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在期貨市場中一邊操作著國內盤,一邊還關注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的走勢,因為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短暫的對應的關系,而很少去深層次思考它們之間的邏輯。
自從市場上開始有“中國因素”這個詞匯后,我們發現不論是我們自身,還是國際大的投資銀行都開始把大量的筆墨著重在中國這張圖紙上,與此同時內外盤的比價關系也開始出現了一定的規律和變化,根據筆者觀察,有一個確定的關系是這樣的:那就是因為中國是很多商品的最重要的進口國之一,那么一旦價格上漲趨勢出來,中國勢必比國外要漲得快,因國外要賣給國內,相對低的價格才能促成大量采購,相反,如果價格呈現下跌走勢,則國內價格跌起來也會比國際市場價格跌得慢。也就是說在下跌過程中,國際市場領先一步,在上漲過程中,國內市場則更早會看出端倪。
依據此,我們可以來看看目前市場走勢的情況。
首先我們仍然來看看農作物市場,以豆類為例。我們看到,亞洲現貨市場近期比較活躍,日本、中國、南韓買家本周已經訂購了50萬噸玉米和大豆,船期為明年年初。盤面上,國內率先停止跌勢,開始了一輪反彈行情。
消息方面,本周巴西因干旱而導致大豆播種延遲,這也和現貨市場的堅挺以及對中國需求的炒作遙相呼應。但美國大豆庫存回升的趨勢也使得目前的上漲仍存在變數,就短期而言,國內的提前止跌意味著反彈的開始,是否要繼續下行還應根據下周五USDA公布最新的月度報告來判斷,其中對美國的大豆產量是否會再做調整是個重點。
本周較出人意料的數據是美麥今年的第一個好苗率預估只有40%,為自1986年來的最低水平,也大幅低于5年平均55%的水平。這對小麥市場總體應該是有支撐作用,但目前美國玉米出口不太良好,因此需要改善后才可能突破盤整的局面。
11月,國內食糖產銷會議如期召開,國家和地方都不愿意看到糖價下跌,發改委表態要落實好收儲政策,但收儲數量和價格還沒有確切公布。大會總結稱:11/12榨季累計銷糖1067.6萬噸,同比增加6.7%,結余84萬噸,同比增加89.4%。9月20日國家臨時收儲50萬食糖未計入9月銷糖量。2011/12年制糖期食糖進口量超過420噸,同比增長1.06倍。整體感覺仍然是在吹暖風,但實際的供求情況卻不愿過多談及,實際上,本年度供應狀況十分寬松,應該說是創了紀錄水平,糖業“堰塞湖”最終將敵不過市場規律的作用,價格會反映真實的供求狀況。從內外盤的關系也不難看出,外盤的價格快于國內下跌,未來一段時間,糖價想要擺脫弱勢格局也非易事。
工業品方面,高產量、高庫存、低需求狀況短期很難發生改變,不過橡膠在云南產區即將進入停割期,國外產膠國刺激政策也有出臺,整體而言,很可能進入橫向震蕩階段,大幅波動的可能性在下降。
總體來說,期市投資有如上戰場打仗,必須攻守有據,這就需要我們在判斷市場行情中找出市場潛藏的規律,內外盤關系只是其中的一點,投資者要想在這個市場中做到穩健取勝,沒有深入的思考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