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近日撰文詳解銀行業改革重點,直擊銀行業軟肋。這篇文章強調了當前銀行業的經營模式不可持續,要求強化資本對資產的剛性約束,堅決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環經營模式。尚主席全文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點:
1、為彌補前幾年信貸擴張帶來的資本缺口,銀行業于2010年進行了一輪以A+H配股為主要形式的資本補充。“很顯然,這種資產擴張倒逼資本補充的現象不可持續。”尚福林明確指出,銀行業自身要提升資本管理的前瞻性,在經營中綜合考慮風險、收益、資本的平衡關系,強化資本對資產的剛性約束,堅決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環。
2、尚福林還要求各銀行盡快建立起風險與效益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績效考評體系,提高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風險指標在績效考評中的權重;準確測算各類業務的風險成本和風險調整后的收益,防止利潤虛增和風險隱匿。規定分支機構不得自定考評機制,不得在績效考評體系之外設定單項業務考核,不得設立單純的市場排名、市場份額考核指標以及業務規模的時點數考核指標。
3、尚福林在肯定銀行業近年快速增長的同時指出,隨著國民經濟增速逐步放緩,銀行資產規模基數日益擴大,銀行業保持同水平的高速發展已不太現實,也不可持續。
4、尚福林強調,要以加強風險緩釋措施為重點,提高風險抵御和損失吸收能力。尚福林強調,銀行業要定期對信用風險,特別是集中度較高的貸款領域,開展動態壓力測試。密切關注各類貸款的現金流覆蓋情況,及時對押品進行價值重估。對于因市場變化而導致押品價值下降、無法覆蓋貸款本息的,要及時補充合法足值的抵押擔保。落實各項監管指標要求,確保風險指標不觸發底線,確保具有足夠的損失吸收能力。抓住當前贏利增長較快的有利時機,多提風險準備,“以豐補歉”。真正做到準確分類、提足撥備、充分核銷,及時處置當期風險損失。同時,要以完善風險識別機制為重點,促進風險早發現、早暴露。
5、文章明確指出,“轉型就收費,貸款就搭售”是背離金融創新本質的。同時,金融創新必須有利于降低總體風險,應把防范風險始終貫穿金融創新的全過程,在產品設計上強化風險管控,全面評估創新產品收益與成本的對稱性,不涉足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在操作流程上強調規范運作,深入排查各個操作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點。
我們預計,對銀行業的監管將會進一步加強,銀行業的業績質量要進一步得到保障,必須去掉銀行業的業績泡沫,徹底扭轉依靠融資和貸款增長來獲得盈利增長的粗放式模式,就必須要控制貸款增長,減少資產風險的累積效應。現在能夠做到的就是,進一步提升銀行業撥備余額和比例,未雨綢繆,及時應付未來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預計未來銀行業業績繼續快速增長的可能性正在逐步下降,因此,建議投資者對銀行股保持中性或觀望的策略。盡管,當前銀行股的股價仍然比較堅挺,或是為再融資做準備。
然而,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卻是金融體系無法回避的系統性風險。當前,市場已經形成一致性的觀點,那就是2012年房價下跌20%-30%都可能出現。
加之,最近資金外流的現象已經出現。商務部近期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12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22.42億美元,同比下降12.73%。連續第二個月負增長。去年年末中國不但外匯占款連續下降。FDI也出現了連續負增長,顯示資金持續外流和外資投資減速跡象。這一方面可能因為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前景判斷的謹慎,也可能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減弱。如果資金外流趨勢延續并加重,中國政府可能會出現應對政策對沖。
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出現分歧之際,隨著房價下跌的形勢逐漸明朗,銀行業貸款資產所對應的以土地或房地產作為抵押物的資產價值必然會減值,因此,要獲得進一步的安全邊際,提升對沖減值風險的能力,銀行業必須要增加撥備比例,進一步夯實資本金,防止未來可能出現的業績滑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