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綠草茵茵,樹木蔥翠。平日里愛玩愛鬧的小動物們,因為一座森林小屋,歡聚在一起。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擁有了一個溫馨的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德沃夫爺爺的森林小屋吧。
讀讀這首詩:
團結友愛親又親
一顆星,冷清清,
兩顆星,亮晶晶,
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
匯成星河放光明。
一個人,孤零零,
兩個人,笑盈盈,
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
團結友愛親又親。
賞析:小朋友,當我們仰望天空的時候,看著幾顆星星在藍色的天幕上眨眼會不會覺得他們很孤單?當滿天繁星匯成星河,我們仿佛也聽到了星星在嘰嘰喳喳地交談著。人也是這樣,當大家在集體里愉快地生活,才會覺得幸福。兒歌分兩個部分,一一對應,疊詞的使用,讀起來更加有節奏感。
品品這本書:
《德沃夫爺爺的森林小屋》
[日]青山邦彥/文、圖
思銘/翻譯
彭懿/校訂
中國電力出版社
德沃夫爺爺是一個怪老頭:長長的頭發、白白的胡須,最主要的是他的脾氣很壞,從第一張圖上怒目而視就可見一斑。可是這個怪老頭,卻擁有著高超的技藝:他能畫很棒的建筑工程圖,能做出一個非常漂亮的房屋模型,甚至,他還想靠一個人的力量把模型建成實物。
但是,在建造的過程中,爺爺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木頭太重,房子太高,自己又不幸受傷。所以,熊來了,猴子來了,野豬、小松鼠、啄木鳥都來啦!他們愿意幫助爺爺一起修建美麗小屋,當然也有條件:他們也要在小屋里添置一個自己的房間。
小屋初具雛形,但是爺爺還是高興不起來:小屋的構造無限改變,這完全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嘛!森林小屋的二樓,本來是爺爺要做眺望臺的,現在,也被小動物們擠擠挨挨的房間給占了,爺爺的理想完全成了泡影!
只是看著小動物們的歡天喜地,爺爺覺得:其實這樣住著也不錯。但爺爺很倔,他想要達成的理想,總是要實現的。所以最后,小動物們和德沃夫爺爺決定,要建造更棒更好的家,家里有大家都喜歡的——漂亮的眺望臺。
悟悟這份情:
這是個關于合作的故事,德沃夫爺爺有著美好的夢想——建一座有著眺望臺的新房子。但是如果沒有小動物們的幫忙,德沃夫爺爺的小屋也不能建成,只能存在于美好的圖紙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屋建成了,雖然離爺爺的初衷相去甚遠,但大家發現,爺爺因為看到給小動物們帶來的快樂而覺得這樣的小屋也不錯。最后,當爺爺想要一個更棒更好的家時,他是這樣說的:“無論如何都想要一個眺望臺,我們大家都喜歡的、漂亮的眺望臺。”請小朋友注意“大家都喜歡”這幾個字,我們分明看到了在建造小屋的過程中,爺爺也明白了“給”永遠比“拿”快樂。
學學這種方法:
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
當老師打開第一頁的時候,關注到了一個詞“脾氣很壞”,同時我又在右邊的圖上看到了一個怒目圓睜的老人。僅僅是這樣一個表情,就把“脾氣很壞”刻畫得淋漓盡致。當我們翻到最后第二頁,我們看到德沃夫爺爺正在畫新的圖紙,有一只松鼠正趴在他的大腿上,好像在給爺爺提建議,而爺爺呢,則在認真地傾聽著。就是這樣的一幅畫面,我們可以想象,德沃夫爺爺已經不是那個只想著自己單干的有點固執的老人了,這樣的畫面充滿了溫馨。再看爺爺受傷后躺在床上的那張圖,旁邊一頁除了四行文字,是大面積的留白,我們從這樣的布局上,似乎也可以感受爺爺當時的內心世界了:孤單又郁悶,理想即將化為泡影,自己又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只能在這樣一個小小的房間里面把怨氣消化掉。對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飾、姿態和神情等方面進行的描寫我們統稱為外貌描寫。寫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果我們再加上適當的動作、語言和心理的描寫,人物的形象就會躍然紙上。
寫寫這篇文章:
團結就是力量
陳靜雯
天氣終于放晴了,我來到院子里玩耍,忽然看到地上有幾個黑點,走近一看,原來是幾只螞蟻在搬東西,真有趣。我趕緊跑回家,拿了一些餅干給它們吃。
我把餅干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在地上,不一會兒,小螞蟻就發覺了。先來的螞蟻在餅干周圍看了看,然后用它的觸角頂了頂,可能是覺得安全了,才準備把它搬走。可是餅干太大了,小小螞蟻搬不動,看它跑了,我想它可能不要了。過了一會兒,浩浩蕩蕩的蟻群來了,黑壓壓一片。原來那只螞蟻是去通風報信了。只見它們有的頂,有的推,還有的拉……真是“大豐收”的場面。
我突然發現,螞蟻真是一支團結的隊伍,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難,都會齊心協力地克服它。我覺得我們要向螞蟻學習,學習它們勇敢、認真、團結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勇敢地克服它。
就在我出神的時候,螞蟻們已經把“豐收的果實”搬得一點也不剩,團結的力量真大呀!
老師點評:“螞蟻搬家”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但是卻引起了小作者強烈的興趣。不僅讓她停下了腳步,還拿出了餅干仔細觀察小螞蟻們的表現。寫作源于觀察,觀察源于生活。在大自然中觀察生活的點滴,并記錄下來,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下期預告:《高空走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