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鷺
2012年3月,幾名“格列衛”患者向廈門市慈善總會送來錦旗——“慈愛為民解取藥難題,善舉濟世筑生命通道”。他們代表60多名在廈參保“格列衛”患者向廈門市慈善總會表示感謝,因為剛剛開通的“格列衛”取藥通道,讓患者們看到了生的希望,更有了堅強活下去的勇氣!
取藥無門,患者求助“娘家人”
2011年8月的廈門,天氣十分炎熱,廈門市慈善總會的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工作人員應接不暇地接聽一個又一個電話:“我都住院一周了,醫院一直沒有藥!”“我跑了好幾家醫院了,都開不到藥,我母親都好幾天沒吃藥了,怎么辦啊!”“醫生說這個藥不能停,可是醫院都開不到藥,去藥店我們實在買不起啊,求求你們幫我想想辦法吧!”……打電話來的都是“格列衛”項目援助患者,他們遇到了相同的難題:無法在醫院刷卡取藥。
“格列衛”是瑞士諾華公司研制的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白血病和惡性胃腸道間質瘤的特效藥品,是目前公認的臨床一線治療用藥,也是福建醫保單列乙類藥品。2006年廈門市慈善總會啟動了格列衛患者援助項目。幾年來,在廈門醫保政策和中華慈善總會援助計劃的幫助下,患者治療進入常態,其工作生活逐漸恢復正常。然而,格列衛藥品價格較高,影響各大醫院的藥占比,因此患者們常常在醫院拿不到藥,輕則影響治療的連續性,重則危及生命。此次在廈門三甲醫院均取不到藥,患者產生恐慌的心理,準備集體上訪。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患者們到廈門市慈善總會尋求幫助。
“我們60多名患者幾乎都接受過廈門市慈善總會的幫助,我們把慈善總會當作自己的娘家……懇請貴會協助!救救我們!”看完求助信,廈門市慈善總會蔡景祥會長陷入深深的沉思,“患者把我們當成娘家人,患者的困難就是我們的責任,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要幫患者解決!”當即指示工作人員向廈門市領導寫了報告,并附上患者的聯名信。當時正值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前夕,事務繁忙,報告一直沒有得到市政府的回復。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患者不能等!蔡景祥會長當即致電潘世建副市長,希望能盡快解決。接到電話,剛剛從外地出差回來的潘副市長親自召集有關部門商議解決辦法。頂著炎炎烈日,年過七旬的蔡景祥會長親自參加了討論。潘副市長要求,生命高于一切,一定要排除萬難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最后討論決定,由市衛生局將患者分配到各大醫院,由各醫院分擔。
情系患者,解取藥難題
然而,這項措施實施幾個月后,相同的問題又出現了。市衛生局并沒有明確下文,并且“格列衛”在醫院列入各科室的藥占比考核項目,因此醫院和醫生積極性很低,醫院仍然不進藥,患者仍然為了開藥疲于奔命而身心俱疲。無奈之下,患者又一次求助于廈門市慈善總會。
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患者就無法安心地治療。能否借鑒外地的模式,在廈門開通“格列衛適應癥患者門診開藥綠色通道”?在參照深圳、青島關于“格列衛”刷卡取藥的做法之后,2012年3月2日,廈門市慈善總會向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廈門市衛生局送去了《關于申請在慈善門診部開通格列衛購藥通道的函》,申請在廈門市慈善門診部開通“格列衛”取藥通道,患者憑援助項目注冊醫生“醫學評估書”及處方即可到慈善門診部刷卡購藥。很快得到了兩個部門的函復,3月13日,廈門市慈善總會邀請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局、慈善門診部、市格列衛注冊醫生等召開了“格列衛”醫保用藥座談會,商議“格列衛”取藥流程及管理辦法。
3月24日,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籌備時間,“格列衛”取藥通道就正式開通了,即患者無需辦理復雜的住院手續而直接在門診取藥,解決了60多名在廈參保的“格列衛”適應癥患者開藥難問題。此舉既是解決患者用藥難的一種新模式,也是政府關注民生、關愛弱勢群體的體現。患者們紛紛拍手叫好,聯名向廈門市委、市政府寫感謝信,并向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廈門市衛生局和廈門市慈善總會贈送錦旗。
領導重視,爭取政府支持
