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方人把美學建立在“意境”的基礎之上,講究詩情畫意,表現內涵深邃的意境。日本的設計正是運用傳統美學理念、現代的元素和構成手法,走在了亞洲地區設計的前沿。日本設計的成功,不能不說是他們對于東方理念貫穿于作品中的成功。含蓄、得體、氣質、韻味等等都是東方美的表現,設計作品中含蓄的體現是東方之美的神韻所在,我們只有在深入領悟傳統的藝術精神、充分認識來自現代西方的各種設計思潮的基礎上,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時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屬于我們本民族的同時又能夠為國際社會的所認同的現代設計。
關鍵詞:東方;傳統文化;含蓄
東方,特指中國,東方之美是在中華民族五千年大浪淘沙中留下開的民族瑰寶。在中國傳統美學范疇中,向來主張 “意境”的氣韻生動, 通過對境象的把握與經營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境地。在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有云:“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的絮語;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老子認為 “道”是不可觸摸、莫可名狀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樣的解釋十分抽象,給人的思維空間很廣闊。在中國畫里,常常有這樣的構圖:不見房屋,只露出一面酒旗;停著的小船,無船夫也無過客;小徑雖幽,沒有行人……無不透露出東方的神韻——東方的美,含蓄之美。玄機獨具。
所謂含蓄,作為藝術方式來看,它是在不損害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不減少形象感染力這一限制之下,一種更簡捷,更概括,更有回味的省略方式。中國畫中運用含蓄表達意境的畫作不勝枚舉,宋梁楷《太白行吟圖》變細筆白描為水墨逸筆,不拘泥于瑣未細節,選擇最能反映詩人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的瞬間動作,加以概括的描繪。廖瘳數筆,把"詩仙"那種縱飄逸,才思橫溢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雖逸筆草草,卻言簡意賅,一以當十。齊白石畫蝦,匠心獨運地處理畫面的虛實、照應關系,留下大量空白,空白即水,給人以無限想象空間。他不把對自然的如實模仿當作創作的最高境界,提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種‘由小見大‘以少勝多正是含蓄的一種表現方法。
在現代設計中,為了便于形象的傳播,讓消費者記憶,要求設計簡潔、集中,概括。中國傳統藝術中余白、虛形的表現方式不自覺地體現在許多現代設計師的作品當中。如國際知名設計師靳埭強1993臺北設計講座海報中大片的余白便深諳東方之美的精髓。以形而論,余白為海洋,石與紙間為海峽;以意而論,余白為空間、為意念,石與紙間為交流、為溝通;而其溝通系列海報,更是將這傳統美學的創意思維發揮得淋漓盡致,畫面表現出一種節奏凝練而跳躍的含蓄,在沒有著筆的空白處,會感到非常的魅力。荷蘭畫家、圖形大師埃舍爾(M·C·Escher)作品中負形運用得爐火燉青。如作品《八個頭像》《魚》《鵝》《蜥蜴》等,利用形與形不同輪廓之間的關系,構成一個新的形,彼此的共用線相互依存,互生互長,圖地互換。埃舍爾的負形研究成果影響了近現代的設計師們。在日本設計師福田繁雄的許多招貼作品中,充分運用正負形的關系,以自己獨特的具有很強感染力的簡潔圖形語言傳達信息,深化印象。這種圖形之間巧妙、奇特的構合,要比精確地描繪物像更為不易,在全神貫注于一個物形的同時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空白處,就像捉迷藏一樣,讓你一眼看不完,在圖形中尋找、回味,領略其中的妙處,是東方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賦予了作品無限的內涵,也成就了許許多多的設計大師。
現代設計中,東方含蓄之美除了用在創意圖形上,在廣告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到室內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的傳達信息也有很多成功實例。從當今世界500強企業的標志來看個個簡潔含蓄,視覺沖擊力強,很少繁雜或令人費解。從企業廣告宣傳語“雀巢咖啡,美味的開始”, “可口可樂,永遠的可口可口”來看,朗朗上口又回味無窮,簡單而深刻,用含蓄的語言傳達深廣的含義。從版面設計來看廣泛運用空間的虛實對比,如一幅以保護水資源為主題的公益招貼,以黑白兩色分割整個畫面,豐滿的魚頭衍變為只剩骨頭的魚身,大量的黑白空間留給人們去思索、回味。從意大利“孟菲斯”產品設計來看,作品往往樣式簡單,功能優良,內涵豐富。如一件茶幾,以細長彎曲的鋼管輕托輕薄的桌面,似水草浮萍、荷葉蓮花,寧靜而和諧,創造了一種高雅的時尚。
這些不同設計領域的代表作品在內涵以及形式上充分體現了東方設計之美的寓意,設計成為了一種文化。而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在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通的時代,東方之美已不僅僅只被國人欣賞接受,更已發展成為國際上對藝術與設計欣賞評論的標準之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設計出具有個性化語言、民族風格和具有本國傳統文化底蘊的作品就顯得尤其重要。東方含蓄的不拘泥于單純的形式以及表現出來的境界,使藝術設計的感染力不斷增強,美學家王國維曾說:“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未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 。以少勝多、由此及彼、言簡意賅,以一當十,長于啟發想象,具有感人的持續力和包含豐富的內容,對現代設計有著的特殊作用和積極意義。
結束語
東方之美從中國畫的空靈意境的體現到在現代設計的運用,以一概萬,言有盡而意無盡,在有盡中顯示無盡,以達到“空則有、有則空”的最高境界,對現代設計的借鑒作用是勿庸置疑的,自覺地將東方之美融入到現代設計理念之中,也是設計師應著重關注的問題,中國古典美學中的審美意識、人文意識、哲學意識等都對現代的設計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在融合了東西方各種設計思潮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才能找到真正屬于我們本民族的同時又能夠為國際社會的所認同的現代設計。
參考文獻:
[1]鄔烈炎,袁熙陽著.外國藝術設計史[M]. 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2001.
[2]梅格斯(美).二十世紀視覺傳達設計史[M].湖北美術出版社,1993.
[3]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尋勝蘭.繼承民藝[J].藝術與設計,2002(6).
(作者簡介:謝麗,武漢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在職研究生,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專業教師。)