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近年來,貴州省石阡縣教育局搶抓機遇,堅持“用我們的良心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理念,圍繞“項目建設全面提速、教育質量全面提升”的發展目標,采取“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工作措施,攻堅克難,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教研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統籌協調 科學發展
石阡縣教育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方針,大力推進城區和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加強村級幼兒園建設,利用閑置校舍改造建成村級幼兒園,支持民辦幼兒園建設,大力發展民辦公助幼兒園。
近年來,該縣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保障適齡少年兒童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加強薄弱學校改造,縮小校際之間辦學差距,推動薄弱學校在硬件建設、教學管理、師資隊伍等方面實現大跨越,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充分發揮我縣兩所省級示范性高中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普通高中基礎設施建設。在城區新建一所能容納3000人以上的高中,擴充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鼓勵和支持舉辦特色高中。
該縣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和人才需求,堅持“擴大規模,提升內涵,辦出特色”的辦學理念。積極調整專業設置,加快茶葉生產與加工等特色示范專業創建步伐,做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加大中職招生工作力度,拓展職校招生渠道。促進民辦教育規范發展。深入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辦教育大發展的意見》,鼓勵、支持和引導優質民辦學校有序發展。加強對民辦學校申辦審批的管理,堅持民辦教育機構年檢制度,堅決查處虛假廣告、有償招生等不規范辦學行為。
調整布局 加大投入
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制的《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及教師公租房、中小學薄弱學校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三項突破工程等的實施,為石阡縣改善辦學條件提供了契機。
石阡縣教育局統籌規劃項目工程,著力抓好學前教育突破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攻堅工程、高中階段教育突破工程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農村薄弱學校擴容提質建設工程及優美教室、圍墻建設等工程的規劃和實施。
近年來,該縣繼續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科學合理撤并教學點,堅持辦好必需的村小和教學點;加大農村薄弱學校尤其是村級小學建設力度,做好建設湯山二中、湯山三小、城區新建兩所幼兒園的前期工作;加大教育裝備經費投入,全面推進標準化實驗室、圖書室(館)、閱覽室、計算機網絡教室、通用技術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及校園網等新課程改革配套設施設備建設。切實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堅決杜絕“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和虛報冒領等問題發生。
該縣教育局積極推進“陽光招生”工作,強化考務管理,嚴肅考風考紀,維護考試公平公正。嚴格執行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將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鄉(鎮)初中學校,引導和促進初中生源的均衡分布。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政策,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就近、免試”的原則,嚴格秩序,嚴格控制班額,嚴禁提前招生,義務教育階段嚴禁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該縣教育局規定學校不得拒絕接收進城務工、外來經商人員子女入學,并且實行均衡編班。采取積極措施,著力化解義務教育學校“擇校熱”和城鎮學校班額過大的問題。
提升質量 培養隊伍
石阡縣教育局把2012年定為“教研教改年”,加強教研隊伍建設,選聘中小學兼職教研員,并實行教研員津貼制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他們鼓勵學校深入開展“送課下鄉”活動,實施區域內優質學校幫扶薄弱學校、城鎮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城鎮與農村教師相互交流的管理制度和辦法;各級各類學校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轉到提高質量上來,扎實開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系列活動,提高課堂效率,完善教學質量考核評估監測體系,加強教研員對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
教育局機關從2012年起實行“人人下基層,個個進課堂”工作機制,全局干部職工定點聯系學校,聯系人每月必須深入聯系學校了解、檢查、指導學校工作。實行“推門”聽課制度,形成教育管理行政干部和全體教師齊抓教學質量的熱潮;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規定課程,深化課程與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該縣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實施高中及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選招工作,完善教師補充機制,嚴格教師準入制度,積極爭取國家特崗計劃,大力引進急需的師資人才。啟動實施“名師計劃”,加強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
同時,該縣實行名師崗位津貼,落實名師教育科研活動經費,開展國家、省、市級骨干教師推評工作。開展縣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推薦評選和縣級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加強教育管理干部隊伍建設。實施校長任期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實行教辦主任、中小學校長及中層干部“雙述”、“雙評”制度。認真實施和完善《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管理意見》,深化績效考核,建立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收入分配制度。
該縣教育局加大校長選聘、培訓、交流和考核力度,堅持對學校、教辦領導職位實行公開競聘。積極探索教辦主任、校長輪崗交流機制。形成師德師風教育的長效機制。重點整治亂收費、亂辦班、亂補課行為,實行師德師風考核一票否決制,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和教學行為。積極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堅持“權力下放、重心下移”的原則。積極探索教師校際交流和管理工作,繼續開展支教活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城鄉師資均衡配置。
保障安全 重視德育
石阡縣教育局始終將校園安全放在首位,著力維護和諧穩定的教育教學秩序,建立健全安全穩定工作制度,做好安全穩定工作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各種安全工作臺帳,對安全隱患排查實行“銷號”制;嚴格按照“轄區負責、一崗雙責”安全穩定工作責任制,切實做到人人有目標,個個有責任;落實安全穩定工作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對存在的問題要限期進行整改,確保不留任何安全隱患,不留任何不穩定苗頭;切實抓好學校食品、飲水、校舍、各種活動等各方面安全管理,同時深入開展安全應急演練,提高師生安全防護能力;依法依規抓安全穩定工作,堅持依法依規辦事;抓好校方責任險和學生平安保險相關工作,降低學校辦學風險。
該縣教育局重視德育工作,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安全、誠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該縣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科學精神為導向,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實、友愛”的價值取向,大力弘揚“開放創新、團結奮進”的貴州時代精神和“開放自信,樂于奉獻,攻堅克難,勇于爭先”的貴州教育精神。
此外,該縣教育局還廣開言路,開展了教育政策宣傳咨詢和教育熱點問題征集為主的“石阡教育大家談”活動,廣泛征集各類促進教育發展的好建議、好思路,疏理人民群眾最關注的教育難點、焦點問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石阡縣教育局正在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