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就業難是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結果,其中就業指導工作的不足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分析其中的問題所在,進而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措施,為高校的畢業生的就業提出可行的思路。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問題;措施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早已經不是新聞。對相關問題的研究也隨著就業的難度的增大而不斷的深入。不同領域的學者從各自的專業角度,紛紛對這一問題的原因作出了不同的解釋,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就業形勢雖然已經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觀,但是總體上而言,形勢依舊不容樂觀。有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09年一個年份里需就業的大學生就增長了近400萬,這是由于歷史的擴招的原因,更應該說是高校教育的失誤,它不僅關系到高校畢業生的成長和發展壯大,同時也關系到高校的教育的形象,盡管我們客觀而言,我國的高校教育似乎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備受詬病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產生悲觀的情緒,作為高校教學的輔導員,尤其是就業方面的指導員,我們尤其應該保持積極向上的勁頭,讓即將就業的大學生感覺到指導員在這方面的信心和熱情,這樣更有利于廣大學生順利的就業。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的出現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我們只有對這些影響因素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分析,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充分的挖掘隱藏在背后的原因,繼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措施,為學生就業率的提高打下夯實的基礎。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
首先就是畢業生的數量的龐大,導致用人市場與高校畢業生兩方面的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不再分配工作,市場經濟的深入貫徹和發展,畢業生也紛紛的如商品一般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的投入到市場,但是由于龐大的畢業生的基數與用人單位擇優式的人才選擇的矛盾的存在,注定了在就業市場中會有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即按照市場規律的選擇,必然有眾多的畢業生是難以找到如愿的工作的。有資料顯示,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頭五年,我國高校的畢業生的數量總數將近一千二百萬,而其中未就業的人數將近三百萬,如此計算,期間將有百分之二十五的高校畢業生未能就業,而這也僅僅是前五年的就業情況,在“畢業生人數和未就業人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的現狀下,我們可以不難想象最近五年的就業形勢。
其次是教與學,學與需求的脫節。學校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與社會的需求相差很大。這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的教授的知識的更新的不及時,所使用的教材等輔導資料的陳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學校的擴招,為了達到容納更多學生的目的,學校往往會不惜設置一些與社會需求不相吻合的專業,招攬學生,學生則由于在專業的選擇上缺乏必要的知識,盲目跟風,選擇專業的時候也沒有以就業為導向,造成了學業的荒廢,此外由于這些新開設的專業,尤其是理工科類的專業相關的設備都沒有來得及更新完備,更加約束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水平。而在教學人員的配備上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除了教學,往往還需要承擔一定的行政性質的工作,即使不是承擔行政工作也有一定的社會的兼職,極大地分散了教師的教學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師安心的傳授知識。
最后,學生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轉變認識不夠,大學生再也不是所謂的天之驕子,但是仍然有不少的大學生的就業的心態不夠平穩,他們往往好高騖遠,得隴望蜀,不切實際,憑借著一個稱號,把它當成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在實際的就業和擇業的過程中,確有丑態百出,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這個雙方都是一種不同程度的打擊,用人單位容易對高校畢業生失去信心,認為他們自視甚高,只好空談,動手能力確有很差,而畢業生則容易產生極大的失落感,為他們日后的職業的選擇埋下障礙。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失誤之所在
我們按照馬克思主義內外因的觀點來分析這個問題,如果就業的主體,即學生是導致就業問題產生的主要的內部的原因,那么我們同樣可以從很多的角度來分析其外部的原因,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與高校畢業工作息息相關的部門就是畢業指導工作部門,畢業指導工作的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影響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一,就業指導工作缺乏統一性和系統性。筆者從事高校指導就業指導工作多年,此是筆者的較為深刻的體會。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該來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的工程,它有著較為嚴格的步驟和程序,如果不能按部就班的做好畢業生就業培訓工作,不能預先制定嚴密的就業培訓的計劃,而采取隨意的指導措施,對學生的就業只是象征性的,簡單的,初步的指導,那對于學生順利的就業很難說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其二,就業指導工作具有滯后性和遲延性。這一點可以說與我國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大學生的就業是不會出現就業難的問題的,學校畢業后直接分配到何地工作,理所當然,學校也不會設置高校的輔助就業的工作崗位和部門。但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特別是就業的問題日益嚴峻的時候,矛盾便開始逐步的顯現,雖說后來的發展較為迅速,但是由于起步較晚, 所以仍然沒能趕上發展的步伐,這也正是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其三,就業指導工作的表面性與形式化。可能是行政管理上的需要,高校紛紛設置就業指導工作部門,但是由于工作上的應付,很多時候就業指導工作就是流于形式和表面,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突出的表現在師資人員的缺乏,使用教材的陳舊,教學內容的滯后,不實用,這些往往成為學生不愿意選擇此類課程的主要的原因。同時也由于學校和學生的不重視,雙方都力求省事,所以態度也不夠端正,教師的教學單調和呆板,缺乏新穎性,學生上課缺乏積極性,無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的關系,所以最終難以達到最初社會就業指導中心的目的。
三、改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措施分析
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學生的就業不僅僅是學生的事情,同時也是學校應該積極關注的事情,不僅僅是學校應該關注的事情,一旦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為一個社會性的普遍性的問題的時候,政府也應該引起相應的重視,為就業難的問題提供一定的指導和支持,并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編制執行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的利益。
1.政府相關的部門要及時的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尤其是公共服務只能在當今時代已經被提升升到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所以政府應該積極的承擔起服務的職能與責任,引導高校的畢業就業指導工作,政府應該組織大量的高校的科研研究人員,開展相關領域內的工作的調研,制定出可行的高校就業工作的范式,為高校所采用和實行。
2.致力于提高高校的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素質。實際上這一點與上文中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不專業性有著十分直接的關聯。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高校就業指導人員的業務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校就業情況的好壞,所以說,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需要重視高校就業輔導人員的業務專業素質的訓練,致力于打造一支專業化的隊伍,為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滿足學生們的需求。
3.強化實習指導工作,積極進行模擬訓練。目前學生的實習很多是流于形式,學校的關注程度也不夠,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往往草草了事,甚至是根本就不實習,而只是蓋章就完事,完全沒有發揮實習的應有的鍛煉功效,大大的提升了學生適應工作的難度,也給用人單位帶來了新的借口和理由,成為學生就業工作中的有一大障礙。所以在這方面,就業指導中心,可以定時的組織相關的活動,如公務員的面試活動,讓學生們在平時就得到良好的訓練,培養他們應有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壽國.構建發展式大學生就業指導新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生,2007(4).
(作者簡介:王俊(1978.12-),男,湖北省監利縣人,大學本科,就職于湖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