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娟 陳敏紅
蓮都區上南山村種植黑炭梅歷史悠久,因其適應性強,經濟效益較高,近年來已發展成為該村的農業主導產業。為引導特色優勢產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生產專業化和標準化,培育農村科技中介服務組織,開展科技信息服務,蓮都區科技局于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上南山村進行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試點),實施蓮都區山地楊梅生態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和南山楊梅產后增效技術應用項目,進一步促進了生態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發展水平的提升。
1 南山楊梅產業現狀
上南山村位于甌江沿岸,碧湖鎮區南面,53省道及麗龍高速貫穿而過。全村總面積2平方千米,303戶,人口814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79萬多元,人均收入超萬元,現有楊梅總面積2550畝,戶均8.4畝,投產面積1300畝,其中10年樹齡楊梅800畝左右,種植品種以黑炭梅為主,種植15畝以上的楊梅種植大戶有10戶,2010年楊梅種植大戶收入在6萬~10萬元,楊梅產業是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受特殊的山地小氣候影響,上南山村的黑炭梅上市時間早、個大味甜、色澤烏黑發亮、汁多肉脆,是碧湖鎮的特色水果產業,在本地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經濟效益較高,占該村農民收入的1/3。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產銷基礎設施落后,優質果率低
主要表現在楊梅交易市場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市場功能不全,設施簡陋、場地規模小,道路交通設施差,致使楊梅銷售隨處擺攤設點,部分果農長期在53省道兩側等“馬路市場”銷售,既不安全又不衛生,有損南山楊梅的品牌形象;果園基地化、標準化建設相對滯后,園地基礎設施如果園作業道、避雨栽培設施、噴滴灌水利設施、物理病蟲害防治設施等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了楊梅生態高效技術的實施;果實品質較差,優質精品楊梅(可作禮品銷售)的比率較低,缺乏市場競爭力,經濟效益不高。
2.2 管理粗放,病蟲害多,防治不力
部分果農重建不重管,種植管理粗放,缺乏正確的施肥與修剪等技術,楊梅樹體高大,樹高5~6米甚至更高,造成生產管理不便,大小年明顯,特別是楊梅成熟期在梅雨季節,樹體濕滑,果農采摘楊梅造成枝斷人傷的事故經常發生;楊梅樹郁閉,樹下雜木、雜草叢生,造成病蟲害多,缺乏科學的防治技術,盲目使用大量的化學農藥,忽視化學農藥使用后在果實中的殘留量。
2.3 品牌建設落后,產業化程度低
南山楊梅以黑炭梅為主,上市早、品質好,在當地及附近城市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缺少品牌運作,營銷策劃滯后,只固守在本地小市場,不注重市場空間拓展,限制了產業的進一步提升;在開發過程中,以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為主,楊梅專業合作社組織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進行有效的運作,造成產業化經營薄弱,組織化程度低,制約了楊梅產業的健康發展。
2.4 保鮮技術薄弱,加工檔次低
楊梅屬漿果類水果,由于采摘期集中,采后保鮮期短,技術難度大,又缺少冷庫、冷藏車等設備,極大影響了楊梅的經濟效益,是制約楊梅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楊梅采后不進行商品化處理,不分等級混裝,成熟度和大小不一致,沒有專制的包裝,商品性差,銷售檔次低,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加工龍頭企業少,果品加工檔次較低,主要以楊梅酒等為主,規模小、資金不足、科技投入低,附加值不高,缺乏競爭力。
3 產業化發展對策
3.1 強化科技示范,促進品質提升
通過實施蓮都區山地楊梅生態高效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集成制訂操作性強的楊梅系列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把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疏花疏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綜合應用到生產實踐中,進一步提升南山楊梅品質。著重抓好幾個重點環節,一是抓大枝矮化修剪技術研究與示范:通過大枝矮化修剪,回縮過長的結果枝,完善和調整樹體結構,改善樹冠光照,促發內膛枝,促進生長與結果,改進果品品質,調節大小年結果,達到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的目的; 二是抓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示范與推廣:摸清楊梅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針對性提出楊梅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示范推廣頻振式殺蟲燈、糖醋液、性誘劑、楊梅果蠅專用黃板等物理防治技術;三是抓果農培訓,強化果農的標準化生產意識和水平,提高果農的種植技術, 營造學標準、用標準的良好氛圍,使各生產環節符合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要求,實現楊梅安全、優質生產,產品達到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標準。
3.2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產業化進程
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改善基地基礎設施,開展楊梅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改善基地灌溉條件,提高楊梅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實施楊梅大棚避雨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選擇適合開展避雨栽培的幼齡楊梅基地,通過整枝矮化,建設適合的避雨棚,研究避雨栽培關鍵技術如合適的扣棚、揭棚時間及其他相關管理技術。避免楊梅成熟時由于雨季造成甜度低、爛果率高等現象,達到豐產和高效的目的。
3.3 強化楊梅品牌建設,提高南山楊梅知名度
在抓好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培育楊梅專業合作社,商標注冊,包裝設計,分級管理,精品包裝,創建具有自主特色的品牌,實施以品牌闖市場,走品牌化經營之路,達到以銷售促生產、促發展,促果農增收的目的。同時通過產品推介會、楊梅節、采摘游等活動,加強品牌的宣傳、推介和商品化運作,實行品牌、技術、質量、包裝的規范和統一,保證果品質量和聲譽,不斷提高南山楊梅在省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擴大銷售渠道,實現增產增收。
3.4 搞好楊梅貯運、保鮮及加工,延長楊梅產業鏈
通過開展南山楊梅產后增效技術應用,開展果品分級包裝處理,跟隨貯運、市場細分要求, 改以往竹籃、紙箱等簡易包裝為冰塊泡沫箱和不同規格精美禮品包裝,提高楊梅銷售品位,提高鮮果的商品性。目前要建好楊梅貯藏庫,同時培育楊梅龍頭加工企業,并加強對楊梅原果汁、糖水罐頭、蜜餞、果酒等加工產品的試驗, 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作者聯系電話:13735937171
0578-227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