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天降大任于斯人,守衛青山綠水,須竭能而盡忠;無限風光在險峰,領略綺麗風景,當居安而思危。”這就是武警福建省森林總隊副政治委員許長有,在森林部隊乃至全國武警部隊中是個傳奇人物。幾年來,他白手起家,在群山中建起了4座現代化警營,分秒必爭地把一支新組建部隊帶成了能打硬仗的“生態衛士、撲火鐵軍”。在擔任武警三明市森林支隊政委的3年里,他率領官兵圓滿完成滅火作戰任務90多次,擔負搶險救災任務80余次,被駐地百姓親切地稱為鐵骨錚錚的森林“守護神”。
站在滅火一線的指揮員
去年8月5日,群山環抱的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因持續40多天干旱,突發森林火災。武警三明市森林支隊官兵,身披橘紅色戰袍迅速上陣,經過7個多小時奮戰,綠樹青山化險為夷,人民群眾轉危為安。人們注意到,全副武裝馳騁火場第一線的指揮員正是支隊政委許長有。
三明市森林支隊組建3年多來,成功撲滅90多場山火。許長有次次都沖在撲火指揮一線,創造了屢戰屢勝的奇跡。支隊由此被駐地政府和群眾譽為“生態衛士”、“撲火鐵軍”。
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3.1%,防火形勢非常嚴峻。2009年,三明支隊剛組建不久就遇上一場硬仗。那年春節,持續多日高溫,連續50多天沒下雨,還天天刮大風。2月12日,三明市沙縣青州鎮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建最大的森林火災。
郁郁蔥蔥的杉樹林變成一片火海,林火在五級大風中迅速蔓延,直逼沙縣服務區油庫,那里有4個50噸的儲油罐,情況萬分緊急。許長有調集支隊230名官兵火速奔赴火場。
他們先后轉戰多個火場撲打火點、開設隔離帶,然而,最艱巨的任務還是阻擊火頭。14日晚,聯合指揮部內氣氛凝重。許長有站起來說:“我代表森林支隊230名參戰官兵在這里立下軍令狀,如果在明天中午11點前不能結束戰斗,我愿意接受任何處分。”
支隊所屬各分隊按照命令向肆虐的火頭發起總攻。聽說許政委向聯合指揮部立下軍令狀,已經兩天兩夜沒休息的官兵個個精神十足,二號工具、風力滅火機、水泵、消防車,所有設備都用上了。
2月15日上午10點,火頭終于得到控制,40分鐘后,全線明火被撲滅。“向你們致敬!你們辛苦了!”許長有手中的對講機里傳來聯指領導激動的聲音。
除了“火”,“水”也在考驗著這支新成立的部隊。2010年6月18日下午,三明市沙縣高砂鎮發生泥石流災害,10幢民房被毀,22名群眾被埋。
到達現場后,許長有把官兵分成6個搜救小組展開營救。考慮到人工開挖難度大、耗時長,他當即向在場的三明市市長劉道崎建議,調用挖掘機快速打開作業面。事實證明,這個建議為救援贏得了寶貴時間。被壓在廢墟下的群眾一個一個被救出來。
在這次救援中,許長有帶領官兵營救出9名被掩埋群眾,幫助挖出13具遇難者遺體。事后,高砂鎮政府給支隊送來“人民衛士為人民,危難時刻顯身手”的錦旗,上面有所有被救群眾的簽名。
后來,戰友們在許長有辦公桌臺歷的記事簿6月19日一頁上,發現了一段新寫上去的話: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同時也是最脆弱的,我要珍惜在部隊的每一天,多為官兵辦實事、辦好事。
軍營中的“定盤星”
武警三明森林支隊被駐地人民群眾親切地稱為“森林鐵軍”,這支僅組建3年多的部隊,是怎樣在許長有的帶領下擁有這樣的美譽呢?
