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善軍
2011年上半年水果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1—4月份,水果平均批發價格均在6元/千克左右,比2010年同期漲幅在35%以上;5月份水果價格5.73元/千克,比2010年同期高22.51%;6月份水果價格4.68元/千克,比2010年同期高3.49%。
水果價格這么高,按理說該出現果樹發展的新熱潮。但筆者在農村調研時發現大部分果農持有觀望等待態度。筆者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其中原因之一是果樹生產屬勞動密集型、技術性強產業,用工多與農村勞動力匱乏之間的矛盾突出。
當前我國果樹生產作業主要是靠人工勞動完成,機械化水平低,需要生產者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增加了生產成本。“一畝園十畝田”的勞動量,從春忙到冬一年四季到頭長時間勞動,讓人感到費時費工費力。隨著勞動價格上漲,使得當前農村70%~80%的農村青壯勞動力都愿外出打工。王鳳樓鎮店后王村種樹大戶范樹河說,“將承包地內種上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一年兩季全部機耕、機收,小年輕的出去打個小工,一年下來掙2萬塊錢很容易”。2010年在膠州、平度、威海環翠區、沂源、蒙陰、青州6個示范縣調查,勞動力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漲,老年女工30~60元/日,青壯年40~80元/日。釀酒葡萄種植專業村前曹鎮董集村村民董懷和說,“只有年齡超過60歲、出去打工沒人要的在家管葡萄了”。因此果樹雖然效益還算不錯,但由于缺乏勞力,制約了當前果樹生產的快速發展。
果樹生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美國、澳大利亞等果樹生產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也很高,但他們通過推行機械化生產來解決這一問題。2011年4月11日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的2010年歐盟27國勞動力成本平均每小時高達22.1歐元,相當于人民幣420元左右,但他們在果樹育苗、噴藥、修剪、除草、采收、分級、包裝、貯藏等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機械化操作。新建果園通常行距4~5米,株距1.5米,依靠支撐物的籬架式,設2~3條與地面呈水平的鐵絲,將枝條、果實人為固定在鐵絲上,使枝條擺布均勻,果園配備噴灌和滴灌設施,利用電腦根據土壤墑情和果樹需水特性實行控制,實行機械化管理。
實際上,果樹生產起苗,挖栽植溝(坑)、施肥溝,中耕除草,生草果園割草等田間作業都可以用機械完成,可節省一大批勞力,降低生產成本。我國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利用PGWG型果園割草機在果園中割草,每畝生產成本比人工割草節省1元多;利用草甘膦除草,比人工除草每畝可節省5元以上;利用萘乙酸,西維因等藥劑對‘國光‘金冠等蘋果進行疏花,生產成本比人工疏果降低30%~70%,都是絕好的例證。
在當前勞動力成本上漲和農村勞動力匱乏的形勢下,要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加快果樹生產的機械化或成不二之選。那么怎樣實現果樹生產機械化?一是建議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或立項建立一批機械化生產示范園,示范引導果園生產機械化。按機械化生產要求建園,推行從種到收全年標準化生產技術。果園行距5~6米,適合機械作業。配備滴灌、噴灌和微噴灌等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推廣籬笆式整形等修剪模式,應用生物、化學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二是對果樹生產機械研發企業和購置果業生產機械的農戶給予補貼,調動果園生產機械研發者、購置者使用機械化設備和應用技術的積極性。2008年在北京京郊調查,48.7%的果樹種植戶希望得到政府補貼,20.1%的希望得到優惠貸款。三是相關部門制定果樹機械化生產技術標準、加大宣傳和培訓推廣力度,讓廣大果農和相關操作人員熟練掌握果園機械化生產技術和標準。四是吸引社會資本介入果業管理。當前我國農村生產經營模式是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家家戶戶都買果園生產機械不現實、也沒有必要。通過商業化運作,吸納社會資金介入,購置果園生產機械,既可實行統一的標準和技術,又可解決購置機械投資大、使用率低的問題。
(作者聯系電話:1586332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