早在2006年廈門市慈善總會正式成為福建省兩個“格列衛”發藥點之一,領導十分重視,親自過問發藥具體流程,通過援助患者深入了解藥品的藥效和反應,并專門作出指示,將藥品援助作為一項重大醫藥救助項目。為讓更多需要的患者得到援助,廈門市慈善總會不斷積極爭取新的藥品援助項目,至今已開展五種藥品援助,使越來越多的患者看到了延續生命的希望。在開展援助項目時,廈門市慈善總會通過多方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從2007年起,廈門市民政局每年從福利金劃撥上年度發放藥品總價值的2%-5%的專項經費作為發放藥品的配套資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項藥品援助項目順利開展,配套活動得以完善。例如,召開注冊醫生座談會,聽取醫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對援助項目的意見、建議,及時解決醫患之間存在的問題;召開手援助患者溝通會,講解項目申請流程,邀請注冊醫生授課,講解有關疾病的治療、保健知識及藥品安全性,使患者更加了解項目的相關要求和規定,并且給予參會患者每人500元困難補助,通過患者溝通會提供交流的平臺,從心理上和用藥上幫助患者;對特困家庭患者實施不定期醫療補助,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共發放救助款90多萬元。
嚴格管理,規范操作
截至2012年4月,在廈門市慈善總會領取贈藥的患者已逾500人。廈門市慈善總會嚴格遵守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項目對發放援助藥品的要求,指定專人管理、發放藥品,設立專門發藥室,建立患者檔案。發放藥品時,嚴格遵照發藥流程:核實身份、查看處方、核對援助期限及劑量、發放藥品、回收包裝;認真做好周(月)報表,每月盤點庫存藥品,整理回收空包裝,做好郵寄空包裝的存檔工作,做到不錯不漏。
根據中華慈善總會的要求,應回收已病逝患者的領藥卡及剩余藥品。但受援助患者病逝后,按閩南當地風俗,家屬會將病逝患者生前遺物(特別是藥品)燒毀。為做好回收工作,工作人員在援助患者首次領藥時委婉地與其家屬溝通,說明回收藥品的重要性,請家屬配合在患者不再需要用藥時將領藥卡及剩余藥品返還,廈門市慈善總會給予500元返藥補貼。
以人為本,服務患者
考慮到受援助患者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既受到病痛的折磨,也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在遵守原則的條件下,以人為本,服務患者,為他們提供最大的方便。在發藥過程中,工作人員操作熟練,認真細致,微笑服務,體恤、諒解個別情緒化患者,耐心解答并幫助解決受援助患者遇到的問題。還建立受援助患者QQ群,工作人員及時在QQ群發布相關信息,方便患者安排領藥時間;受援助患者在QQ群里咨詢相關問題,可以在非上班時間得以解決;當患者情緒低落通過QQ群傾訴,也能得到工作人員及其他患者的撫慰和鼓勵。QQ群成為廈門市慈善總會與受援助患者溝通的平臺,促進了患者之間的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受援助患者大部分來自外地,每個注冊醫生的門診時間不同,為了節約患者的時間,減輕他們來回路費上的壓力,廈門市慈善總會沒有指定發藥日期,而是隨到隨發。有些患者預約在周末、假日領藥,工作人員放棄休息時間配合患者。遇到長假或發藥員出差,都能提前通知近期領藥患者安排好領藥時間,避免造成患者斷藥。
通過與援助患者的溝通,廈門市慈善總會了解到大部分的患者雖然得到了藥品的援助,減輕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但是經常性復查隨訪的費用仍是患者巨大的經濟負擔,有些家庭因此淪為低保戶,生活越發困難。廈門市慈善總會利用現有的慈善資源,對部分貧困患者給予了生活補助。2010年8月,一名安溪受助患者的孩子考上大學,慈善總會考慮到患者家庭已經在治療上花費大量費用,立即將學生推薦給助學企業并申請到助學金,減輕了學生學費的負擔。2011年新春之際,將一批價值30萬元的奶粉發給受援助患者。中秋節向部分患者贈送山茶油。2012年春節,向每位患者發放兩罐安利紐崔萊蛋白質粉(價值十多萬元)。
為了讓更多需要的患者了解并受惠于這個項目,廈門市慈善總會不斷提高藥品援助工作宣傳力度,廈門電視臺、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廈門商報、海峽導報等本地主流媒體均為藥品援助工作做了多次專題報道,廈門小魚網為藥品援助項目開辟專帖,內容包括各種援助項目介紹、適應病癥、申請程序、辦公室電話和網址等,以方便患者的咨詢。
以藥品援助項目為受援助患者家庭解決了經濟難題,使其擺脫了因病致貧的惡性循環,廈門市慈善總會今后將學習各地慈善會優秀的經驗與做法,一如既往地為援助對象服務,繼續爭取更多的新項目,讓更多生活在廈門這個文明城市的患者感到幸運、幸福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