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一 袁啟鳳 譚功亮 彭志軍 李金強 唐再忠 蔡永強
1 選育經(jīng)過
1992年,選育者從當?shù)剞r民用惠水金錢橘變異株種子實生繁殖培育的70多株中,以果皮、果肉色澤更紅,產量佳,品質優(yōu)為目標,再次遴選出1個單株,并從此單株上采集接穗,1992—1994年進行高接觀測試驗。2008—2010年進行區(qū)域性和生產性試驗。2009年作分子生物學親緣關系鑒定。2011年6月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正式定名(審定編號為:黔審果2011004號)。
2 主要特性
2.1 植物學特征
樹勢中庸,樹冠開張,呈不規(guī)則圓頭形。葉片長6.2厘米,寬3.8厘米。葉脈7~9對。初現(xiàn)花蕾呈球形,近開放時橢圓形,乳白色。花小,花瓣4~5瓣。雌蕊1枚,雄蕊25~42枚。
2.2 果實經(jīng)濟性狀
果實圓球形至扁圓形,單果質量49.1克。果皮紅如鮮牛肉色,果皮厚1.9毫米。果肉呈淡紅色,果實橫徑30~56毫米,縱徑30~45毫米,果頂較平,少數(shù)有乳頭狀突起。油胞小。剝皮時橘香濃郁,留香時間長。果肉脆嫩,風味獨特,酸甜適口,可食率70.1%。囊瓤腎形,7~10瓤。種子紡錘形,多胚。汁胞小,長紡錘形。果汁率59.7%,可溶性固形物13.0%,全糖量92.6克/升,可滴定酸9.2克/升,維生素C 397.4毫克/升。單一栽培時,單果種子數(shù)2.4粒。
2.3 生長結果特性
1年抽梢3~4次。以有葉單花枝結果為主。生長充實的春梢和秋梢是良好的結果母枝,結果母枝長5~21厘米,其中以粗度為0.32~0.48厘米結果母枝的結果性能最佳。春梢結果母枝的坐果率為10.3%,秋梢結果母枝的坐果率為7.1%。15~18年生的實生優(yōu)株,株產45.0~74.8千克。3年生枳砧甜橙高接,親和性好,第2年開始結果,株產3.5千克。第3年平均株產6.0千克。一般嫁接苗定植后第3年開始掛果,6~7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株產39.4千克,平均每畝產2694.5千克。
2.4 物候期
經(jīng)貴州沿河,印江、羅甸,惠水和都勻試點栽培觀察,春梢萌動期為2月底至3月上旬,現(xiàn)蕾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盛花期為4月中旬,夏梢抽生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秋梢抽生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果實著色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期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5 適應性及抗性
本品種抗寒(-5℃)、耐旱、耐瘠、耐粗放管理,無日灼和裂果現(xiàn)象。
2.6 耐貯性
本品種耐貯性較強,貯藏20~55天口感比采收時鮮食更佳。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培育壯苗
選用枳殼作砧木,嫁接培育干高25~35厘米,苗高60~80厘米,主枝3~4個分布均勻的壯苗。條件許可之時,推薦培育使用無病毒苗。
3.2 栽植
栽植時期提倡在春、秋兩季的降雨前后。栽植密度建議3米×4米或4米×4米。為充分利用其自花授粉子少,甚至退化無子的特點,種植時應考慮遠離其他有核柑橘品種。
3.3 管理
幼樹要保證充分供給肥水和積極防治病蟲害,培育主干高30~45厘米和3~4個方位合適的主枝,盡快造成豐產型樹體骨架。進入結果期后,要注意適當增施磷、鉀肥,秋冬季適當控水、控氮、控冬梢。結果過多時,要適當疏果。定期防治螨類、蚧類、潛葉蛾和炭疽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