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東
鞭王佟木爾是馬背上長大、身上有一代天驕血統的蒙古人。那年,日本人打進了他的家鄉呼倫貝爾大草原,他流落到關東山,在山下的貼山鎮落腳。貼山鎮駐著一支日本騎兵隊。有騎兵就有馬,有馬就得掛馬掌。佟木爾看準了這個冷門,就在騎兵隊附近搭起簡易鐵匠爐,叮叮當當地干起了打馬掌、掛馬掌的生意。
別人掛馬掌又吊又捆,佟木爾不費這事,他用鞭子。佟木爾的鞭子是單手鞭,三根擰成麻花勁的黃竹鞭桿,牛皮鞭條,狗皮鞭梢,一揮一甩炸雷似的響,滿把粗的筷子,一鞭子下去,齊刷刷的斷成兩截,要準頭有準頭,要勁頭有勁頭。多烈倔的馬,在他的鞭子下保準服服帖帖。鞭王這名就是這樣得來的。那天騎兵隊小田隊長得到一匹蒙古馬,這馬見人又咬又踢又尥蹶子,四五個人扯不住,找來佟木爾,只見他操起鞭子,抖了幾抖,猛一揮鞭,一聲炸響,那馬昂首朝天“咴咴”幾聲長嘶,戰戰兢兢。驚魂未定,佟木爾又一抖鞭,又一聲炸響,鞭梢在馬耳朵上倏的一舔而過,耳朵尖被豁出兩指長的一道裂口,滴著血,那馬卻渾身顫栗,毛尖滴出汗來。佟木爾第三次抖鞭,隨著第三聲炸響,鞭梢緊挨馬的鼻梁骨掃過去,連馬的一根毛也沒碰著,那馬卻驚得彎曲前腿,趴了下去。這三鞭子別說馬抗不了,就是人見了,也會心驚肉跳。小田隊長目瞪口呆,直嚷“吆唏”。從此,騎兵隊新進的馬都找佟木爾調馴。佟木爾成了騎兵隊的熟客,可以隨便進出。鎮里人看著不順眼,暗地里罵佟木爾是軟骨頭。
這年秋天,騎兵隊又從口外調進一批“三河馬”,個個烈性,日本人根本馴服不了,就交給佟木爾調訓,沒用多久,這些馬就在他的鞭子下沖臥滾退,捋順調揚。可是騎兵隊軍訓時,那些馬不怕槍炮怕佟木爾的鞭子,佟木爾不在場,根本不聽指揮。小田問佟木爾啥原因,佟木爾告訴他“三河馬”難馴,得些時日才能徹底馴服。
這天,小田接到命令,抗聯一支隊伍途經貼山鎮,要與關東山上的抗聯匯合,讓騎兵隊阻擊。小田犯了難,騎兵隊原有的戰馬在與抗聯交戰中幾乎消耗殆盡,補充的“三河馬”尚未馴服,很難參加戰斗。深諳中國兵法的小田情急之下,決定用古時韓信借將之法,賞錢找佟木爾隨隊出征。騎兵隊剛到關東山下,抗聯神兵天降殺了過來,小田急令騎兵隊出擊迎戰,只見佟木爾的鞭子抖了幾下,“啪”的一聲,馬群立即朝前沖去,小田見了十分得意。沖到抗聯隊伍近前時,佟木爾又抖鞭子,隨著“啪啪啪”幾聲炸響,那些“三河馬”前腿著地,趴了下去,騎兵隊的鬼子亂了陣腳,被抗聯砍瓜切菜般地削掉了腦袋。小田知道上了佟木爾的當,罵聲“八嘎”,舉著軍刀撲來,佟木爾一抖鞭子,小田的軍刀掉在了地上。小田捂著滴血的手腕問佟木爾:“你的,什么人?”佟木爾高舉鞭子,臉上滿是驕傲地說:“打鬼子的抗聯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