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
“十八大”馬上要召開了,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什么政策來刺激一下股市行情,在炒作市為主的現實情況下,可以理解。這方面管理層還真有些作為,如:(1)證監會修改參股券商規則,外資可通過二級市場交易持有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或與上市內資證券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持有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境外股東持股比例或外資參股擁有的權益比例,由原來不超過三分之一提高到累計(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不得超過49%;(2)有關部門派員到國外說明QFII的意義和作用;(3)轉融資有望新增10余家券商試水;(4)公示并購重組過程。證監會改革的總體步驟有兩個,一是增加市場透明度,包括IPO申請材料公開,預披露時間加長及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進程向市場定期公布。二是簡化程序,取消多項行政審批項目等;(5)從嚴打擊欺詐上市。新大地遭查,過后會停IPO;(6)在ETF扭轉節前凈贖回態勢的情況下,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對滬深300ETF在內的ETF基金場內交易采用T+O機制,即醞釀恢復300指數成份股T+O交易;(7)證監會正調研券商創新。這些作為,有的被認為可防止游資對相關股的爆炒,讓市場趨于理性;有的被認為會使藍籌股成為資金洼地,吸引市場中周轉要求較快的資金走出盲目熱炒題材股的怪圈,客觀上起到引導市場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作用,也有的被認為T+O回轉交易能達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效果:及時止損或止盈……。
這些舉措仍是從炒作市的“刺激”觀點出發,并未涉及穩定股市的真正要素:制度分紅,也未涉及與之相配套的退市制度的實際實行。雖不能說上述作為對股市不起“刺激”作用,例如:QFII正在積極進場入市,且有些作用還有待實踐檢驗,但為什么不能對制度分紅作出有利提升股市信心的實質作為呢?既然上市銀行盈利占了整個上市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何不從要求上市銀行都實行分紅做起呢?可以預計的是:從銀行股分紅做起的制度分紅,對股市的提振作用,將大于上述各項作為對股市的“刺激”作用。
股市行情應該說,大體反映了三季度GDP7.4%和今年整個前三個季度GDP7.7%的走勢,而且似乎還預示著什么,如: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這是5個月來的首次回升,且新訂單指數回升較大,達49.8%,比上月回升1.1個百分點,是6個月來的最高,而庫存則持續下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基本趨于穩定。這種局面又恰是在沒有超出預算而采取刺激經濟措施、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倒逼機制使很多企業調整和完善自己結構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總理講話和三季度GDP公布后,股市出現了反彈。但經濟結構調整還未結束,正如溫總理所說,房地產調控初見成效,但依然不穩定,必須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同時,國際金融危機進入第五個年頭,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由此,擴外需難度很大,彌補外需萎縮的難度不小,經濟趨穩的基礎還不夠牢固,所以,在企業效益下降和財政收入增速減緩的明顯改觀還需時日、重返過大的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又不大的情況下,指望股市大行情,恐怕會失望多于期望。因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不可能半途而廢,而只會加快,這是我國經濟發展至今的客觀要求、瓶頸要求,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彌補外需萎縮的最好辦法是擴大內需,而擴內需自然要有相應的投資配合,但已不可能再采用4萬億的那種規模。好在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皆高于GDP增速,這就有了擴內需的實際經濟基礎。除了繼續擴大社會消費,在新能源方面也應有所加強。另外,前期曾提過的應把擴內需的眼光由陸地轉向海上,已有實際進展。這就是,七省一市海洋功能規劃區的獲批。對釣魚島等領海島嶼的實際控制,將有助于海洋功能經濟效益的實現。
(作者系深圳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員、民盟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