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
有統計說,美國每百萬公里的事故率,校車是百分之零點零一,火車是零點零四,飛機是零點零六,其它公路車輛是零點九六。也就是說,校車的安全系數要比其它交通工具大得多。
在加拿大和美國,經常可以看到那種黃色的“長鼻子校車”。之所以用黃色,是因為能見度高,即使在霧中也能看見。多年來,美國專為校車制定的法規就達500多項。校車的座位全部配有三叉安全帶;車身上有多個反光鏡,使駕駛員能看到個子矮小的兒童;除正常后視鏡外,還有盲區后視鏡;除車門外,還有緊急出口艙門;校車的前后都有防撞梁,抬高的底盤和油箱兩側有近4厘米厚的鋼板,可以防止撞車后油箱漏油爆炸。2005年以來,美國三種類型的校車分別重達6噸、13噸和16噸,都是軍用裝甲車的“身板”。2006年,在印地安納州,一輛“悍馬”撞上一輛校車的尾部,車頭嚴重損毀,而校車卻無大礙。
在行駛中,校車的特權甚至優于救護車和消防車。每當校車停下來上下學生,打開車門時,左側車身上會伸出一個“STOP(停)”的標牌,警示前后方來車都必須停下,即便是警車乃至總統的車隊也不能例外。同時,車頭前有一根橫桿會自動轉過來擋在路邊,以防兒童下車后突然往對面跑。此時如有超越校車者,將被罰款并吊銷駕照。凡暴力攻擊校車者,至少判20年。校車的駕駛員屬于公務員,多為比較細心的女性,兒童上下車都要認真核對姓名身份,同時與來接送的家長打招呼完成交接。
有一次,我竟忘了在規定的時間去接放學的外孫女,等我想起來,校車已經開走。可以想見,我當時是何等的誠惶誠恐,雖然那上下車的站頭離家不過200米光景,拐個彎就能到家,可我那6歲的外孫女有沒有下車呢?會不會人下了車卻不知去向了呢?想想害怕,趕緊打電話給女兒,可她卻說沒關系,說沒人接駕駛員決不會讓她下車。果然,學校很快就打電話告訴她,孩子已回去,請家長去接。外孫女回家后也很平靜,說校長還給她一本書看,一直等到媽媽來。
所以,有統計說,美國每百萬公里的事故率,校車是百分之零點零一,火車是零點零四,飛機是零點零六,其它公路車輛是零點九六。也就是說,校車的安全系數要比其它交通工具大得多。究其原因,除了校車特別堅固之外,當然還因為更加嚴格地執行了不準超載、不準超速、不準疲勞駕駛等交通法規。
在加拿大和美國,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一般人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比較強。在小區的每一個“丁”字路口,即使前面馬路上并無車輛通過,每一輛來車都會減速慢行,然后才通過。如見有人要過馬路,駕車者都會停下來,有的還會微笑著招手,請你先過。至于坐車要系安全帶,更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甚至連兩歲不到的小孫女,都知道她那安全座椅的重要性。有一次兒子租了一輛大一點的車,小家伙上車便覺得不對勁,又沒有她的專座,便大哭,連喊“下去”,直到把她安頓好才罷休。有一天,工人來給兒子家修屋頂,在他家的停車位上停了一輛工程車,兒子再停自己的小車,車屁股便擠占了一點人行道,其實并不影響行走,但他還是打電話給警方說明情況,請求批準。否則,便有可能被罰款。兒子說,有一次他一不小心,在不能拐彎的地方拐了彎,結果就收到了罰單。因為多少有點不服氣,同時也對加國的法律有點好奇,就一本正經地與警方打了一通官司,有關程序進行了好幾個月,最終還是以自己交罰款了事。但由此,他也領略了加拿大涉及法規的嚴肅性。
7月1日,正逢加拿大國慶,我們在密西沙加市中心的廣場上游玩,突見前方有一輛被撞壞的小車,整個車頂都掀開了,不禁大驚,以為發生了嚴重的車禍。走近一看,卻原來是警方正在進行情景教學,旁邊還停著一輛警車和一輛校車,歡迎上車參觀并有人講解,我們還與笑容可掬的警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