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國強
上周筆者提示了中期風險,并沒有明確提出反彈何時終結,本周走勢先抑后揚,關鍵看周五走勢能否放量突破2164,一旦突破2164,短期可看2234點。至于股票可以選擇江泉實業、星湖科技等這種底部扎實,向上突破有河寬的股票少量參與。
接下來繼續理想模型系列,本系列一發不可收拾,既是給大家講解技術分析,也是對自己多年交易經驗的總結。今天講的是交易中的“過濾器”,這是關于選擇入場時機的理論。《新市場奇才》最先提出“過濾器理論”,他認為任何技術分析方法都是根據價格來的,所有交易方法對價格的過濾相當于不同顏色的玻璃對價格的過濾。加里·斯密斯則在此基礎上提出“知覺過濾器”是各種情緒指標和技術指標,然而他沒有公布自己所鐘愛的指標。今天我將重點談談我所知道的那些“過濾器”。
技術分析者并非一介武夫,成功的技術分析大師多為具有哲學底蘊的藝術家,他們只是恰巧以交易謀生而已。索羅斯自創反身性理論,能夠洞悉人性的偏執,盡管他自稱為失敗的哲學家;江恩大師博學多才,試圖寫出價格走勢的數學原理,盡管他后來誤入神秘時空的怪圈。“量價時空”是技術分析的基本要素,很多過濾器也均以此展開。最常用的防范假突的過濾器就是時間過濾器和價格過濾器,“突破關鍵點位2到3個百分點”、“2到3天不回到關鍵點一下”則確認突破的有效性。當然今天要說的并非這些簡單的小技巧,而是一些交易大師的過濾器系統。
馬丁·舒華茲被認為是當代的杰西·利弗莫爾,這個天才的操盤手在9年的失敗交易生涯之后明白了交易的本質。在認識到自己短線交易的性格之后,他選擇了以7個指標為組合的過濾器系統,其中“騰落線”也是史丹溫斯坦常用的指標。當所有這些指標都健康時則入場交易,當其中一個與其它發生背離,則時刻警惕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做好出場準備。你可能認為7個指標太多了,但據我了解還有用40個的。
馬丁的方法是由上而下,他更多是一個帽客,依靠手動計算每30分鐘重新評估一次市場的短線趨勢,他使用的指標大多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紐約證券交易所股價凈變動、標普500等等宏觀指數。與此不同,亞歷山大·埃爾德的《以交易為生》(Trading for a living)則明確提出簡單易行的“三層過濾網”交易系統,三層濾網的第一層是利用趨勢跟蹤指標來判斷長期趨勢。他最初設計的系統是用周線MACD柱來判斷趨勢,這個我不表態,因為我個人就是依靠“123”法則來判斷趨勢,Macd不是可靠的技術。三層濾網的第二層濾網——市場波浪,利用震蕩指標來觀察日線圖。當周線趨勢向上時,利用日線下跌來尋找買點;當周線趨勢向下時,利用日線上漲來尋找放空點。三層濾網的第三層濾網——盤中突破,當周線趨勢上升而日線震蕩指標下降時,運用追蹤型買進技術;當周線趨勢下跌而日線振蕩指標上升時運用追蹤型賣出技術。說直白一點,他的思考來源于對周期與級別的思考,周線級別決定日線級別,日線級別決定30分鐘級別。國內的朋友如果讀過纏師的遺著,對此不會陌生,纏師的《市場哲學的數學原理》濃墨重彩地描寫了如何通過級別來尋找安全買點。筆者在此提醒各位,沒有一定的市場經驗不要看,因為對市場的判斷不是光靠技術就可以掌握的。
筆者曾經根據史丹·溫斯坦和威廉·歐尼爾共同鐘愛的相對強度指標設計出“五級買賣點”理論,并根據它來就行交易。直到我以期貨交易為主才慢慢放棄這些市場跟蹤指標,因為期貨要求更加主動和積極,根據價格走勢直觀判斷即可。當然在文章的結尾我依然沒有透露自己的過濾器,因為我深深知道,交易沒有圣杯,它是不確定性的游戲。當你在心理上把它變為確定性,并且試圖通過學習來避免發生錯誤的時候,你已經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切記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所言“人主之患,莫與信人;信與人,則制與人。”在此希望各位尋找適合自己性格的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