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陽(天馬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股票忽然大漲,看好的呼聲一片,本已平靜的心,又開始了躁動。朋友急著問怎么看,我說股市有它自身的規律,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不要被外界的噪音鼓動。股票跌多了,就會積累一些買的能量,如果外力配合,自然就會爆發,但長期還是內因決定。市場的熱情高漲,只說明一個問題:冬天還沒有真正來臨。(http://weibo.com/u/2055428635)
范劍平(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與2008年保增長單一政策相比,這次是控房價和穩增長的雙重政策目標,操作上更為復雜。在房地產投資出現全面轉機的情況下,一定要沉住氣,政策不能為追求立竿見影而走老路。適當放松銀根和啟動基建投資項目雖有必要,但控制好度更重要。要加快啟動消費新引擎,讓利與民,還利與民,穩增長好處讓民分享。
(http://weibo.com/u/2121667213)
向松祚(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人大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長):歐債危機終結的標志是:一、經濟恢復正增長、財政收支出現結余、赤字開始下降、貿易收支顯著改善。二、資金停止大規模外逃,銀行體系恢復穩定,并有能力向實體經濟放款。三、主權信用級別恢復到投資級別以上。四、年度財政赤字占GDP比例下降到3%以下。債務規模占GDP比例至少下降到100%以下。(http://weibo.com/tennie777)
屈宏斌(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降準,逆回購,貿易順差和資本凈流入都能增加流動性。后兩者是被動性的,前兩者是主動性的,前者的變化會影響后者,比如8月份順差大了,后者的力度就可以小點。后兩者可以搭配使用,逆回購靈活性大,可以及時及時改變。降準被市場關注度高,信號效應較大。但必須認識到降準并非唯一的增加流動性的工具。
(http://weibo.com/quhongbin1)
朱平(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中國的三大趨勢:一是結構轉變,發展的目標是為了每個人能多消費少干活,靠勞動力優勢不可維持。二是經濟減速,投資主導的高增長無法重回,這與政府政策無關。三是發展動力來自民間自下而上的創新,西方經濟之所以發達是因為高效,高效的原因主要來自每個優勢企業的自發創新,政府主導的發展行將結束。(http://weibo.com/zhuping)
洪榕(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股市維穩要有真金白銀的"災備方案",從目前做空資金云集香港,日本又很反常態的舉動看,似乎一場蓄謀已久的腥風血雨在所難免,建議相關部門要把防衛級別提高到當年對付索羅斯攻擊香港時的水平,準備好平準基金,隨時限制做空!(http://weibo.com/u/2144596567)
長江梅建平(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沃頓金融機構中心學者):[麥基爾觀點] 最近與麥基爾聊天,他認為全球很多國家都存在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長期利率太低,根本抵不了通脹。未來的政府赤字一定會由債券投資者買單。但他對美國股票看好,認為像AT&T這樣的大公司,股利率4.7%,遠高于1.6% 的國債利率,長期收益應好于國債,預期有7%-8%的年化收益。(http://weibo.com/meijianping)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目前看穩增長政策在五六月份加碼之后,力度又有所減弱,顯示宏觀決策更為關注結構調整壓力,并使得穩增長政策推進力度低于市場預期,目前開始的刺激政策力度如果開始加大(具體規模還有待觀察,需區分所批項目是新增還是今年已列入計劃的項目),其效果顯現預期會到年末以及明年上半年。(http://weibo.com/bashus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