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維新
嬰幼兒濕疹非常多見,通常叫“奶癬”。它是遺傳體質引起的多種物質過敏的皮膚病。同時還可伴有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或支氣管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嬰幼兒濕疹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它與遺傳密切相關,同時表現為免疫反應異常,既有免疫缺陷,又有免疫亢進。同時在生理和病理學方面的反應與正常人不同,因此其發病機理十分復雜。
一、嬰幼兒濕疹的臨床癥狀
癥狀1:本病常在嬰兒出生后1個月左右發病。主要發生在面部,特別是兩頰部。最初出現紅斑,針頭大小丘疹,隨后可融合成較大片水腫性損害,皮面有丘疹、水皰、膿皰、小糜爛面、潮濕、滲出。可結成大小不等痂皮,痂脫落后露出糜爛面或紅斑,以后逐漸好轉。
癥狀2:重者范圍廣泛,可累及整個面部,只有鼻側有少許正常皮膚。頭皮也有類似皮損。
癥狀3:如有繼發感染,附近淋巴結可腫大。由于瘙癢,小兒可哭鬧煩躁。
癥狀4:皮損發展多緩慢。約數個月后水腫紅斑消退,糜爛面消失,皮膚干燥,只有少許薄痂或鱗屑,約1~2歲時逐漸痊愈。如皮損嚴重時除累及面部外,在肩部、上臂,甚至身上也有成片糜爛面等損害,而且頑固難治,長時間不易愈合。
癥狀5:除皮損外,患兒常伴有許多異常癥狀,如干皮癥、魚鱗病、掌紋癥等。
二、嬰幼兒濕疹的預防措施
措施1:首先要樹立信心,特別是患兒的雙親,堅持正確的治療方法,一定能大大減輕癥狀或治愈。
措施2:避免局部刺激,不用熱水燙、肥皂洗。不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小兒穿的衣服、尿布等要柔軟,以棉織品為佳;洗滌時要把肥皂、洗滌劑沖洗干凈。
措施3:吃東西要適當限制,尤其海鮮如魚蝦蟹等以及牛奶、菠菜、毛筍、香菇等,要謹慎食用。但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心中有數,可引發瘙癢或皮損加劇的食物均應不吃。
措施4:如與室內灰塵、螨蟲、花粉等有關,也應避免吸入。在皮損未愈時,應避免感冒及各種預防接種,以免加重病情。
三、嬰幼兒濕疹的治療原則
原則1:抗組織胺藥物,有止癢、鎮靜和抗炎作用,可用糖漿制劑,較大兒童可用撲爾敏。
原則2:配合服用維生素C等,以減輕癥狀。
原則3:如病情嚴重,皮損范圍廣泛,可考慮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但應注意劑量及療程。
原則4:局部治療要根據皮損性質選用適合的外用藥,如硫磺煤焦油糊劑、新霉素氧化鋅糊劑或地塞米松霜劑等。
四、關于小兒濕疹
小兒濕疹是最常見的一種小兒皮膚病,它往往是異位性皮炎(或叫先天過敏性皮炎)中的一型。有的從嬰幼兒濕疹發展而來;有的在嬰幼兒濕疹痊愈若干年后發病;有的沒有嬰幼兒濕疹的病史,但常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病史,如蕁麻疹、過敏性鼻炎或支氣管哮喘等,其發病原因與嬰幼兒濕疹相同,但皮損的分布和皮疹的形態則完全不同。其主要形態有以下三種:
1.四彎風:皮損主要發生在四個彎曲部,即兩個肘窩和兩個腘窩。表現為亞急性紅色斑疹,其上有針頭大小的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或脫屑,邊緣局限。當轉入慢性時,紅斑消退,皮損干燥。由于劇烈瘙癢、摩擦或搔抓,皮膚逐漸增厚,成為苔蘚樣變。皮損常對稱分布,反復發作。有時其他部位也有類似皮損發生。
2.慢性濕疹:常發生于4~6歲兒童。或由嬰幼兒濕疹延續而來,或嬰幼兒濕疹愈后再發生。損害主要發生于小腿伸側,常為大小不一的斑片,邊界清楚,皮膚浸潤增厚,色素增加。時久則逐級變成苔蘚樣變。伴有不同程度瘙癢。病程多慢性,但有自愈傾向。
3.癢疹:常在學齡兒童發病。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伸側、背部,但也可累及全身。為米粒至豆大的丘疹,呈棕褐色或皮膚色,疏散分布,而相當對稱。皮疹反復發生,陳舊丘疹色暗紅或皮膚色,質地堅實,而新發生的丘疹常大而紅。瘙癢劇烈,伴有大量的抓痕和血痂。腹股溝附近的淋巴結常對稱性腫大,但無化膿等繼發感染。
如患上小兒濕疹應及時醫治,徹底治愈。否則病情繼續發展至成年期,則會造成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