去年春節以來,福建省林區天干特燥,火險等級居高不下。許長有向支隊黨委建議,要求部隊做好撲救森林火災的各項準備工作,并親自到防火形勢嚴峻的泉州森林大隊蹲點指導。清明節前后,泉州市因祭祖而引發多起森林火災,給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正在泉州大隊蹲點指導工作的許長有立即命令部隊做好出動滅火準備。
4月5日下午,三明森林支隊泉州大隊接到了泉州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命令,要求部隊出動兵力赴晉江市森林公園進行滅火作戰。許長有率領精干的支隊前線指揮隊伍迅速出動,到達火場后,他馬上到火場一線實地勘察、聽取地方人員介紹情況,在仔細研究后迅速部署作戰任務,并與官兵們并肩作戰。
剛撲滅第一場大火,大隊還來不及整休又相繼接到森林防火指揮部命令,要求部隊赴晉江市的靈源街道靈口村、泉港區涂嶺鎮樟腳村等8個火場進行滅火作戰。火險頻起,兵力不足,“抽調泰寧森林大隊部分官兵前來支援,警通勤務中隊做好出動準備。”面臨嚴峻的滅火形勢,許長有就像軍營中的一顆定盤星,臨危不亂,指揮沉著。
危急關頭再現軍人本色,許長有科學調度,帶領官兵連續奮戰57個小時,迅速將9起森林大火全部撲滅。看著身先士卒、兩眼通紅、一身火灰的許長有,泉州市領導拉著他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正是有了這位錚錚鐵漢的帶領,武警三明森林支隊在三明市歷次救災、救險關鍵時刻都能出色完成任務,從沙縣發生建國以來福建省最大的火災,到泰寧、將樂等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那一個個英勇的橄欖綠背影,總能給人以希望和信心。
在許長有辦公室,有一張前年在泰寧搶險救災時和福建省省委書記孫春蘭、省長黃小晶的合影,他說每每抬頭看到這張照片,首先想到的不是那枚金質獎章上的榮譽,腦海里浮現的是軍民萬眾一心抗天災的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黨讓我成長,我為黨盡忠,永遠忠誠黨的事業,這是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最起碼的道德準則和人品官德。”
也許對一名真正的軍人來說,人生無處不是戰場。在多年的戎馬生涯中,許長有不僅要面對搶險救災的生死考驗,還有糖衣炮彈的攻擊,但他在思想上為自己打造了一件能夠經受各種考驗的“鋼鐵盔甲”。
作為一支新組建部隊的領導,許長有時刻以“用好手中權、唱響正氣歌、樹立好形象”自警自勉,始終堅持以黨性為原則,以政治責任感為動力,從思想上、作風上加強自身建設,恪盡職守、竭誠奉獻、辛勤工作,做好了一名黨務工作者的工作任務。營建工程招標、大項經費開支、大宗物資采購等熱點和敏感問題,他和黨委班子堅持從源頭上抓預防,制定了工程招標、經費使用、大宗物資采購等10余項規定和辦法,紀檢和營建領導小組全程參與監督,所有招投標實行陽光操作,做到公開透明。
一位1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找許長有幫忙承包工程,他沒有答應。送走朋友后,許長有發現抽屜里多了一個厚厚的信封,里面放了5萬元現金和一張銀行卡,他立即趕到朋友家,退還了禮金和銀行卡,弄得朋友很不高興,當面數落他“不夠意思”,許長有笑著對朋友說,我對你“夠意思”了,對組織和官兵就“不夠意思”了。
2009年4月,許長有遠在浙江金華的父親突發心臟病,被送進了醫院,醫生建議做搭橋手術,需交20多萬元手術費,一時上哪兒去借這么多錢呢?就在許長有一籌莫展時,他姐來電話說,上次想承包工程的那個朋友為他們墊付了手術費,并在電話中勸他說:“咱爸都病成這個樣子了,你還瞻前顧后什么,這筆錢就算我們借還不行嗎?”
