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
近日,媒體對于財通基金逆市擴張專戶理財業務的報道頗多。有媒體報道稱,在多家基金收縮專戶業務之時,財通基金逆市而行,大力發展專戶業務,公司下半年發15只專戶以達到今年年初制定的全年19只專戶產品的計劃沒有受到影響,并且財通基金有信心完成。
資料顯示,財通基金由財通證券、杭州市工業資產經營投資集團和升華拜克共同發起設立,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屬于基金行業的新兵。目前公司管理兩只公募基金產品,凈值都在面值附近。相對于公募業務,財通基金的理財專戶業務確實發展很快,已經成立了5只專戶產品,合計規模在2億元左右。
然而,記者近日卻收到一位市場人士的短信,稱“有公募基金的專戶理財通道——財通基金,可命名為財通——某號基金,每年收費50萬,沒有其他費用,最低發行規模3000萬起。”該市場人士表示,具體細節還可以面談,自己僅是幫公募基金的朋友介紹而已,并非中介。
如果該短信內容屬實的話,財通基金大力發展專戶業務的本質,是出租專戶通道給私募基金或其他投資機構使用,以賺取中介收入。粗略估算下,若是按照這樣的模式完成15只專戶產品的發行,則給公司帶來的收入為750萬元。對于次新基金公司而言,這樣的收入金額還是比較可觀的。
根據財通基金股東升華拜克的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中期,財通基金累計虧損8193萬元,其2億元的資本金在一年半的時間已經損失超過40%。可見,公司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而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公募基金業務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在專戶業務方面做些文章也就不足為奇了。
公募基金出租專戶通道給私募基金的行為有著特殊的背景。私募基金主要通過信托產品的方式發行,而隨著存量賬戶逐漸減少,信托公司開出的賬戶費用越來越高,令大部分私募基金不堪重負。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公募基金專戶通道的收費能夠較低的話,對于私募基金還是具備吸引力的。
事實上,此前曾有媒體對公募基金出租專戶通道的行為進行過報道。由于市場持續低迷,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專戶產品也難以成功發行,于是將通道租給一些私募基金完成產品發行的任務和目標。
對于上述做法是否違規,業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的一方認為,一些基金公司的股東本身就是信托公司,可以采取“信基合作”的方式,投資和銷售主要由信托公司完成,基金公司僅收取通道費。
不過,根據中國證監會《關于實施基金專戶業務試點辦法有關問題的規定》中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與公司的其他資產管理業務之間應當建立嚴格的“防火墻”制度,嚴格禁止各種形式的利益輸送行為。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風險管理,防范和化解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保護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可見,監管部門對于公募基金專戶業務的監管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如果基金管理公司將專戶通道出租給其他投資機構,即使制定了相應的約束規則,也難以完全規避風險。一旦租用方出現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基金公司同樣難逃其咎。
目前,證監會對于公募基金出租專戶通道的行為尚未有明確界定。但對于投資者而言,必須對其中的風險加以防范。至于基金公司層面,筆者想說的是,任何時候投研能力都應該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通道價值。靠租用專戶通道換取利益的做法,雖然能解一時之急,卻可能因此失去投資者的信任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