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
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類宇宙史上一個悲慘的日子。美國和俄羅斯的兩顆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約800公里處相撞,導致一顆正在工作的美國“銥33”商用通訊衛星徹底損毀。連同一起喪生的是俄羅斯的“宇宙2251號”衛星。衛星相撞產生的大量碎片,猶如“天女散花”,變成兩團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太空如此廣闊,衛星為何還會相撞?
專家解釋說,盡管衛星發射后都在其事先計算好的軌道上運行,通常很難見到其他衛星的蹤影,但是衛星的運行軌道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往往會受到諸如稀薄大氣層、地球不規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衛星受到的引力并不是線性和恒定的,經過長時間的變化積累,就有可能使衛星大大偏離原有軌道。
其次,盡管這次美俄衛星相撞的“小概率事件”是首次發生,但是衛星在太空中與各種太空垃圾同處共存,可以說早已是危機四伏。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十年來,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6 000多個各種各樣的航天器,目前,在太空中不僅仍有600到800個航天器在軌道上正常工作,更有數千個喪失功能的航天器在軌道上亂闖亂竄。另外還有發射航天器時產生的大大小小數以億計的碎片,它們像雪花一樣漂浮在地球的上空。更可怕的是,哪怕是一塊像雞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飛行,其破壞力也相當于同等質量TNT炸藥爆炸時釋放的能量的24倍,這就是說,航天器一旦碰到碎片,就難逃機毀人亡的厄運。
因此,不少航空航天專家認為,與其說這次美俄衛星相撞是一個“偶然”事件,還不如說是一個終將發生的“必然”事件。
令人擔憂的是,據有關專家測算,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因太空廢棄物而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當前,不僅地球須要環保,就連浩如煙海的太空也須要環保!”一位長期從事環保科研的專家發出無奈的感慨。
據悉,世界有關國家正在積極開展被人們稱之為“綠盾計劃”的清除太空垃圾行動。他們宣稱,人類將采用以下5種方法來對付太空垃圾:第一種方法是把將要失效的衛星或航天器送入指定“軌道墓地”,讓它們在太空中永久“安息”;第二種是用導彈來摧毀失效衛星或航天器,讓它們“粉身碎骨”地墜落;第三種是由衛星所屬國家自行負責處理,“誰家的孩子誰家抱”;第四種是把故障衛星送回地球或進行太空修理,“利舊利廢”,做到物盡其用;第五種是用激光裝置讓它們在大氣層中墜毀,進行“火葬”,燒成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