想著父親病痛的樣子許長有左右為難,但他心里十分清楚,盡管這個老朋友是真心救急,但這個朋友畢竟想承包部隊工程,借了這筆錢就得替人家說話。最后,許長有還是叫愛人趕到醫院,要求醫生先進行保守治療,等籌夠了錢再盡快給父親做手術。
正是這樣一位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的“鐵漢”,對自己的官兵卻有著寸寸柔腸:支隊籌備組同志不適應南方濕冷天氣,他叮囑遠在金華老家70多歲高齡的父母,給每人打一床10斤厚棉被;中隊主官小程和妻子長期兩地分居,兩人已經寫好了離婚協議,政治處也出具了離婚證明,許長有多方努力,促兩人重歸于好……
許長有常說:“你把官兵冷暖掛在心頭,官兵就會把使命扛在肩頭。”
去年3月,支隊后勤處長王貞陽外出參加培訓半年。其間,老母親被診斷患有尿毒癥住院,許長有有空就到醫院看望,為老人端屎端尿,邊按摩邊聊天,感動得老人逢人便夸許長有“比親兒子還要親”。
2010年12月,三明大隊士官班長周彪,體檢時查出腎盂積水伴輸尿管擴張。許長有立即派人將小周送到駐地醫療條件最好的福州總醫院治療。
小周手術前,院方要求家屬簽字。當許長有得知小周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又時值春運,火車票十分緊張后,自己掏錢為小周父母代買了往返機票。
前年,三明市領導了解到許長有的愛人隨軍后一直沒有工作,專門分給他家屬一個安置指標。然而,許長有卻把這一指標讓給了分居多年、生活更為困難的機關干部李東興。
支隊政治處主任劉再華告訴記者,4年多來,在許長有的協調下,支隊有14名隨軍家屬得到妥善安置,隨軍子女全都進入當地教學條件較好的學校就讀。
扎根軍營為兵為民
人民有難我有責,為民解難我當先。許長有不僅對官兵一往情深,更把真誠大愛灑向駐地群眾。對黨忠誠不僅要有山一般的定力,還要能夠躬身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許長有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
2007年底,組建武警三明市森林支隊時,時任武警福建省總隊莆田市支隊政治處主任的許長有,奉命擔任籌備組組長,和其他4名抽組干部成為支隊第一代創業人。
萬事開頭難。三明地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建設用地寸土寸金。面對從零開始的艱難局面,許長有帶領籌備組成員翻山越嶺,實地勘查,展開營區選址工作……
經過數月艱苦跋涉,最終從預選的20個營建地塊中,選定了4處理想的營房建設用地。連續的奔波勞頓,讓許長有儼然變了個人:臉曬得黝黑發亮,頭發變成灰白,體重也降了10多公斤。
營房選址難,動遷工作更是難上加難。2008年7月,所屬泉州大隊營建開工后,有172座墳塋需要遷移。駐地百姓信奉祖墳風水,抵觸情緒很大。最難協調的是80多歲的村民莊老漢,他怕遷墳壞了家族風水,影響兒子在國外做生意。
許長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晚輩的身份先后多次到老人家中拜訪,白天幫助干農活,晚上陪著拉家常,苦口婆心,曉以利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莊老漢最終被許長有的真誠所感化,同意配合遷墳。
籌建之初,由于支隊沒有財務賬戶,上級開辦經費無法劃撥,許長有說服愛人,把家里積攢的10萬元購房預付款取出,作為支隊籌建啟動資金,使籌建工作順利運轉起來。半年后,當這筆墊付款退回時,因房價大漲,10萬元已經遠遠不夠首付,許長有愛人至今仍帶著孩子擠在父母面積僅有60平方米的舊房里。
支隊綜合訓練場營建點由幾座小山丘組成,要挖掉移走60多萬方的土石方,有人提議包給施工隊。許長有不同意:“艱苦奮斗精神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我們自己干!”
他挽起褲腿,推著小車,和官兵一道起早貪黑,運土填壑,一干就是200天,硬是在亂石崗上開辟出一個占地280畝的野戰化、模擬化滅火演練基地,為國家節約建設資金400多萬元。
憑著這種鍥而不舍的韌勁,三明市支隊創造了所有新組建單位中營區開工竣工最早、搬遷入住最早、經費投入最少等多個第一,當年支隊被武警部隊記集體三等功1次。
“許長有,許長有,你是一個啥樣的人,你是一個官兵信服的人,你是一個讓黨和人民放心的人……”在武警三明森林支隊中一名基層干部改編了電視劇《劉老根》的主題曲,用來歷數支隊政委許長有的諸多先進事跡。
那么,到底許長有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有人說,許長有沒有私欲、不近人情,是一個不識時務的人,一個與時代脫節的人;更多的人說,許長有兩袖清風、光明正大,是一個廉潔奉公的人,一個讓黨和人民信賴的人;許長有自己說,我是共產黨員,說到底就是黨的人,是黨的人就要為黨添彩,絕不能給黨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