助145名因意外事故致貧家庭度過難關;助殘支出23萬元,資助102名特困殘疾人基本生活;濟困支出34萬元,資助368名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現場慰問支出12.9萬元,救助430名特困群眾。此外,配合省、市慈善總會開展了微笑列車項目、心新工程等康復項目,并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截至目前靈丘縣“微笑列車”項目手術累計突破40例,新心工程項目手術累計突破30例。
靈丘縣慈善總會成立幾年來,在搞好資金籌集、社會救助的同時,也高度重視組織建設、隊伍建設、慈善宣傳。健全慈善組織的各項規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規范發展;建立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慈善聯動機制,在慈善項目上共同落實,對救助對象的情況逐級把關,讓慈善工作觸角延伸到企業、社區、學校和村;加強對慈善資金的管理使用,做到規范透明,切實提高和維護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將靈丘縣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各界人士聘為名譽會長、副會長或常務理事、理事,不斷壯大慈善隊伍,為全縣慈善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對一些慈善先進人物和事跡加以宣傳,加大了社會的感染力;借助媒體、報紙等宣傳慈善工作,使之深入民心。
廣靈縣慈善總會
廣靈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邊陲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共有特困人口43000余人、殘疾人8600余人、孤兒151名、鰥寡孤獨11000余人、住在50年代的破窯洞有45000余人,人畜缺水31000余人,因車禍病故死亡單親家庭7000余人。加之廣靈縣礦產資源匱乏,全縣經濟發展滯后,許多家庭仍然在溫飽線上徘徊,給廣靈縣的扶貧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面臨全縣特困人口和特困家庭持續增多的現狀,廣靈縣慈善總會自2007年成立以來,多方營造慈善氛圍,積極籌集善款,接受各類捐款1200余萬元,另有大量面粉、衣被、教學用品文具等物資,為發展慈善救助事業奠定下堅實的基礎,有力的推動了全縣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并多次榮獲了大同市先進社會組織和山西省慈善先進機構稱號,2009年6月2日,中央臺《新聞聯播》還播發了廣靈縣慈善總會救孤的事跡。
幾年來,廣靈縣慈善總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心救助活動。為遭受洪災的安徽省楊湖小學捐款1萬元,為重慶渣滓洞紀念館捐款1萬元,為遭受雨雪霜凍災害的湖南省彬州市捐款1萬元,為廣西桂林市捐款1萬元,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45511元,為青海玉樹地震捐款90444.5元,為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區捐款51270元。在援助各地災區的同時,廣靈縣慈善總會積極開展多項慈善救助項目,其中,助醫濟困項目幾年來共救助全縣五保戶、優撫戶、“五老”、鰥寡孤獨及因大病、重殘或遭受重大災害的特困家庭498人,358300元,為全縣9個鄉鎮、180個行政村的3000戶困難家庭捐贈“百元褲”3000條,為9個鄉鎮100余個村300余戶捐贈面粉4070袋,資助作疃衛生院15萬元,資助直峪村進行自來水入戶資金5000元;助學圓夢行動,連續開展5年,共救助貧困家庭大學生120人、19.8萬元,為全縣21所重點中小學校捐贈音樂、體育、美術教學器材6000余件,價值103.23萬元,資助白家墳小學、西關小學和蕉山初中485元,為廣靈二中捐贈軍服200套,救助一中貧困生8名,款1萬元;“慈善救孤幫扶”活動,幾年來,縣慈善總會共救助全縣168名孤兒資金25余萬元,面粉200余袋,文具衣被等各類物品4200余件,為大同孤兒福利院捐小米100箱;通過“六一”兒童節慰問孤兒并捐贈文具、書包142套,價值13096.8元;“安老敬老”活動,按照省、市慈善總會的安排,廣靈縣慈善總會在2011年9月重陽老年節,組織開展“金秋敬老”活動。在廣靈縣民政局、老干局、老齡辦、殘聯等部門的緊密配合下,先后深入6個鄉鎮,慰問了1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同時積極實施安老工程,幾年來,共投資25元,新建了趙家坪、白家墳老年康老院。
廣靈縣慈善總會在成立之初制定了《廣靈縣慈善總會章程》,通過調查研究,并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又先后制定了《廣靈縣慈善總會資金(物資)管理辦法》、《廣靈縣慈善總會工作管理制度》、《廣靈縣慈善總會救助資金管理使用試行辦法》,使慈善工作有章可循。同時,廣靈縣慈善總會成立后,為了加強對總會工作的組織領導,廣靈縣委、人大、政府的主要領導分別擔任了慈善總會會長、名譽會長、常務副會長等職,廣靈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參加各項慈善活動,帶頭捐款,帶頭勸募,帶頭開展慈善救孤、結對、幫扶孤殘困兒童和幫扶救助特困孤寡老人等活動,全縣40名副縣級領導和120余名鄉級干部每人結對一名孤殘困兒童和一位孤寡特困老人。為發展慈善事業起到了最好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