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迄今,已經有許多報告嚴肅討論了中國經濟中期增長乏力的可能,投資和出口的困境讓企業盈利的長遠前景不容樂觀。但僅就2012年4季度來看,我們仍然堅持“4季度的盈利增速在基數效應和今年底明年初的‘補庫存效應下,停止下滑,出現改善”的觀點。
盈利展望:4季度暫停惡化
上半年,上市公司金融整體業績小幅上升,利潤同比增長15.0%;非金融整體業績增速則出現下滑,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17.5%。我們認為下半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利潤增速的降幅將明顯收窄,這主要基于:第一,基數效應決定下半年凈利潤增速回升。2011年四個季度業績逐季下滑,尤以2011年第4季度降幅最為明顯,單季利潤下降22%,提供了充分的低基數;第二,二季度非金融企業利潤比一季度下滑主要是因為石油、石化、電力行業,由于油價在年中觸底反彈,石油石化行業下半年利潤降幅預期將縮小,電力行業受益于煤價下跌和低價庫存,下半年業績也有望好轉。石油石化電力行業的利潤占比在A股非金融企業中巨大;第三、除去石油、石化、電力以外的非金融上市公司,我們預計隨著CPI、PPI在4季度觸底,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引發企業的補庫存行為,4季度收入增速和毛利率有望停止惡化。我們預計3、4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1.1%、9.9%,對應單季ROE水平為2.39%、2.68%(季調后為2.25%、2.81%)。
“庫存周期”推動“吃飯行情”
通過考察過去三十多年的宏觀數據,我們發現庫存波動對經濟產出波動影響巨大:其一,1978年至今的33年,全社會的存貨投資占GDP的平均比例為5%,然而補庫存、去庫存的短期波動可以解釋宏觀經濟波動的19.5%;其二,1992年至今的19年,上述趨勢進一步加劇。存貨投資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了1.5個百分點至3.5%,但對經濟波動的解釋度基本維持在19.1%。存貨對經濟的“順周期”性在強化,體現在相關系數升高至63.2%。我們認為,存貨投資波動對經濟波動的解釋度(近20%),遠遠超過其在總產出中的占比(3.5%),庫存波動對經濟總產出波動的影響巨大,必須重視庫存周期的變化。
圖4 庫存波動能夠解釋GDP波動的20%
數據來源:CEIC,瑞銀證券估算
我們認為,當前去庫存已過半程。這可以從兩個視角來追蹤本輪庫存周期的變化:其一,工業企業數據傳遞的信息是,扣除物價后的庫存增速較2011年中高位19.5%下降至15.3%。如果將5%的增速作為庫存去化的最低值,那么增速下行的空間還有10個百分點。從名義增速來看,物價下行對本輪去庫存的影響更大,產成品庫存增速顯著下滑了10個百分點;其二,上市公司數據體現的去庫存趨勢和全部工業企業數據基本一致。整體非金融行業去庫存已過半程,制造業去庫存已過大半。剔除地產部門的非金融上市公司庫存增速降至11%(剔除價格因素后的實際增速為12%),已經接近2006年補庫存前的水平,不過較2009年的低位還有一段距離。
4 季度PPI 環比或將企穩
我們判斷,國內PPI同比增速有望在今年4季度見底回升,尤其需要關注PPI的環比企穩跡象。主要的邏輯是:其一,PPI或將跟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CRB指數(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數)自6月以來上漲勢頭基本確立,回顧過去四輪CRB底部反轉情形,其中三次對應了PPI同比的反轉,僅2005-2006年出現過背離。我們認為,本次PPI和CRB出現背離的可能性較小;其二,從產品供給端而言,產能過剩可能并不會制約PPI的反彈。投資者對于物價的擔心主要在于,由于鋼鐵、煤炭、有色等原材料行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未來可能出現CPI價格隨國際大宗價格上漲、PPI價格受制于產能過剩而下跌或走平,導致滯脹。我們認為,這種擔憂發生的可能性不大:隨著鋼廠檢修減產的擴大,供需將有所改善,9月份鋼價有望企穩;隨著冬季取暖季到來,有望帶來煤價的反彈;如果QE預期進一步加強,將可能對金屬價格上行產生進一步的刺激。
在中國經濟減速的背景下,周期性產品的長期需求趨勢并不樂觀,但在當前,去庫存已經持續一年左右時間、庫存增速已經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投資者更需要關注短期企業庫存行為的波動,初步判斷新一輪的庫存回補可能發生在今年4季度末和明年一季度初。主要是因為:其一,如PPI在4季度企穩回升,庫存水平也將跟隨而動,企業將進入補庫存階段。從歷史經驗看,物價和企業增減庫存的行為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物價拐點將影響企業的庫存行為;其二,在年底財政資金投放加大,投資者對來年傳統旺季的預期,企業補庫存也符合季節性規律;其三,庫存波動對經濟總產出波動影響巨大,隨著階段性補庫存出現,總需求和公司盈利增速或將停止下滑。
因此,我們判斷,今年底和明年初的“補庫存”周期或許帶來股市的一輪“吃飯行情”。周期股能夠有階段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