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子
上期欄目我們指出“短期而言,股指繼續大幅殺跌的動能已明顯不足,至少會有一次橫盤整理或反抽動作出現。另外,‘十八大召開在即,相信管理層還是會出臺一系列的維穩舉措,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封鎖市場的下行空間。”而且,“從市場熱點看,如果大盤進入下跌抵抗的橫盤階段或展開超跌反彈行情時,個股活躍度又會有所提升,題材炒作將再次火爆。”對此,“我們可耐心等待大盤調整結束信號出現后,再行介入此次維穩行情中的主流熱點、領漲板塊及活躍個股品種中。”
近兩周大盤果然在發改委密集批復萬億投資項目、證監會政策維穩呼聲下,市場掀起了一波維穩行情,熱點先是集中在水泥基建(寧夏建材、達剛路機)、城軌項目(鼎漢技術、開爾新材)等政策受益品種、智能卡概念延伸的NFC技術(達華智能、天喻信息、天津磁卡)、智能交通(中海科技)、無線充電(深桑達)等個股身上;隨后在釣魚島爭端升級的事件驅動下,熱點又迅速切換到軍工股(中原特鋼、北方導航、海蘭信)和海南三沙、頁巖氣(惠博普)等概念股,并在歐央行新一輪購債計劃、美聯儲QE3推動大宗商品和外圍股市大漲等刺激下,再次轉換熱點至有色資源、地產、化工、光伏等周期品種之上。維穩行情后市將如何演繹?下面我們從歷史現象回顧和市場熱點演化格局,簡要分析如下。
從歷史上幾次會議的行情演繹脈絡來看,除了尚處身牛市周期的“十七大”之外,處于熊市周期的歷屆大會期間,維穩行情往往只是短暫的超跌反彈或抵抗式的橫盤整理,其后多數走勢都會再度選擇原有的趨勢繼續運行。
例如,“十六大”期間(2002年11月8日-14日),當時滬指提前一個月擺脫單邊下跌的趨勢,進入橫盤期,剛好在11月8日會議召開即形成高開低走的大陰線,并開啟了新一輪下跌浪; “十五大”期間(1997年9月12日-18日),雖然當時整體趨勢屬于大箱體震蕩,沒有2001-2005年那么慘烈,但這個箱體確實很大,在1000-1500點之間,9月12日前一個月滬指開始出現一輪單邊上漲行情從1150點上漲至1250點,巧合的是12日開會那一天又是一根破位的中陰線;“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18日)又是一次單邊暴跌,區別只是18日大會結束的一天中陰出現開啟下跌之路,也就是說除了2007年牛市頂端的“十七大”之外,其余三次大會(這甚至包括兩會、奧運會、世界杯等大會大賽案例)無一例外地出現了不是開會那一刻跌就是開完會跌的現象,而且都保持著開會前一個月開始盤整或反彈的規律。
那么,以此看來,本次“十八大”如果是十月開會則是反彈后的九月盤整概率較大,十一月開會則是十月盤整的概率較大,特別是在目前量能沒有有效放大情況下,完全是場內資金博弈并伴以熱點迅速輪動的市場特征的話,那么會議開幕或結束后就下跌的規律將很難改變,屆時我們如何操作就不言而喻了。當然僅從短線操作角度,我們可以根據市場各熱點龍頭股的動向以觀察大盤進退節奏,繼續把握維穩行情橫盤整理期間的個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