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要] 目的 觀察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并對中轉開腹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821例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觀察患者的術中并發癥情況,以及中轉開腹相關危險因素。 結果 所有患者中45例發生并發癥,20例行中轉開腹手術,其中粘連松解術、未使用舉宮棒鈍頭舉宮、手術時間過長、術中止血不良是導致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危險因素。結論 粘連松解術、未使用舉宮棒鈍頭舉宮、手術時間過長、術中止血不良是導致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的危險因素,術前綜合評估患者具有的危險因素后選擇手術方案,對降低中轉開腹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并發癥;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轉開腹;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57.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1-0027-02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醫療水平的提升,醫療已不僅局限于解除患者病痛的基本層次,更應兼顧患者術后并發癥少、對組織創傷小和美觀等高層次要求[1]。微創手術的出現,滿足了患者的要求,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不適合腹腔鏡治療,如不能全面掌握其適應證,則會導致部分患者術中轉開腹治療,影響療效[2]。本文筆者就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間收治的821例婦科手術治療患者采用腹腔鏡進行治療,進一步提升醫護人員技術,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收治的821例需行外科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年齡21~47歲,平均(35.6±1.5)歲。821例患者均行腹腔鏡進行治療,共分為4類,附件手術、子宮肌瘤切除術、LAVH、宮腹腔鏡聯合手術。附件手術共計316例,包括附件及輸卵管切除術、卵巢及輸卵管囊腫切除術、輸卵管開窗及成形術;子宮肌瘤切除術共計201例;LAVH即腹腔鏡輔助的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共計170例;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共計134例,包括盆腔粘連松解術和輸卵管成形術[3]。
1.2方法
821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氣腹壓力為11~14 mmHg,采用三點式腹部穿孔進行手術,術中止血采用雙極電凝、縫合。術后給予患者適量預防性抗生素。
1.3觀察指標
觀察各類手術患者的術中并發癥情況,以及患者術中轉開腹手術的情況,調查其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其危險因素[4]。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單因素χ2檢驗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非條件性Logistic 回歸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患者并發癥及中轉開腹情況
我院收治的821例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45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病率為5.5%,其中嚴重并發癥3例,包括小腸損傷。一般并發癥42例,包括腹腔活動性出血、感染、皮下氣腫、血管或臟器損傷(輸尿管、膀胱、小腸、腹壁血管損傷等)、切口愈合不良。中轉開腹手術20例,手術成功率為95%,無一例死亡病例[5]。
2.2患者并發癥情況
觀察821例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記錄并比較,見表1。
2.3中轉開腹患者與未轉開腹患者情況比較
觀察我院進行的821例婦科腹腔鏡手術,對術中轉開腹手術的患者和未轉開腹手術的患者進行觀察,結果發現附件手術,子宮肌瘤切除術LAVH和宮腹腔鏡聯合手術轉開腹發生情況無統計學差異(P > 0.05),見表2。
2.4中轉開腹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對腹腔鏡術中轉開腹手術患者的原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粘連松解術、未使用舉宮棒鈍頭舉宮、手術時間>3 h、術中出血止血不良是導致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轉開腹相關危險因素,詳見表3。
3討論
隨著微創治療技術的蓬勃發展,腹腔鏡已在各級醫院中廣泛應用,尤其在婦科疾病的治療中,不僅可以有效治療疾病,還可滿足患者術后創口小且美觀的要求,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為了進一步提升醫護人員的技術、了解腹腔鏡的應用,筆者就我院收治的821例需行婦科治療的患者采用腹腔鏡進行治療。患者中45例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病率為5.5%,其中嚴重并發癥3例,均為患者不同程度的小腸損傷。一般并發癥42例,主要以腹壁血管損傷的發生最多,其次是腹腔活動性出血、皮下氣腫、輸卵管或膀胱損傷的發生,最后是感染、子宮穿孔、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癥的發生。中轉開腹手術20例,手術成功率95%,無一例死亡病例,可知腹腔鏡的治療是目前臨床較為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有效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較小的創口有利于患者的迅速恢復。對于并發癥的處理是需要引起醫護人員高度重視的,小腸損傷的患者應及時行小腸修補術,術后進食水3 d;皮下氣腫嚴重的患者應采取腹膜切口排氣治療;腹腔活動性出血的患者行雙極電凝刀止血,嚴重者行腹壁全層縫合;術后感染者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局部換藥。中轉開腹的患者,由Logistic回歸分析可知粘連松解術、未使用舉宮棒鈍頭舉宮、手術時間過長、術中出血止血不良為其危險因素。術中發生的3例小腸損傷的嚴重并發癥均為粘連松解術,因此筆者認為在粘連松解術的操作中術者應尤為小心,選擇經驗較為豐富的醫生進行此項手術。術中因未使用舉宮棒鈍頭而造成的子宮穿孔的并發癥,筆者認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術中應規范操作,使用鈍頭進行舉宮,避免子宮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因術中手術時間過長而引起的患者術后肩背部疼痛,主要由于CO2氣體未完全排凈,從而刺激膈肌造成,筆者認為術中應盡量控制手術時間,尤其是體型較胖、年齡較大的患者,術后更要完全排凈CO2氣體,以免患者術后發生不適。對于術中出血止血不良而引起二次手術或感染的患者,術中應采用雙極電刀止血,嚴重者可行腹壁全層縫合,認真檢查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后方可結束手術,發生感染的患者應適量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由此可知醫護人員應規范操作,嚴格選擇手術的適應證,全面掌握并發癥及其處理方式。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雖安全可靠,術后預后較為理想,但其要求術者具有更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應耐心仔細規范操作,了解腹腔鏡原理,一旦發現并發癥后及時處理,對于引起開腹術的危險因素更應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梅新珍,康建萍,龍艷,等. 婦科腹腔鏡手術臨床并發癥及中轉開腹原因分析[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2):142-143.
[2]邱駿,郭玉娜,鐘蕙芳. 婦科腹腔鏡手術73例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3):212-213.
[3]蔡子衛. 婦科腹腔鏡手術后并發癥及預防性護理的臨床觀察[J]. 臨床護理,2010,48(32):79-80.
[4]張蘭,余進進. 子宮肌瘤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 東南大學學報,2012,31(2):213-216.
[5]王丹霞,藍愛琴. 婦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分析及預防[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7,8(7):768-769.
(收稿日期: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