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大眾能聽到的聲音,主要由少數人掌握并造成,后面跟隨一群盲目的擁躉,從而形成似乎是主流的聲音,一個基金經理的名氣是這樣,一家公司的名氣是這樣,所謂價值投資理念,也是這樣。
發出聲音本無可厚非,似乎也不需要承擔誤導的責任,但經過媒體有傾向性的放大與傳播,讓眾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落入本該避免的陷阱,其中是非就難以評說了。
又值年末,很多人主動跳出來公布自己的業績單,這其中有個傾向,即使我相信大家都是誠實的,但依然會發現,絕大多數人公布的業績好的很,全然沒有幾月前哀鴻遍野時哀號的凄慘狀。或許只有做的好的人才會跳出來,而做的差的人唯恐從公眾視線消失不及,但其實這里的問題就在于,會和以往的信息一樣,又使得大家誤以為賺錢是可能的,而且還是容易的,因為看到的公布的業績,都是好的,非常可觀的,從而忘記了幾月前受的傷,傷疤未成就忘了疼。本該離開市場的人,心底又揚起了朦朧的期望與信心,幸存下來再成為下一次波動的被宰羔羊。
現在的資訊很發達,花點時間就能發現今年2/3的基金戰勝不了指數,即使是有了12月的反彈后,基金的中位數也不過3%附近。作為以此為職業的專業投資者,也不過如此,而滿懷發財夢的散戶,有理由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比專業投資者更加專業或者幸運么。對于3%的業績,如果你滿意,可以去買基金,但你如果沒有興趣,卻有興趣自己直接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除了盲目的自信與賺錢的希望,你又有什么可以與市場抗衡的呢。
說起來頗有些痛心疾首,有如此多的人無法意識到,在中國股市的生物鏈中,自己到底處于哪個節點。即使你沒有進攻性,想安然做一個食草動物,但一來這市場中大多時間是荒漠一片,寸草不生,猶如火山噴發,生物盡毀,就像2011、2012的前11個月的A 股市場。當雨水降臨,寸草初生,少數食草動物可以勉強存活,而食肉動物則因為肉厚膘肥,活的夠久,存活的夠多,使得狼多肉少,食草動物遭到一輪又一輪的洗劫,這就像全部時間的A股市場。更何況,大家總有高估自己的趨勢,想做食草動物?難道你確定自己不是荒草?
有無數的人,每天盯著高層的show,覺得可以從中看到些什么樣的信號,卻想不到,既然是show,當然只能秀給你他想讓你看到的。難道會直接告訴你,做了如此多的所謂救市措施,歸根結底是為了把散戶留在市場,維持這個市場的融資功能么。當初交易所的建立,從來沒有哪個目的是為了讓勞動人民致富的,只有怎樣利用大家手中的錢,去達成他們所謂崇高的目的。
之所以需要讓你留下,才會有救市措施。之所以需要你留下,才給你各種發財故事。當你在本職工作中努力奮斗,想爭得一個職位或薪酬后,卻如此隨意的讓它消失在股票市場中,當真是你想要的么?
無論是場內或市場外的人,務必要想好自己處于資本市場生物鏈的哪一端,以此作為2012年的反思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