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
滬深交易所在本月16日合計公布了六項新的退市配套性具體規定。滬市有,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退市整理期業務、退市公司股份轉讓、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四項新規;深市則有退市公司重新上市、退市整理期業務兩項。之前上述六個文件曾征詢過社會公眾意見。
現在看來,殺雞儆猴的祭禮已經按時開場。對某些倒霉的公司而言,退市的催命喪鐘越來越響。眼下已經暫停上市的公司僅有21家(包含一家B股公司),按照最夸張的情況預估,即便全部退場,也不足A股現有上市股票總數的1%,相信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震動。
但市場上,不相信郭主席此次會“動真格”的“老不信”(老百姓)大有人在。比如S*ST天發公司的那一幫舍命抗爭的流通股東,絕不相信監管當局會讓天發公司退市。足見任何一家公司打死也不退市的現狀,真正是在危害市場、危害投資人、危害股市制度的權威和公信力。
滬深證交所的退市新規盡管看似很嚴厲,卻也很有人情化的懷柔一面。不僅是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團過去一直在竭力反對和阻撓退市,中小投資人往往也會幾乎血本無歸。*ST中鎢在本月7日被證監會重組委審核未通過,就有中鎢的投資者到深交所大樓門前拉橫幅維權:“賣血買中鎢,反被中鎢賣”、“央企重組如兒戲,弄虛作假害股民”等,當然都是字字血、聲聲淚。
于是,在滬深證交所的多項新規中,也顯露出向市場妥協或柔性的某些動作。比如在滬市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暫行辦法草案中曾規定,進入該板的股份交易跌幅是5%,但漲幅只有1%,漲跌幅明顯不對稱,被市場炮轟為對可能退市公司的嚴重歧視。該草案在公布之初,曾經一度引發滬市ST類公司的集體持續暴挫。現在顯然是市場的反對聲浪將這種“歧視”給逼停,正式文件已改為漲跌幅都是5%。
還有滬深兩大證交所同時都在刻意提醒,公司退市在一年以后,還可以重新申請上市,且無須經過證監會的IPO審核程序。儼然就像是在講一個新版的“咸魚翻身”童話故事,意圖安撫退市公司和那些可憐的持有人。先是重重的抽上幾鞭子,再趕快塞一顆糖,并且揉幾下。其實還是意在“維穩”,強壓住那些倒霉投資人的滿腔怒火。
被股市內外有形和無形之巨大障礙阻滯多年之后,垃圾股票的退市終于在年底前有公司率先被踢出局。深交所在本周一宣布,經過該所上市委員會對4家暫停上市公司提出的恢復上市申請進行了審議。其中,*ST丹化、*ST方向股票恢復上市申請事項獲得審議通過,而*ST炎黃、*ST創智股票恢復上市申請事項未獲得審議通過,將終止上市。這是退市新政啟動以來,首批退市的上市公司。
退市新政始于郭樹清去年10月底就任證監會主席后。具體是在今年4月20日,深交所率先公布創業板公司的退市制度。其后在6月底,深滬兩大證交所,公布了中小板和主板新的退市制度。
中小板和主板的退市制度早就有,只是因為各方利益攸關者的阻力太大,監管當局幾乎推動不了,不得不停滯下來;相關的退市制度也就變成了有名無實、成為一道擺設。這一次被判處退市極刑的*ST炎黃,早在2006年5月15日就被暫停上市,迄今已近七年。即從那時起,退市制度就已經被束之高閣、形同虛設。
眾多媒體在喝彩,深交所的退市通告還列舉出有關退市的“三個有利于”,其實都有刻意拔高之嫌。在筆者看來,推行退市有意義是顯然的,但絕非有那么高的程度。筆者以為:退市新政的最顯著意義,就是將已經名存實亡多年的退市制度(指主板、中小板),重新接續起來、進行重啟,當然新的退市辦法有修改和完善。深交所剛宣布的部分結果,全都是歷史遺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