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相比大宗商品價格的起伏,股指顯得非常頹廢,一整年都表現得不盡人意,很多投資者一談到股市便愁眉不展,拖累整個股市人氣逐漸下沉。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周(10月8日至12日)滬深兩市新增A股開戶數為6.48萬戶,環比下降45.14%,創今年以來單周新增開戶數新低,這之后的本周,股指居然沒創新低,令筆者想到恐慌之后或許會迎來一段時間的平靜。
農產品方面,持續的陰跌在本周也有了一些緩和。外圍市場上,基金對大豆的持倉又重新站在了凈買的一方。這和本周中國公布的GDP數據有一定的關系,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3534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其中,一季度增長8.1%,二季度增長7.6%,三季度增長7.4%,雖然增長速度放緩,但是較高的絕對數據仍然讓境外投資者們的樂觀情緒有所滋生,并帶動了價格反彈。但是遺憾的是在美元止跌企穩的影響下,該數據對整體大宗商品并沒有起到持續提振作用,這也讓筆者對之前的想法有所保留,因從季節性的角度來統計,農產品下跌的周期雖還在延續,但10月末至11月觸底反彈的概率仍然存在,目前來看,是否會延續這種季節規律仍要視市場周邊環境而定!
另外,白糖這個品種很久沒有談及,事實上其基本面一直偏空,12/13榨季普遍預計增產比較多,供應壓力較大,即便在廣西蔗田里實地考察,也不難看到甘蔗長勢確實不錯,只是因為白糖產銷一直以來高度壟斷,很多信息流通不暢,導致價格扭曲的時間比較長,目前市場還在修正價格水平,直到充分反映白糖產業實際的供需基本面。
工業品方面目前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部分品種價格已經偏低,有透支嫌疑,如近期中鋼協公布的重點企業粗鋼產量從8月中旬開始下降,9月中上旬重點企業粗鋼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約7%,與此同時,鋼鐵貿易商也進行了大規模的去庫存,貿易商鋼材庫存自8月中旬以來出現反季節性下降。按照當前的粗鋼產量、庫存及價格水平,市場繼續大跌的可能性正逐步下降,更多是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余威的影響,相信繼續震蕩的概率加大。
不論是股指期貨、農產品、還是工業品都與當前及未來宏觀情況的變化息息相關,10月18日溫總理于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溫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以及前幾日的經濟座談會上都談到了財政預算,潛臺詞是財政赤字不會超過年初預算的水平(中央和地方預算赤字合計8000億元)。因此,未來財政政策繼續加大發力的空間應該有限。
總理對于目前經濟的評價是:經濟增速趨于穩定并繼續出現積極變化。總體看起來,溫總理對目前經濟增長的狀況是比較滿意的。因此,四季度政策再加大放松力度的概率變小。基于此,筆者認為未來一個季度經濟可能繼續處于震蕩筑底的狀態,很難表現出太強向上的動力。
11月十八大召開到明年兩會前,都處于政策真空期。在這段時間內,經濟難以有明顯的起色,與年末資金緊張時點疊加,我們也很難對目前的價格抱有太大的希望。因此就大的背景來看,股指期貨包括大宗商品都會呈現一段時間的弱勢震蕩走勢,只能期待明年宏觀環境有一些新的刺激因素出現,才會改變當前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