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譽天 袁江濤 郭仕貴 張中英
摘 要:“泰瑟”技術是利用高壓電荷破壞人的中樞神經,使人暫時失去行為能力。利用該技術,美泰瑟國際公司生產了一系列警用裝備,典型的有M26及X26。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泰瑟反人員彈藥,為一種非致命性防護人員彈藥,使用精密紅外引信,可遙控激發和自主激發。該裝備可發射兩枚飛鏢,電壓50 kV以上,輸出功率18 W,作用時間5 s,作用距離6m以上,可在1~2天內使人失去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該種反人員彈藥可人工布設,也可機動布設,應用前景廣闊。
關鍵詞:TASER 泰瑟 非致命技術 反人員彈藥 TAPM
中圖分類號:TJ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c)-0165-01
美“泰瑟”國際(TASER INTERNATIONAL)公司,位于亞利桑那州Scottsdale市,泰瑟槍是一種電休克手槍,由壓縮氮氣彈出2枚“高壓電飛鏢”,實質上是一種可釋放50 kV電壓、帶金屬針倒鉤的電極,以55 m/s的速度擊中7~10 m距離內的目標。只要高壓電流射束接觸到目標裸露的皮膚或穿透衣服后,就會電擊其中樞神經系統。公司表示,泰瑟槍所產生的電壓雖高,但電流很低,持續時間短,功率小,不會對目標造成永久性傷害。
1 “泰瑟”的產品
在1998年,TASER公司開始一項秘密計劃,研發高能武器,用于制止好戰分子有目的的非法行為。較其他的非致命武器,M26對好戰、高度危險分子具有更大的威懾作用。在2003年5月30日,TASER推出了其新產品TASER X26,采用成形脈沖技術(Shaped PulseTM)。
在TASER一典型產品的結構中,其中1-戰斗/保險開關,并啟動激光瞄準器;2-電池盒,8節AA堿性或可充電電池;3-自動扳機,自動釋放能量脈沖;4-激光瞄準器,以一紅點照亮目標,由戰斗開關自動打開,能增加對目標的威懾作用;5-可替換彈夾,裝有飛鏢,導線及推進劑,不可重復使用;6-氮推進劑,因此,將TASER產品不歸于輕武器類;7-飛鏢,作用距離15 ft(約4.5 m),其倒刺鉤著皮膚或衣服,通過導線釋放高壓的TASER波。其能量能夠穿透5 cm以上的衣服,因此不需要直接接觸皮膚;8-接觸擊昏備件,提供對暴徒直接接觸而將其擊昏的能力,有彈夾或無彈夾時均可工作,這樣可打擊多個暴徒。
2 反人員彈藥裝置
2.1 反人員彈藥是“泰瑟”技術的一種應用平臺
美陸軍已經簽訂一合同,研發一種阻止而不是殺傷入侵者的非致命地雷,可用于彈藥庫周圍或軍事基地周圍,以及保護潛在恐怖襲擊的目標,如核電站。并成功演示了TAPM對作戰人員的能力,其作用距離達6.4 m以上。該演示表明了TASER公司核心技術可擴展為各種形式,并可用于各種平臺。也表明了TASER擴展其核心技術,強化工程及市場的期望。
2.2 反人員彈藥基本原理
TAPM為圓形,周長約10 cm,高約7.6 cm,人工放置于地面(而不是埋設)。像TASER槍一樣,地雷含有少量的塑料外殼。每個地雷有兩枚飛鏢,其運動傳感器能探測6.4 m以內的目標,并自動觸發這種裝置。
TAPM布設后的一種可能形式,中間部分類似于“筍簧”,下部有幾條著地支片。TAPM的另一種可能形式,下方4根支架類似于美M18A定向雷的支撐結構。飛機布設ATPM的設想場境,并考慮利用“火山”布雷系統布設,而不局限于人工布設。示意了TAPM對作戰人員的作用,TAPM在可控環境中的潛在應用場境。該形式的TAPM可以設置為受控作用,也可以自動作用。將ATPM設置于圍欄或圍墻的上面,阻止人員接近。表示將ATPM設置于室內天花板上,阻止人員非法闖入。將ATPM設置于墻的一角,由中央監控啟動之,制服行兇暴徒。
2.3 TAPM之引信
相對于其他地雷,TAPM對其引信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除長期服役對電能、抗干擾等要求外,由于目標尺寸較小,還要求引信具有準確的定位功能,能準確擊中人體,包括目標各種高度、各種運動速度及接近姿勢等。比較了三種傳感器對能量的需求。選用了光學CCD、激光(LASER)及精密紅外(PIR)。實驗比較,光學CCD對能量需求最高,LASER次之,PIR對能量需求最低。
2.4 TAPM對人員作用
欲擊中20 ft(約6 m)處6 ft(約1.8 m)高的目標,相對于PIR的上端,飛鏢的發射仰角約16°,視場角11°,當欲打擊更遠的目標時,仰角及視場角更小,也就對引信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給出了不同距離上(水平軸)對人員目標的打擊高度(垂直軸)。線1-熱鏢(Hot Dart,用于打擊臥置目標),地雷距地面8 in(約20.3 cm),仰角5°;2-熱鏢,地雷設置地面,仰角23°;3-地鏢(Ground Dart),地雷距地面8 in(約20.3 cm),仰角17°;4-地鏢,地雷設置于地面,仰角23°。這些數據表明,欲準確地擊中目標,除與引信有關外,還要考慮地雷的設置。對用人體模型進行ATPM作用效應試驗。從左至右,為人模安裝傳感器及穿上軍服。
3 討論
當今,地雷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需要再次思考在新的作戰樣式、作戰條件下地雷的地位與作用。一般認為,當前地雷的發展背景包括四個方面:(1)反臺獨軍事斗爭準備。(2)地雷軍控。(3)裝備發展的轉型。(4)反恐與控邊。在這些背景下,可能的作戰樣式是什么,需要什么作用的地雷?至于非致命技術與武器,近年來,國內曾開展了廣泛的學術研究與討論,但相關的技術與工程研究不多,本文介紹的泰瑟技術及其反人員彈藥也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 John Stanton.America-s Love Affair with Anti-Personnel Mines.http://www italy.indymedia.org/,November 02,2003.
[2] TASER International,Inc.http://www.taser.com/,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