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華
為大力弘揚慈善文化,為培養師生慈善意識和養成慈善行為,我校精耕細作,創生出“123456”的有效運行模式,使慈善文化進校園工作走向深入、走向生動、走向豐富多彩。
一大主題
讓慈善文化升華人格
兩項教育
愛心教育——讓學生樂于慈善;
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回報。
三個結合
慈善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
慈善文化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慈善文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四條途徑
兩建兩進。(1)建陣地:學校將班級文化宣傳欄、紅領巾廣播站、校訊通、LED顯示屏等作為陣地,圖文并茂地營造出濃郁的慈善文化氛圍。(2)建基地:學校將社區、敬老院、烈士陵園等作為基地,組織學生積極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如到敬老院為老人們開展愛心服務,到社區開展慈善志愿者服務,到烈士陵園掃墓等。(3)進課堂:校會課,少先隊大隊干部圍繞慈善文化,開展演講、講座、誦讀、藝演等慈善活動;班會課,班主任老師指導學生學習《慈善讀本》中“愛心序言”“愛心童話”“愛心故事”“愛心劇場”“愛心行動”;其他學科課堂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慈善教育,如語文課開展慈善征文活動,美術課學習《慈善讀本》中“愛心圖片”內容并開展慈善書畫活動,音樂課學習《慈善讀本》中“愛心之歌”并開展慈善歌曲演唱活動,信息技術課開展慈善信息閱讀活動。(4)進家庭:開展“小手拉大手”慈善跟我走活動,家長與孩子每年開展“四個共同”活動,即共同演唱慈善歌曲,共同書畫慈善作品并懸掛展示,共同講述慈善故事,共同撰寫慈善心得,讓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參與慈善。
五類活動
將慈善文化滲透到校園每一個角落,將慈善活動融入到校園每一個時空。
1、愛心活動。每年開展教師工資一日捐、學生零花錢一日捐等活動,積極響應各類捐助活動。
2、感恩活動。利用“三八婦女節”、教師節、重陽節、國慶節開展三個系列活動:說感恩的話、寫感恩的文、做感恩的事。
3、“四節”活動。結合學校“九節”活動,開展慈善教育系列活動:一月數字節,師生開展慈善文化動漫畫制作比賽;二、三月語言節,開展“慈善在我心中”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等;四月圖片節,開展“美麗慈善”書畫比賽;六月藝術節,開展走基層“魅力慈善”文藝活動;七、八、九月讀書節,開展“感悟慈善”閱讀活動。
4、宣傳活動。積極開展慈善文化“四個一”宣傳活動:向市民宣傳,少先隊大隊部通過校門口LED顯示屏每周播放一條慈善標語,少先隊大隊部每年組織一次慈善志愿者走進街道發放“慈善從我做起”宣傳單;向家長宣傳,學校辦公室主任通過校訊通每周向家長發送一條慈善文化信息;向學生宣傳,各班值日班長每天寫一句慈善名言;向教師宣傳,在學校工作日志上,校長每月寫一句慈善心語。
5、“七個一”常規活動。慈善領導小組每年舉辦一次全體師生“慈善文化專題講座”;各班每期開展一次以慈善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各班每周開設一節以《慈善讀本》為教材的教學課;少先隊大隊部每期在學生中征集一句學生慈善感言;各班每期以慈善為主題舉辦班級文化;慈善領導小組充分利用“知識欄”,每周向學生普及一些慈善知識;學校每年評選一次“感動二小慈善模范”。
六項成果
將慈善工作成果匯編并出版《慈善心語》《慈善書法》《慈善圖畫》《慈善接力日記》《慈善活動集錦》《慈善心得》。
我們將用智慧創新教育方法,用愛心成就學生未來。通過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使學生常存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從而打造富有愛心、親切愉悅的和諧校園,為發展愛心城市、建設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而持久的努力。
(本文作者系四川省彭山縣第二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