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每天面對著上下波動十個點以內的大盤,不是無感就是發呆,幾乎都會忘記自己在做什么,更別提會有深入的思維了。盤面就是不斷摧毀人們信心、思考能力的迷幻劑,而我們卻不知不覺的深陷其中,還自以為是市場的一份子,靠這個來實現自己的參與感,而實際上,這都快成了被人遺忘和遺棄的角落了。
周末看了一篇關于劉益謙的文章,感覺有些受刺激。作為在股市發家的大佬,他其實早就離開股市了,帶著股市的財富,去做藝術品之類的投資了。然后呢,股市灰飛煙滅的時候,大佬依然是大佬,股民還是股民,炮灰還是炮灰。
作為從業人員,我們經常直覺的以為,股市就是我們的全部,上班看盤,下班復盤,晚上還有外盤,以為自己在做有價值的事,很有前途的事,卻沒有想到,自己就在海里,隨著波浪上翻下滾,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呢,更別提能挖到陸地上的寶藏,或者在海灘上享受陽光了。身在股海里,眼里就只有海水和波浪,卻忘記了,陸地上也有美景與寶藏。而現在,當有人踏上陸地并有所得時,我們卻還沉浸在海水里,懷抱著一絲期望,忍受著現實的嘔吐與煎熬。
真正的大家,是那種眼界開闊、胸懷理想的人,不滿足于一隅,且知曉進退,明白舍得,這種境界,要比抱著一棵老樹,幻想著枯木逢春、伴隨著大樹一起生長要高層次的多吧。
牢騷就發到這里。其實如果離市場遠一點,可能受的煎熬就少一點。比如目前的行情,每天大概看一個開盤和收盤也就夠了,上漲的總會跌回來,下跌的總會拉回來,幾乎沒有波動可言,實在不值得花時間在盤面上。從而,也就不至于為上漲幾個點而后悔沒加倉、為下跌幾個點而后悔沒減倉了。近距離,是產生不規則擾動的源泉。遠距離,則是抹平波動的方法。
距離拉遠之后,才有學習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來認真謀劃一下,我們所要從事的,到底是金融行業還是只是股票市場,到底是創造價值還是毀滅價值,自己的理想,到底可以寄托在哪里。
我們或許太沉溺于股市了,以為這才是投資工作的全部,在里面花費了九成的精力,卻難以換來一成的結果。今年如果只做債券,不碰股市,就可以戰勝九成的基金經理,只做銀行存款也能有很好的結果,而實際呢,九成的精力花在了股市,換回一場空。
股市就像一盞漫漫黑夜中夢幻的燈火,似乎代表著前途的光亮,引飛蛾撲火,卻忘記了,只要看看天空,就有星星可以指路。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投資不是工作的全部,股市也不是投資的全部,進退一步,都是海闊天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