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
預計今年河南省棉花種植面積445萬畝,較去年下降150萬畝左右,降幅高達25%。
近年來河南省棉花種植面積連年下滑,從2005年的1172萬畝下滑到今年的445萬畝,7年來減少727萬畝。分析近年來河南省棉花生產持續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產成本較高,種植效益下降。據對近五年來(2007-2011年)棉花生產成本調查顯示:河南省棉花畝生產成本分別為693.24元、746.28元、916.19元、1122.67元、1292.44元,年增幅分別達11.17%、7.65%、22.69%、22.53%、15.12%;物質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導致純收益下降。二是機會成本較高,替代作物增加。2011年河南省棉花、小麥、玉米畝平均用工分別為36.46個、7.01個、8.31個,棉花用工是小麥用工的5.2倍,是玉米用工的4.39倍,是小麥與玉米合計用工的2.38倍。由于棉花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用工多而分散,勞動強度大,其機會成本遠遠高于其它作物,棉花生產已失去競爭優勢,逐步被其它易管理省工省時的作物代替。三是價格不穩定,市場風險較大。據近五年來河南省調查資料顯示,籽棉最低時只有4.8元/公斤,最高時12.70元/公斤,價格忽高忽低,甚至一年內出現多次大的波動,棉農對植棉預期收入沒有信心,種棉積極性嚴重受挫。
今年新棉即將上市,棉花價格走勢將會如何?經過多方監測分析,預計今年棉花價格將以穩為主,呈階段性、區域性振蕩運行。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棉花市場波動受國際市場影響。目前的棉花市場,已經不是一省一市的市場,應站在全國,甚至全球的角度統籌考慮。今年山東、河北等部分地區棉花受災,但新疆(占全國棉花產量的一半左右)卻是豐收年景。據美國農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度全球棉花總產量2484萬噸,總需求量2354萬噸,當年度供過于求130萬噸。
二是今年以來紡織行業嚴重不景氣,用棉量大幅下降。今年2月下旬以來國內棉紗價格持續下跌,由于近兩年生產成本上漲、紗價持續下滑,目前中小紡織企業中,生產純棉紗的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為降低成本,部分企業增加化纖用量,導致用棉量減少。據有關部門調查,前幾年全國棉花總需求量在1050萬噸左右,目前僅有850萬噸左右,下降20%左右。
三是國內外棉花差價較大。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國內實行棉花收儲政策,棉價相對穩定,而國際市場棉價持續下滑,外棉到港價最低時比國內同等級棉價低5000元/噸左右,目前差價在4000元/噸左右。這樣就造成國內紡織企業愿意用外棉而不愿用國產棉,大量外棉壓港,國產棉少人問津。
四是收儲支撐國內棉價。為穩定棉花市場價格,保護農民利益,從2011年9月新棉上市開始,國家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按1.98萬元/噸敞開收購。2011年度國家共收儲312萬噸,占當年度國內棉花總產量的43%。在國際棉花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收儲政策保證了國內棉價相對穩定,維護了農民利益。根據《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相關規定,經有關部門批準,中儲棉公司于9月10日啟動了2012年度(2012年9月-2013年8月)棉花臨時收儲。2012年度棉花臨時收儲價定為2.04萬元/噸,比上年提高600元/噸。按籽棉衣分37%、棉籽價格1.0-1.2元/斤以及合理的收購加工費測算,對應的籽棉收購參考價約為4.2-4.35元/斤,比上年收購價提高約0.1元/斤。
五是棉花總體供過于求。由于2011年度全球棉花庫存量較大,2012年度也供過于求,一年多來國內紡織企業生產經營十分困難,因此,國內棉價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國內外棉花差價會有所縮小。2012年度有國家收儲政策支撐,棉價也不會大幅下跌,棉價整體水平應穩定在2萬元/噸左右。預計籽棉收購價格與去年持平或略高,大幅上漲的可能性極小,預計后期棉花收貯企業會逐漸增多,建議廣大棉農應消除惜售心理,適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